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曾國藩要保住林則徐,寥寥數語,盡顯官場的高超心計和謀略


曾國藩要保住林則徐,寥寥數語,盡顯官場的高超心計和謀略


大清朝從順治爺開始,就注重學習漢人的知識,並接觸漢人的文學理論,什麼莊子老子孔子孟子,還有佛學和道學、理學。順治爺就是因為學佛學入了迷,導致了“順治出家”這大清第一大懸案的發生。康熙和雍正就不消說了,每過幾日就會集中一批飽學之士和佛道之人,對其進行開釋講解,而或是辯論大會,乾隆和嘉慶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比起前幾位皇帝,似乎沒有那麼認真了。

道光帝對佛道老莊那類的不太感興趣,除了孔孟之外,最喜歡的就是程朱理學,認為理學凡事講究道理,順應天時,修心,而且經常和理學名士唐鑑和倭仁等人研討理學精要,於是便有了一大幫混跡在京城的理學名士。

曾國藩一看這是大趨勢啊,立馬和唐鑑搭上的關係,拜其為師,開始研究起理學來。沒事就去和唐鑑倭仁他們混在一起。

這倭仁雖然是蒙古旗人,但對於漢學的研究還是有一定成就的,他除了研究理學外,還鑽研易學,精通相面之術。

古代的學子們在研讀易經的時候,也都對玄學方面的知識略通一二,有的人喜歡上了玄學,於是多研讀那一類的書,自然就成了高人。

曾國藩跟著倭仁學習,除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還學會了看人相面之術,懂得看什麼樣的人的外貌,就知道此人可不可以交往。有關曾國藩相面用人之術,我在另一個章節裡會講解的。

曾國藩每天在唐鑑府中求教的時候,聽到倭仁他們談論一些關於朝廷內的大事,朝廷中有不少大臣都還在為林則徐叫屈。

對於林則徐遭貶,在滿腔憤怒之下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也在京城流傳一時。

這樣的一個忠臣,被皇帝貶了,怎麼能叫群臣心服?

曾國藩是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人,雖然是主和派,不願意打戰,他那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畢竟他來自基層的農民家庭,對於戰爭給百姓造成的苦難,是非常清楚的。在內心深處,他希望國家強盛,英國人逼人太甚,打一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沒料到的是,大清軍隊那麼不經打。林則徐的遭遇,他內心十分同情,可同情歸同情,他能理解道光皇帝不得不那麼做的原因。


曾國藩要保住林則徐,寥寥數語,盡顯官場的高超心計和謀略


康熙沒有親政之前,鰲拜讓康熙殺了蘇克薩哈,康熙明知道蘇克薩哈是忠臣,可是為了穩住鰲拜,也只能那麼做。

咱大清國的軍隊不給力,打不贏英國,那怎麼辦?為了給英國人一個滿意的答覆,明明知道林則徐是忠臣,也要處置給英國看。那是不得已而為之,道光皇帝也有苦衷的啊!

曾國藩已經從這件事中看出了一點苗頭,道光皇帝並沒有將林則徐斬首示眾,而是貶到別的地方去,也就意味著,道光皇帝還是看重林則徐的,一旦時局發生變化,還會讓林則徐回來。

果然,幾年後,已經通過各種鑽營而成為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就從恩師穆彰阿探出了一點信息:皇上想起用林則徐。

曾國藩在心裡是對林則徐頗為崇敬的,因為林則徐和他一樣,是個清官,是個真正替老百姓辦事的人。林則徐禁菸的初衷,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這一點與曾國藩的想法一致。如果將他換作林則徐,也許他不會那麼對待英國人,手段要委婉和高超一些,不至於一下子和英國人鬧翻。

穆彰阿之所以找曾國藩,是因為他得到準確消息,是唐鑑他們那幫理學文士,幾次幫著林則徐說好話,皇上的耳根子軟,沒有多大的主見,聽他們的話說多了,自然也覺得有些愧對林則徐,起用一下算是彌補。穆彰阿這麼說,是有些怪曾國藩,聽到唐鑑那幫人幫著林則徐說話,怎麼就不告訴我一聲呢?你小子能有今日,都是我幫著你,該不會不懂得知恩圖報吧?

