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孫傳庭死了就意味著明朝亡了呢?

宋安之


這句話出自《明史》,原話是:“

傳庭死而明亡矣”,那麼孫傳庭到底有多重要,他的生死為何會關係到大明朝的存亡呢?下面我們便來看看他的主要戰績,或許從中我們可以理解到明史裡對他的這句評價吧!

孫傳庭的前半生就不談了,一切都從崇禎九年(1636年)開始,那一年孫傳庭被任命為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他上任後,在榆林建立了晚明三大軍隊之一的—秦軍。此後他率領秦軍鎮守西安,並在子午谷擊敗闖王高迎祥,將其俘虜押回京城處死,這一戰嚴重打擊了農民軍的士氣,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任為新闖王。

擊敗高迎祥後,孫傳庭一鼓作氣,接連擊敗了隸屬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的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過天星、混天星等部,後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逃入河南大山之中,不敢出來。

自此國內農民軍基本被平定,大明朝的形勢一片大好,但可惜的是,此時關外清軍在多爾袞、嶽託的率領下繞過長城攻入明朝腹地,直逼京城,盧象升戰死,不得已崇禎命孫傳庭,洪承疇入京勤王,所以李自成得到了喘息發展的機會,而孫傳庭也因種種原因在

崇禎十二年(1939年)被囚禁起來,在獄中度過了三年,也正是這三年,決定了大明朝滅亡的最終結局。

這三年裡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兵敗被俘最終投了滿清,而李自成在河南因沒有了孫傳庭這個對手也發展到了數十萬之眾,再加上曹文詔,盧象升等優秀將領早已戰死,面對不斷壯大的李自成,只有曾經打敗過他的孫傳庭才有機會力挽狂瀾,於是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兵圍開封的時候,崇禎把孫傳庭放出來了,任命他為三邊總督,主持剿匪。

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孫傳庭立即開展工作,他在陝西招兵買馬,訓練軍隊,打造武器,發展生產,並且大力整治地主豪門逃稅和侵佔土地的行為,可是一切還沒準備完畢,崇禎就急切的催促孫傳庭出關(潼關)剿賊,孫傳庭不得已幾次出關作戰,最終皆因為糧草不濟等原因與農民軍的作戰也是互有勝負,崇禎十六年(1643年),孫傳庭最後一次出關作戰,同時通知左良玉西上,共同包圍李自成,可是最終戰敗,左良玉見死不救,孫傳庭戰死。

孫傳庭戰死後,李自成順勢攻克了潼關,佔領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不久便誓師東征,攻克北京,崇禎自縊煤山,明朝滅亡。



所以我們可以看,孫傳庭死後引發的一系列後果對明朝來說是災難性的,潼關失守意味著京師西邊門戶大開,京師不保江山則不保,再加上盧象升死後,國內最有希望最有能力剿滅李自成的將領只有孫傳庭了,所以才有了“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最後推薦一部電影《大明劫》,非常不錯的電影,這裡面就講了孫傳庭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鹹魚閒聊


崇禎十一年後,孫傳庭從巡撫被貶為白丁,此前文武雙全為大明嘔心瀝血的盧象升督師戰死,也因為關寧軍在高起潛這個閹黨控制下見死不救。楊國柱虎大威王廷臣曹變蛟幾位將軍雖然敢戰,但話語權沒有,全被楊嗣昌付宗龍汪喬年甚至洪承疇這些不通軍務的都師壓制。餘下的九邊總兵不是私心重就是貪生怕死之輩,吳三桂能戰但私心重,黃得功陳永福敢戰但實力太弱,山西王樸,山東劉澤清,湖北左良玉陝西賀人龍都是貪生怕死之輩。後期南京史可法雖有謀敢戰,但同樣指揮不動南明的那些貪生怕死的軍閥。只有孫白谷這位明末督師陝西軍政期間,雷厲風行改革,做了當時崇禎帝都做不到的官紳繳稅,抄沒不登記的私田分給佃戶增加軍糧。隨著李自成的攻入陝西,孫白谷隕落,明朝已經沒有一位有勇有謀大公無私一心為國的督師或者大將可以拒敵李闖軍攻入北京城,崇禎自縊,明王!


星火燎原紅旗飄飄


第一:時間,滿清和農民起義達到高潮。第二:這時候的孫傳庭是明朝最後能帶兵打仗的元帥了。第三:崇禎給孫傳庭的是大明最後還算精銳的軍隊。如果孫傳庭敗了,大明就完了。所以說傳庭死,大明亡。


我多想摸你的頭髮


傳庭死明亡,明亡於體制


048055567


孫傳庭,顧名思義,把庭傳下去,死了,傳不下去了,意味著大明頂樑柱沒了,就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