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2013年10月25日上映了一部關於歷史的電影,這部電影在全國、北美同步上映,當時國內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電影由那位號稱“現實主義導演”的王競指導,馮遠征、餘少群等著名影星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大明劫》。

據說這部電影的風評很好,被影評人一致認為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嚴肅、成功的歷史之作。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興衰變遷,悠悠歲月,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中國電影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除了讓觀眾瞭解古人生活之外,歷史題材影視還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讓現代人沉下心來去追尋那段已經逝去的歲月。說起來《大明劫》中並沒有特別宏大的場面,可以看出電影投資並不多,對於同期的古裝大片,《大明劫》顯得有點樸素。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它主要是站在了歷史長河之外,以回憶、追憶的視角去解讀明末那段歷史,用細節高度關聯任務,解構和重組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電影還原了明朝末年的亂世危情,公元1642年,戰爭災荒瘟疫此起彼伏,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忠君愛國將領孫傳庭臨危受命,為了解除開封之圍,擴軍備戰,左右突擊,試圖平定李闖王的叛軍,力挽帝國大廈於即倒,蘇州遊醫吳又可行走江湖,,治病救人,在亂世中堅守醫德,揚棄祖方創寫《瘟疫論》。

這兩位主角的文治武功,充實著晚明的歷史鏡像。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電影劇本執意還原歷史本體,相較於以往的國產電影而言,《大明劫》接近於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但又不是純粹的災難片,只是營造了那個氣氛,也顯示出了中國的天災人禍,更直視了明末的歷史真相。整部電影的背景定位於明末這一亂世背景下,在滿清虎視眈眈之下,國內又有天災人禍,一是闖軍造反,一是瘟疫橫行。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大明劫》的編劇謝曉東曾表示,他們考察過明末時瘟疫的嚴重情況:

比如蘇州原本的23萬戶人口在瘟疫的侵襲下銳減為五萬戶,看得出來,當時那場災難是一場人力難以抗衡的劫難,所以電影主創們也認為,有必要還原最真實的慘烈情況,這樣才能夠迅速的把觀眾帶入到電影中去,因此,劇組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屍體身上,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來營造慘烈氣氛,表現了焚燒屍體等情景,不過有些過於慘的鏡頭在上映前還是被刪減了不少。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據史料記載: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疫氣流行,山東、浙省、南北兩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闔門傳染。”到了1642年,如電影中吳又可所說“五十年不遇”,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的,疫情的發生牽連著災荒,災荒自崇禎元年開始,連年不斷,饑荒不止。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明史·五行志》對此還有記載:

崇禎元年,陝西飢,延、鞏民相聚為盜。二年,山西飢……太原大飢,人相食,九年,南陽大飢,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飢,十年,浙江大飢,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在電影中,就是這樣的場景。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在歷史鏡像中,河南總是重災區,這似乎成了中原大地的宿命,同時還被賦予了一些象徵性意義,《大明劫》的開頭就是開封攻防戰,為的就是營造出一種大難來臨的感覺,導演特別重視開封為圍的這個場景,他覺得如果不把大的背景說明白,那麼股市的發生語境就不會準確,正是因為影片營造了危在旦夕的緊迫感,才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主人公努力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崇禎十五年,孫傳庭所率領的大明軍隊爆發瘟疫,在好幾波軍醫都手足無措的時候,遊醫吳又可控制了疫情,但是疫情好轉並沒有帶來好的結果,影片名為《大明劫》,如同崇禎皇帝時,民謠藉助“瘟疫”諷刺溫體仁一樣,《大明劫》也借用“瘟疫”暗示著大明的不治之症。就像是電影中吳又可說的那樣:“瘟邪藏於膜原就根深蒂固了。”

這句話指的就是:大明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影片很全面的凝結了明末種種症狀,天災人禍、民變戰亂朝廷腐敗無能等等都是病症。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電影中孫傳庭的經歷是通過吳又可的視角展現的,吳又可又名吳又性,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傳染病學家,當面對瘟疫,醫生們以傳統的醫治傷寒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毫無效果,而吳又可則在對病情進行了最後的總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創立了對後世頗有影響的《瘟疫論》。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不過,歷史上孫傳庭和吳又可之間並沒有交集,甚至沒有見過面,然而電影卻很敏銳的注意到,1642年成為聯繫二人的一個節點,因此利用軍隊受苦這個理由,吳又可加入了孫傳庭的時間線,直接對他寫出《溫瘟論》(歷史上稱)奠定了基礎。

同時,電影也賜予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孫傳庭作為朝中人,掌握國家最後的五千精銳,性格堅毅有威嚴,對待下屬很嚴厲,對待家人雖然話不多,但是也有聯繫,另一邊吳又可作為一個小人物的形象,有點吊兒郎當的性格,對於愛情上,吳又可比孫傳庭經歷的多,他在電影中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從早先的輕佻性格,到最後變成了一個成熟有擔當的醫者。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大明劫》在不違反公知的情況下,以追憶的視角展現出濃濃的歷史厚重感,可以看出,影片站在了歷史他者的位置在講述故事,但是《大明劫》又不是完全的他者視角,也有部分站在了與那段歷史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的本民族的視角下,對於歷史來進行追憶和再現。


《大明劫》中規中矩的一部正史電影,知道的人並不多


《大明劫》將真實歷史傳奇化,用兩個人物豐富了電影,使得1642年的那段歷史成為鮮活、生動的影像記憶,也要感謝演員們的精彩演繹,一言以蔽之,電影《大明劫》具有史詩性的品格,同時又能散發著能夠充分吸引觀眾的魅力。還有誰不知道這部影片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