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亡於唐玄宗,明朝亡於萬曆,清朝亡於乾隆,你認為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魔力俠曹操



不對,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接下來宋安之來大概說說。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三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但更是一手釀成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一蹶不起,苟延殘喘一百五十多年以後亡國。

萬曆帝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前十年有張居正改革,國家治理的還不錯,後來就開始慢慢怠政,造成的後果很嚴重,將明朝搞得是烏煙瘴氣的,明史評價: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乾隆帝其實比之前面兩位皇帝還好一些,但是在位後期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不說,更是不嚴懲貪官汙吏,使下面貪汙成風,而且乾隆帝加深了清朝閉關鎖國,所以他之後的嘉慶時期,清朝馬上開始中衰。

以這三個皇帝大概生平來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駕崩以後所在的朝代明顯的衰落了下去。

以這點來看,雖然不能說唐朝亡於唐玄宗、明朝亡於萬曆帝、清朝亡於乾隆帝。但要說唐朝實亡於唐玄宗、明朝實亡於萬曆帝、清朝實亡於乾隆帝,還是有那麼一些道理的。

當然每個人對於歷史的認識是不同的,個人有個人的看法,還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宋安之


我個人是同意這種觀點的。

就拿其中的明朝作為例子來說一下吧。

在《清仁宗實錄》中就有這麼一段話。“明之亡,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雖說崇禎這個皇帝當的也不怎麼樣,給明朝添了許多麻煩,但是至少人家還會去管事,當時的內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算是被海瑞劈頭蓋腦的罵了一頓,但總會顧全大局的不取其性命,讓海瑞繼續的發光發熱。這期間經歷了隆慶一朝,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對於國運也勉強能夠有所恢復。

到了萬曆,前十二年有張居正執掌政權,並且還有李太后、馮寶的制約,整個萬曆朝一改往常之頹廢,大顯生機與活力,頗有建樹。可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掌握國家大權,也展現出一定的魄力與能力,主要就是進行了“三大徵”揚我國威。



不過也因此,萬曆皇帝逐漸的沉醉於以往的功勳,居功自傲,不可一世,逐漸的荒廢政事,無視國家與百姓,徹底的嚮明朝最為懶惰的皇帝這個目標前進。

而後期不作為所導致的則是中樞徹底的癱瘓,前面說了崇禎皇帝雖沉湎於求仙問道,但是仍然留意中樞,不至於讓國事荒廢,可是萬曆則更進一步,完全的撂挑子不幹了。

舉個例子,在萬曆後期,因為中樞機構人手不夠,所以吏部尚書趙煥上疏請求補充缺少的官員,但是一直都沒有答覆。要知道,在當時的六部當中,戶部、禮部、工部都沒有一個一把手,完全就是副手侍郎在勉力維持運作,而且都察院都已經八年沒有一位正官了,可見當時的中樞機構在組織上有多麼的渙散。

沒有得到萬曆的回覆,得了,天官趙煥也打算撂挑子了,先是“遂叩闕前,出城待命”,後來直接“拜疏自去”。這江山是你朱家的江山,做東家的都不管事了,那做臣子的還瞎操什麼心呢。

政府機構無法正常運轉,所導致的必然又是新一輪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民生邊防等各方面。

除此之外,宦官肆虐也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我們知道,太監問題在明朝似乎就是一個特色,但是在萬曆後期尤為突出。既然皇帝不怎麼管事了,那麼一些事情就必然要經過太監們來傳達,並且萬曆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生活,選派了許多的徵稅太監去各地徵稅,太監的權力不可謂不大。



影響明朝國運的還有黨爭激烈,在這個時候,因為皇帝都不怎麼管事了,那麼底下做臣子的自然而然就沒有了顧忌,有意或無意的就形成了各色各樣的黨派,一般來說大體上都是按照地域來選邊站的,什麼楚黨、浙黨、齊黨。當然還有以太監為主的閹黨,還有以東林書院為核心的東林黨等等。

