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中儒家說商鞅變法是暴虐無道,是真的暴虐無道嗎?

自古人心總是套路深


不是。

當時社會環境需要強有力的手段來統治發展,法家符合社會情況,是解決當時社會問題的有力手段。

結果:使秦國經濟軍事發展,效果是很不錯的,為秦統一打下物質基礎。

從勞動人民來看,的確加強了統治力度,和刑罰;從國家來看,帶來了發展。

儒家是在漢武帝時發展,那時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鞏固統治,需要例證,且這時候是外儒內法,綜合了而已。


希爾爾


商鞅不僅是一個法治實踐家,而且還是我國法學學說的開創者與奠基者。不過,商鞅變的法,是搞的專制主義的法治,而不是民主主義的法治。所以它從始至終直到整個大秦帝國的滅亡,不得不伴隨著暴虐或人治。這集中體現在秦始皇、秦二世胡亥和專權亂政的趙高身上。

商鞅的變法在當時雖有其進步的意義,但是,不可否認地也有它不能克服的缺陷,那就是不能長治久安,反而促成了大秦帝國的短命速亡。他只注重法治而忽視了道德教育與思想統治(專制法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暴力),只迷信以力以刑服人而忽視了用恩德去感化人民,他用簡單粗暴的政治手段去處理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焚燒《詩》、《書》,實行文化專制主義,甚至實行連坐法而刑及無辜、搞愚民政策等等。所以,他死於貴族的報復而"秦人不憐″,也就不足為奇為怪了。他的政法措施雖能一時使秦國,國富兵強而統一天下,卻不能使秦王朝長治久安,延長國祚,其根本原因也恰好就在於此。












飛龍在天231272723


商鞅秉持的剛猛法家,與孔孟儒家,在部分觀點上存在嚴重對立。兩者雖都是維護君王集權,但在具體的執行手段上,差別極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克己復禮”,以仁愛治天下,以孝治天下。而商鞅不是,他認為人是靠不住的,提倡人性本惡,主張用嚴刑峻法控制秦國蒼生。

商鞅還在年少輕狂時,就已經受到李悝法家和吳起兵家的雙重影響,一直痴迷於鑽研法律和制度。商鞅36歲以前,雖然空有刑名才學,但當時的第一強國魏國人才濟濟,根本不把他當回事,還差點因為公叔痤向魏王的建言,而被魏惠王殺掉。可以說商鞅的前半生鬱鬱寡歡,很不得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秦國的秦孝公,發佈求賢令以後,商鞅的一生才被徹底改變。

商鞅為了感激秦孝公的知遇之恩,竭力做到“士為知己者死”。在秦國先後兩次的變法中,皆以鞏固秦王權力和國家“以弱圖強”為核心,頒佈的新法極為嚴酷。雖然這劑“猛藥”,通過商鞅和秦孝公的不懈努力,讓秦國從一個被關東六國看不起的關中蠻夷,一躍成為天下霸主。但是,秦國統一天下,僅僅三十年而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秦法過於剛猛,六親不認。這或許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鑑於秦國僅二世而亡的慘痛教訓,後來的歷代皇帝,才會吸取儒學禮制,採用“法儒並重”的治國理念,基本保持了2000年封建帝制的長治久安。

商鞅的新法有多嚴酷,看看他頒佈的法令,就知道為何會被儒家詬病。

連坐法:強行將鄰里的和睦關係變成相互聯保,以十戶為一單位,一家有罪,其餘九家必須告發,如果包庇觸犯秦法者,則十戶全部同罪連坐,一同腰斬。

棄灰法:不愛護公共衛生,隨意將家裡的垃圾扔在公共場所,倒垃圾的人將被砍掉胳膊。

六尺法:為了防止私人佔用公家便宜,測量土地必須精準無誤,一旦測量數據的誤差,超過步行的6尺,測量的人會被砍掉4根腳趾。

同室法:在秦國境內,強制推行小家庭制,要求男丁在成年以後,必須分戶自立,一旦被官府發現屋中存在有兩名成年男性一起居住,被發現的家庭,當年的賦稅會被官府翻倍徵收,即便同住的是父子、兄弟、爺孫關係也不可以。

舍人法:

為了強化戶籍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商鞅的新法要求,外地旅客前往秦國的賓館住店,必須有秦國官府開的證明才能入住,一旦發現店主未經官府允許,私自接納旅客,店主將會和旅客一同獲罪。商鞅最後被車裂,其實就是被自己發佈的這條舍人法“反噬”,因為在秦孝公死後,商鞅失去庇護,外出逃命時,就因沒有旅店敢收留,所以才被告發,而被繼任的秦惠文王抓回。