曾國藩聽懂了穆彰阿話中的意思,當即跪下替自己叫屈起來:“學生知恩師乃當朝重臣,受群臣敬仰,且深得聖意,故不敢多言,恐他人疑心學生行為不端!”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學生跟唐大人進宮侍講,確實聽諸位大人替林大人說情來著,學生卑微不敢多言。學生亦知曉朝中大臣多有上書替林大人叫屈者,恩師定然明白!”


曾國藩要保住林則徐,寥寥數語,盡顯官場的高超心計和謀略


他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先給穆彰阿戴一頂高帽,然後暗示穆彰阿在宮裡有內線,唐鑑他們的那些話,肯定會傳到穆彰阿耳中的,無需他多事,而他作為唐鑑的學生,如果出賣老師,那可就顯得太小人了,屬品質問題,說輕了就是行為不端,說重些,就是人格低下,以後還怎麼混呢?

接下來,他說明自己的苦衷,只是一個小官,在皇上和諸位大人們面前,哪有他說話的地方呢?再者,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上書替林則徐說話,那是主戰派的人在搞事,你穆彰阿作為朝廷重臣,怎麼不知道這點風向呢?

穆彰阿被曾國藩這幾句滴水不漏的話,塞得說不出話來,是啊,完全是他自己失察,怎麼還敢質問門生的不是呢?

說到後面,曾國藩竟然痛哭流涕起來:恩師幫忙了我,才得以順利通過皇上的考試,我頭上的四品頂戴雖是皇上所賜,其實是恩師給的,恩師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感恩還來不及呢,哪敢背叛恩師呢?學生是個實誠人,實誠人做實誠事,要是別人逼學生背叛恩師,學生寧可死也辦不到哇!

曾國藩在翰林院中混得這些年,早已經將官場上的那一套學到手了,他這一番表明心跡的表演非常到位,以他的資質要是混影視圈,拿個小金人大獎,完全不在話下。

穆彰阿頓時曾國藩的表演感動得一塌糊塗,當即親手將他攙扶起來,好生安慰了一番:老師不是不相信你,此乃非常時期,要多留一個心眼不是?

曾國藩自然對恩師的疑慮表示理解。

穆彰阿接著和顏悅色地問:你覺得林則徐這人如何?

穆彰阿與林則徐暗中過招,不可能不知道林則徐的為人。曾國藩知道林則徐儘管反對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所以他對林則徐的思想,是認同的,可他在恩師面前,不能明著替林則徐說好話,但他也要保住林則徐,不會再被穆彰阿陷害。

同樣的意思,該怎麼說,反映了一個人說話的水平和智商。曾國藩對穆彰阿說:學生並未見過林大人,只是聽別人說此人性格剛毅,辦事認真,曾經在任上治水患,頗有成效,唐大人那裡還有一本林大人所著的《北直水利書》,學生還沒來得及找機會拜讀呢!


曾國藩要保住林則徐,寥寥數語,盡顯官場的高超心計和謀略


他這番話裡,沒有一個字是說林則徐作為主戰派,是怎麼怎麼優秀的,那就避開了話題的尷尬。他只是聽別人說林則徐的為人怎樣怎樣,而且擺事實講道理,說林則徐確實辦了不少好事(治水患),連唐鑑那裡都有林則徐的書。

他接著說:林大人因外交的事而遭貶,如今被皇上起用,皇上乃千古明君,定然知道該怎麼用林大人。學生認為,恩師你沒有必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穆彰阿從這番話裡同樣找不出半點漏洞,人家並沒有幫林則徐說好話,人家說的那些話,都是眾所皆知的。

他也在暗示穆彰阿,林則徐是個實幹家,是個真正能辦事的人。既然皇上要用,那就讓皇上用唄。你作為內閣軍機大臣,該怎麼讓皇上用了林則徐,用在哪裡,那是你的本事,別讓林則徐跟英國去鬧,不就行麼?

(關於曾國藩的謀略,請點擊下面的鏈接,看全部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