而黨爭所帶來的則又是新一輪的利益紛爭與政令不通,當一個決定出來之後,就有其他的黨來反對,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什麼決策可以能夠順利施行的。後來位於明朝命運極為重要的一位人物袁崇煥實際上就是死於黨爭,可見黨爭之弊。

當然,明朝滅亡因素還有很多,但是個人認為積弊之始確實是在於萬曆。人說盛極而衰,從頂點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要開始走下坡路了。唐玄宗、乾隆概莫如是。


妙齡老翁談歷史


聯繫和發展的方法看清朝,別的朝代我沒有仔細研究過。

客觀原因

以史為鑑,美國誕生在怎樣的世界中?18世紀後期的世界霸主英國正在掀起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潮流,依靠君主權威創造繁榮的法蘭西開始醞釀大革命的危機,德國則陷入四分五裂中痛苦之中,俄羅斯經歷了由沙皇主導的君主改革開始強大起來,中國人正在享受以康乾盛世為標誌的社會繁榮。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防患未然;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19世紀,美國趕上並超過過去兩個世紀一直走在前面的歐洲強國。在歐洲,統一不久的德國超越英法成為歐洲首強,在亞洲,經歷20年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雄心勃勃的登上世界舞臺,中國正經歷任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在美洲,這時美國正在成長,通過戰爭吞併和購買,領土擴張比建國大10倍,擁有45個周。在新大陸被發現的400年,在新國家誕生118年,也就是1894年美國工業生產值躍居個大國之首。

主觀原因

《亡國三惡因》“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愛畫畫愛詩詞的昊昊


要看是什麼人說這句話,如果是反改革的封建遺老遺少說這句話,應說是大逆不道,罪名論證:唐朝連武則天共二十一位皇帝,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是第七位皇帝,說亡於唐玄宗即等於把後面十四位皇帝抹掉不存在了;何其狂悖也矣!明朝共十六位皇帝萬曆盛世的明神宗是第十三位皇帝,說明朝亡於萬曆即把後面三位皇帝抹掉不存在了,何其目無帝尊!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康乾興衰的乾隆是第六位皇帝,說亡於乾隆即把後面六位皇帝抹掉不存在可以嗎?難道辛亥革命不是發生在宣統年間嗎?悖逆荒謬,查明屬實。

如果是對歷史作嚴謹考察的有思想的文化人,認識到盛極而衰是封建王朝的通病,唐朝開元盛世後,明朝萬曆盛世後,清朝康乾興衰後,盛後必衰走向衰亡,是歷史怪圈,又應該是說對了;歷史怪圈就是被宿命論解釋作無條件的“盛後必衰”,而在中國漫長的君主專制歷史朝代中,甚至舉不出反駁的例證;熟知歷史,並編撰出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只堅守儒家的“以農為本”“輕徭薄賦”“克己仁義”。/在生產力低下的朝代前期本來很適應的政治體制,經過漫長的社會積累,發展出商貿市場,繁華盛世,反而越來越不適,舊的一套吏治方法無法在保證管治職能效率的同時又有效抑制政治腐敗/覆滅的朝代多了,人們看作是註定的宿命;雖也有從主觀層面上分析:“剛得天下謙虛勤謹,後來驕奢淫逸”;或從人口、消費角度分析;/卻很少從創造適應及保護市場經濟內生活力,商貿繁華的管理制度著眼。民主法治缺失的結果是:一元僵化統死,二元亂象失控/人治通病。從海外看中國宋朝之前就已存在的英皇室/通過君主立憲,還政給民選的首相/至今猶存,英國在宋亡後甚至發展為日不落英聯邦!可證“盛後必衰”的歷史怪圈是可走出的;歷史上王安石變法成功卻被歷史判作失敗反映的地方官胡作非為,經濟政策變質可為警醒!

