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今天是38節,首先祝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姐妹:節日快樂!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我並不願意用現在大家都喜歡的“女神節”“女王節”來定義今天,估計大家不用“婦女節”是覺得“婦女”二字太土。但是,我認為,“婦女”二字,最客觀。反倒,我討厭把女人冠以“女王”“女神”的稱謂。為什麼?

我是一個極度推崇“男女平等”的女權主義者,在我看來,任何神話、醜化、物化、男權化女性的事情,都是低級的。在我眼裡,男人可以加班,女人也能,男人能做極端運動,女人也能,男人能喝酒,女人也能,男人可以掙錢養家,女人也能,等等等等,凡是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反倒女人能做的,比如生育哺乳,男人不能做,也就是說,我從不認為,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女人就有優先休息的權利,也不認為有些運動會分男女,也勢必不認為,喝酒嗨皮只有男人才可以。所以我反對彩禮、反對女人對婚姻物化的態度,因此就反對女人為男人而穿,為男人而生育,為男人做自己不認同的所有事。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現在市面上很流行“直女癌”,她跟“直男癌”可以說是門當戶對的一對,他們認為女人就該花男人的錢,哪怕自己好吃懶做,男人也該養著自己,男人必須忠誠,而自己則可以朝秦暮楚,她們把踐踏男人的自尊當成自己的玩樂而不自知,不尊重男性,同時,也不尊重自己在男人眼裡的地位。

而往往是這些人,她們會經常給自己冠以“女王”“女神”的稱謂,因為她們渴望被男人特殊對待,這樣的態度,已經把自己弱化或者物化。而客觀看待自己的女人,她們並不覺得自己比誰高一等,也並沒有那種“我弱我有理”的思維,所以,女人就正常地被稱為“婦女”“女性”才是最客觀的。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我相信,女人只有尊重所有的人類,才能更加尊重自己。我們不要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弱者(雖然拿破崙有句認定女人是弱者的名言,但是你們要看那句話是在哪個朝代說的呀)我們擁有跟男人一樣的權利和義務,並且,很大程度上,我們還擁有比男性更多的義務,比如在家庭教育方面,女人一定是boss(這並非指只有女人才應該承擔家庭教育的義務,而是女人要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帶頭作用。這一點地位,因為女人是生育主體的原因,所以這是女人的特權,男人很難替代)。

我們也沒有必要要求男人因為我們是女人就特殊對待我們,因為你要求人家特殊對待,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屈服,比如被埋怨,比如被出軌。只有當你真的認為男女平等之後,才不會覺得“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離開我”等等這類的抱怨。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在大自然的物競天擇中,動物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雌性,就能逃出天敵的追殺和撕咬,也並沒有因為是母親,就有同類把自己的窩讓給她。所以,你覺得這個世界對女人的所有不公,都是因為沒有平等看待性別。

人類已經夠意思了,至少孕婦出門大家都會讓座,女士優先成為所有男性願意去認可的風度,但是,這所有的一切,並不是僅僅因為我們是女人,而是因為母親們為這個世界的繁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是這個世界對我們整體的溫柔回報而已。

而所有的女人也要明白,要求一個男人不歐打女人,並不是因為你是女人——男人也不能夠歐打孩子,因為從體力方面來說,男人一定是強盛方,男人不能打女人,其實就是,強者不能夠從體力上欺負弱者的意思。

當我們在要求男人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其實,也應該想想,我們自己不能做什麼。只有把對他人的要求,也同樣對自己,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而不是所謂的雙標、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今天我們不談波伏娃的《第二性》她闡述女性獲得經濟獨立的必要性,也強調了只有女性經濟地位變化才能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這些都是在她那個社會不曾擁有的,但在現代社會,很多男尊女卑的框框其實早已被打破,現在,給我們自己的精神戴上枷鎖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女人自己。

但是,波伏娃的思想有點是不管在哪個時期都可稱之為真理的,就是:“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這裡的平等,不是要求人家必須善待我們,而是要讓自己認識到,除了生育,我們跟男人沒有什麼不同,我們有權利要求平等,就有義務對男人也同樣保持平等心。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你是不是女神、女王,不是男人們把你供起來就完了的,而是必須我們自己說了算,是要自我判斷,自己的內心,是否真的強大,是否不會依賴於任何社會理論的吹捧,就能獨立。

“婦女節”被改為“女神(王)節”,這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很多人在這個節日,會說“願所有女人,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我知道這句祝福很美,但是我討厭這種祈使句的表達,我想要說:“願所有女人,都能夠賦予歲月以溫柔”,這種“被需求”的感覺,難道不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