基於商鞅新法的嚴酷,令秦人聞風喪膽,短短的數十年,雖然讓秦國獨步天下,關東六國畏懼。但嚴酷的法令,因為動搖了秦國權貴的根基,貴族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甚至普通的秦國百姓,也因為秦法動輒砍手砍腳的恐怖做法,對商鞅個人無甚好感。所以商鞅被秦惠文王車裂處死時,即便他對秦國有蓋世奇功,卻沒有人願意救他,成為眾矢之的。

後世說商鞅忘恩負義、刻薄寡恩,除了商鞅頒佈法令的本身嚴酷以外,或許還有更深層級的原因。這在於後世掌握儒學發言權的主體是士大夫階層,士大夫在社會生態鏈中,處在秦王與農民、士兵之間,是典型的“夾心層”結構,同時,士大夫階層也是商鞅新法的重點打擊對象,反商鞅,就等同於維護自身權益。


米缸摟著麥芽糖


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商鞅變法也不例外,要在戰國時期這樣的亂世之中,想要佔有一席之地,光靠仁義道德是難以站穩腳跟的,沒有強大的實力做支撐,一切政治理想都是虛無縹緲的。所以商鞅變法在一些地方雖然有極端之處,但是就結果而言,這也許是結束亂世,推動國家步入大一統時代的最佳選擇。

商鞅畫像

商鞅變法變的是什麼?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弄明白什麼是商鞅變法,以及商鞅變法的具體舉措,商鞅變法首先通過實行輕罪重罰,實施連坐機制來整頓社會風氣,其次為了增強秦國的綜合國力,商鞅變法通過降低稅賦的方式來鼓勵耕織,特別是對開墾荒地,生產積極的農戶還可以免除部分的稅賦,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另外提高商業稅來補充稅收。

在過去秦國,貴族是享有多項特權的,商鞅變法將井田制廢除了,推動了土地私有制,並且還可以自由買賣土地,這也提高了勞動人民的生產熱情,商鞅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軍隊制定二十等爵制度,有功勞的人才能得到爵位,封賞。

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

商鞅變法將全國的度量衡進行統一,完善了戶籍制度,將小的家庭劃分出來,也就是在兒子成年後,就和父母分開,組建新的小家庭,並且要在官府登記,商鞅變法還將分封制廢除,出現了郡縣制的雛形,將秦國劃分為三十一個縣,下面還有都、鄉、邑、聚等行政單位。

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

商鞅變法開始實施後,首先度量衡製得到了統一,這減輕了各行各業的工作負擔,實施戶口制度,這便於地方政府對治下居民的管理,因為幾乎所有人口都登記在冊了,加上變法後刑法變得更加嚴苛,也改變了秦國的社會風氣,促進了社會穩定。戶籍制度讓稅收更加透明,對徵兵,服勞役也有很大幫助,這就保障了秦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

商鞅變法完善戶籍制度

而另外一方面,商鞅變法讓普通百姓受益也很大,鼓勵耕織,鼓勵開墾荒地,減輕稅賦,這必然會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生產力,也就間接的提高了秦國的糧食儲備,廢除井田制,廢除分封制,廢除世卿世祿制,雖然和普通百姓關係不大,但是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重農抑商則改變了秦國的稅收結構。

過去秦國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很多軍隊高級將領是子承父業,真正立有戰功的人又難以得到封賞,商鞅變法嚴令禁止私鬥,獎勵軍功,這就讓下層的士兵也可以通過建立軍功得到封賞,提高了秦軍士兵的戰鬥力,給秦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二十等爵制度提高秦軍戰鬥力

商鞅變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商鞅變法打擊最大的是秦國的權貴階層,的確從廢除井田制,廢除分封制,廢除世卿世祿制這些動搖的都是貴族的利益,事實上還有一個群體也是商鞅變法中的打擊對象,那就是儒生,商鞅變法中焚燒了大量的儒家經典,另外全面禁止了不守本業、遊散求官的人,這一條明顯針對的就是儒生,直接把他們的飯碗砸了,所以貴族們,儒生不抨擊商鞅抨擊誰呢?

