02.11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之中,如果說生命像浪花般綻放,那麼蘇軾便是那最波濤洶湧的一卷,是那最桀驁不馴的一朵,又是那激盪最高的那一泓。蘇軾的名字,就是一座用詩情畫意鑄就的豐碑。

浮巧輕媚拋雲外,文如行雲流水間。

蘇軾的詞傾蕩磊落,如天地奇觀;蘇軾的人光明磊落,如縹緲孤鴻。他是清楚潔白的,有一說一,遇到好的就讚美,遇到不平就貶評,凡事不藏著掖著,因而他的一生才在流浪中度過。

正因為為人剛正不阿,所以在作品裡蘇軾也不會弄虛作假,要麼就不抄,如果要抄襲,那就通篇抄!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實在文化圈抄並不是稀罕新聞,尤其是古文化圈,原創追溯起來非常不便,所以抄便成了不少人生存的工具。但是這種抄必須是低調而隱秘的,不能四處宣揚。

然而蘇軾同學卻不一樣,他抄起來無休無止,且抄完了還異常高調,直放狂言:看,這就是我抄的!下面我們就欣賞一下蘇軾是如何將“抄”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的。

《南鄉子·集句》

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臺。萬里歸心獨上來。景物登臨閒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乍讀之下,這首詞倒沒什麼特別之處,清冷幽遠,很符合蘇軾的風格。可是讀到最後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時,不禁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妙:這不是咱們無題情詩鼻祖李商隱的句子嗎?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逐一查找,竟然發現了了不得的秘密:這首詞共有10句,原來每一句出自蘇軾的手筆,全是他抄別人的!不禁感嘆,這位千年之前的驚世奇才的腦洞之大,有才人真會玩!

“悵望送春杯。”

《惜春》唐·杜牧

春半年已除,其餘強為有。

即此醉殘花,便同嘗臘酒。

悵望送春杯,殷勤掃花帚。

誰為駐東流,年年長在手。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蘇軾第一句摘自杜牧《惜春》頷聯的一句,意為:惆悵地望著手中這杯送春之酒。既指出自己在飲酒,又表達了傷春的主題。

“漸老逢春能幾回。”

《漫興九首·其四》唐·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

《竹林寺別友人》唐·許渾

騷人吟罷起鄉愁,暗覺年華似水流。

花滿謝城傷共別,蟬鳴蕭寺喜同遊。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風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處,江南江北路悠悠。

蘇軾將許渾詩句中的“傷”換成了“愁”,又將“傷”移花接木,造出了“傷懷”二字。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何況清絲急管催。”

《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其三》唐·劉禹錫

今朝無意訴離杯,何況清弦急管催。


本欲醉中輕遠別,不知翻引酒悲來。


“吟斷望鄉臺。”

《晉昌晚歸馬上贈》唐·李商隱

西北朝天路,登臨思上才。

城閒菸草遍,村暗雨雲回。

人豈無端別,猿應有意哀。

徵南予更遠,吟斷望鄉臺。

“萬里歸心獨上來。”

《冬日登越王臺懷舊》唐·許渾

月沉高岫宿雲開,萬里歸心獨上來。

河畔雪飛揚子宅,海邊花盛越王臺。

瀧分桂嶺魚難過,瘴近衡峰雁卻回。

鄉信漸稀人漸老,只應頻看一枝梅。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景物登臨閒始見,徘徊。”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唐·杜牧

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

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夜涼溪館留僧話,風定蘇潭看月生。

景物登臨閒始見,願為閒客此閒行。

徘徊就是閒著回事幹來回踱步,這與“願為閒客此閒行”是一回事兒。

“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唐·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由此可見,這整首詞是蘇軾一字不落囊括了前人的優秀作品,沒有一點原創的成分。但是這首詞卻被後人稱讚不已,堪稱蘇軾的最牛改編,這是為什麼?

蘇軾這首宋詞共10句,沒一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卻被奉為傳世經典


我們要知道蘇軾是全能型人才,他的詩詞縱橫恣肆,他的散文清新豪健,他的書畫栩栩飄逸。如此有才氣的人怎會低下高昂的頭顱去抄呢?這說明,蘇軾的抄是有意為之。

這首詞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時期,剛剛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蘇軾,黃州是他一生的夢魘,那段時光是他人生最為灰暗的日子。蘇軾便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寫下這首獨特的詞,非常符合他當下的境遇、身世、心態,絲毫不覺違和,反而信手拈來,仿若己出,充滿著蘇軾專屬的生命活力,甚為絕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