   理性推論:假使當年范仲淹以參知政事身份領導的“慶曆新政”奏請擴大相權,輔臣兼管軍事,官吏升遷等事宜成功變革政體,不是從而走向君主立憲嗎?/又比如宋神宗領導的王安石變法雖“不達政體”,從經濟基礎層面推進變法,衍生、激化出錯綜複雜的多重社會矛盾;但後來者如能完善社會保障,救濟弱勢群體,針對地方官胡作非為“無使上知”政策變質,官吏貪腐;/不僅僅採取整治幾個貪官汙吏治標,而是推進基層、中層民選,議會立法監督的政治體制改革;宋朝又怎會必然地宿命論般在1279年由未能改革改制的忠心宰相揹著皇帝在厓山跳海而亡呢?走出歷史的怪圈不是可能嗎?何至於海內外有“宋亡之後無華夏”對文明斷裂的哀嘆呢?

重用張居正首輔,自己甚至不上朝執政四十八年的明朝萬曆皇帝偏偏成就了萬曆盛世,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萬曆皇帝的實踐證明,選用天下傑出人才行使相權,效果優於皇帝專權專制。

  


歷史的微妙啟示


不對,但是有道理。如果以提問者以這種理論可以說唐朝亡於李淵,明朝亡於朱元璋,清朝亡於皇太極好了,如果李淵不起兵哪有唐朝,何來滅亡?朱元璋不造反哪來的明朝何來滅亡?皇太極不改國號哪來的清,何來滅亡?


我猜測提問者的意思可能是這些皇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或者此時敗象已露,但是天下無不滅之國,大道自然,盛極必衰,只有強盛才會隱藏各種弊端,繁榮皆是假象。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打造了唐朝最輝煌的時期,但是天寶年間開始貪圖享樂,隨後安史之亂,雖然平定叛亂但是之後中央已經不能控制各大節度使,唐後期宦官竟然能夠廢殺皇帝,之後的五代十國就是唐朝的各個節度使,所以安史之亂之後中國幾百年都沒有真正的中央集權。

再說萬曆,張居正死後萬曆終於實際掌握了朝政,隨後就是萬曆三大徵,這也是明朝實際上武力的最後的巔峰了,此時的衛所還有一些實力,再後來就是隻有各個將領的家丁才有一些打仗的能力,這一次雖然打贏了但是沒有獲得實際的利益,實際上折損了明朝國力。萬曆想立福王為太子,大臣不同意,這就是國本之爭,國本之爭持續了很多年逐漸形成了浙黨,東林黨,楚黨等各個政黨,此後各個政黨黨爭不斷,國本之爭大約就是萬曆十五年開始的。所以才有說明朝亡國是從萬曆十五年開始的。明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失敗後明朝不得不不斷加派遼餉,小冰河時期開始也是在萬曆年間。明朝最後慢慢被女真、天災和黨爭拖垮了。

對於清朝不甚熟悉,主要是皇族名字太晦澀難讀,所以不大想看只知道些大概。雖然乾隆盛世,但是乾隆後期貪汙已經很嚴重,想想清朝建了多少宮殿園林,而大多都是乾隆所建,而且清朝是開山為陵,自唐以後即使是皇家大多沒開山為陵墓的了,因為工程太大,即使是皇家也支撐不起,唐朝有錢我知道,清朝真的有那麼多稅收嗎,銀子哪來的?嘉慶元年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才剿滅,白蓮教起義活動範圍大,規模大,時間也久,耗費金銀無數。常說和珅倒臺嘉慶吃飽,其實吃的都吐出來了,沒餓死就不錯了。白蓮教起義能夠那麼大規模不是白蓮教擅長蠱惑人心,而是人民確實貧苦,白蓮教有了生存的土壤,嘉慶元年乾隆還沒死當著太上皇總怪不得嘉慶皇帝。自白蓮教起義之後,清朝國力就大不如前了。

覺得還行記得點贊啊,有謬論之處也多謝各位指正。


何以知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7ed60007a23044d86f5b\

泰然l自若


按照易經觀點,事物都是盛極而衰,王朝也一樣,在發展到頂峰時,隱藏的弊端和問題就會慢慢佔據主導


春到花開處處秀


我覺得很對,從歷史記錄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鄂中木蘭


個人認為有道理,尤其是乾隆的閉關鎖國!


人生如旅3


有道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已。

不合格的國家,應該儘早滅亡,早點改朝換代,人民少受折騰,比如秦和隋,就怕慢性病,拖著不死,真的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