變法變得不只是治國的方針,還有對各個群體利益分配的調整,所以利益受損的一方維護自己的權利,給變法潑漲水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商鞅變法的過程中,通過輕罪重刑法規範百姓行為過於迷信,另外國家的長遠發展也不是隻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就足夠了,對百姓的教化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國家統一,政局穩定之後,但是商鞅變法明顯就忽略了這一點。

商鞅變法中對輕罪重罰過於迷信

所以儒家說商鞅變法暴虐無道,主要還是站在自身利益出發,商鞅變法很多政治理念和儒家思想中推行仁政是完全不符的,就比如輕罪重刑這在儒家思想中,應該就能歸到暴虐無道這一類去,但是在我看來,讓戰國時期這種亂世持續下去這才是真正的暴虐無道,商鞅變法就是所謂的長痛不如短痛,對推動歷史進程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商鞅的基夲思想是通過"商君書″表達於世。商君書中馭民之術有六條,一愚民。二,弱民。三瘦民。四辱民。五貧民。六以上五種手段實現不了就殺之。總之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的危險在於你知道的太多。所以說商鞅的變法並沒有為廣大人民著想,而是為秦統治者著想。最後被車裂,真是罪有應得。報應。


立定田頭


這個問題以後再也不要討論了,其實不管哪個家都是在中國這快土地上的產物。都是統治者的工具,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心理訴求。有幾千年的時間,統治者把它己經完善透了。只是到了1840年後,來了一幫黃頭髮,藍眼睛的人,大鼻子的底下有一張大嘴,哇哇的大叫著聽不懂的什麼別的家。如果他們不來,中國分什麼家。


龍意腦


儒家是些什麼人,就是死抱著舊制度殭屍不放的人,不叫變革,不叫掌握科學技術,讓天下學子牢記:天天念好"克己復禮"的經,讀好半部《論語》平天下的理,答好之乎者也矣焉哉的卷子就能升官發財這一道理,一生就是君子了。商鞅是什麼人?我看商鞅是我國最早的馬列主義者。儘管那個時侯沒有馬列,但他的思想是馬列的,即唯物的,辯證的,主張新事物必然取代新事物。事實就是科學技術一發展,思想一更新,舊事物舊制度必然完蛋。商鞅兩次變法,都使秦富國強兵,人民有便。這對於儒家守舊和為貴而言,當然就是大逆不道了,他們真有點如喪考妣了。儒家抹黑商鞅是很自然的事,這樣的現象也是上下五千年。


魯卡爾


這個提問使我想起了朋友的勸導:“無論什麼歷史什麼理論什麼思想什麼主義,不必去深入研究瞭解,你只要聽說一點或者知道十分之一就行了,你就可以與人平起辯論或者誇誇其淡了”。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諸位,千萬不要企圖去說服一個人,因為那是很難的事情”,說的也對,有多少人喜歡費力去研讀呢?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其實無論是儒還是法,都有其可取的方面,也有其不可取的地方。因為歷史的拘限性,只有取其精化剔除糟粕,才能推動現代社會的文明與發展。比喻儒家的中道,孝德,修身治國,.仁義禮智信……。法家的承諾言信,說到做到,嚴歷實施法律等等。……


隆光1


商鞅變法不是暴虐無道,而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國家機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的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是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火楓一葉


  • 首先一起看看公孫鞅的變法,就知道公孫鞅變法為什麼能成功,就知道公孫鞅變法是否暴虐無道了。

公孫鞅變法

公孫鞅的眼光瞄準了最為龐大的庶民階層,國家要強大,必須要依靠人民,變法的第一步取得人民的信任。令必行,法必依

在國君和人民之間,隔著世襲的貴族階層,他們是國家的蛀蟲,是霍亂的根源,必須徹底剷除。

法令之所以喪失尊嚴,皆因權貴之枉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七國之中秦國的貴族傳統本來就弱,再加上國君義無反顧的支持,公孫鞅的新法首先消滅了秦國的貴族階層。

商人,士人也成為新法打擊的對象。

雷霆般的措施,使全國震懾。從此秦人唯新法適從,再也沒有人敢議論變法的是非,再也沒有人因為權勢或財富鋌而走險。

新法逐漸滲透到了每一個秦人的血液裡。 國家要富強只需要耕和戰,人民只有兩種職業,農夫和戰士。平時種田,戰時打仗。耕戰是人民唯一的獲利途徑,唯一的上升通道。秦國就這樣變成了一座大兵營,一家大農場。

公孫鞅的目的是將秦人塑造成無堅不摧的戰士。

戰國縱橫家張儀說,“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變法第十五年,公孫鞅率領秦軍大敗魏軍,魏國從此不敢欺凌秦國。秦人獲得名利最主要的通道是軍功,軍功以斬殺敵人的首級數量而定。高壓之下必有良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公孫鞅的希望是,民之見戰如餓狼之見肉,這樣的虎狼之師,哪裡還有對手呢!經過公孫鞅的變法,古老的秦國煥然一新。

綜上所述,根據當時秦國的國情,和狀況看,秦國最需要的是有一支強的軍隊,才能更好的立足,而商鞅的變法正是符合了秦國所需。至於商鞅變法也必須得令必行,法必依,商鞅才能變法成功,秦國才能很好的發展,直到統一六國。商鞅變法堅定的執行了令必行,法必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確的方向,不是暴虐無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