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三國中諸葛亮那麼厲害,曹操為什麼不登門請他出山?

楊大仁iii


先不管演義中如何神話諸葛亮,諸葛亮之所以與曹操無緣,主要在於劉備於曹操的處境並不同,諸葛亮對劉備來說屬於雪中送炭,對曹操來說卻只是錦上添花。

三顧茅廬的背景

三顧茅廬發生背景:劉備被曹操從汝南趕到了新野,當時劉備身邊只有幾名部下,關羽、張飛、趙雲、徐庶、簡雍、糜竺、糜芳、周倉等等,武將尚可,文臣真的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唯一一個希望之星徐庶,還被曹操威逼著要離開劉備。在文臣謀士這方面,劉備真的已經彈盡糧絕了。

此時,徐庶向劉備爆料說:襄陽城郊,有一名隱居的曠世奇才,此人號稱臥龍,有王佐之才。

各位可以想象,這時的劉備會怎樣?他會不會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珍惜諸葛亮。所以,劉備才會哪怕還沒有確認諸葛亮是否真的有才,也要三顧茅廬,把姿態放低。

曹操身邊可不缺謀士

曹操深的潁川世家的支持,大量潁川名士趨之若鶩的投靠曹操。當時曹操身邊有五大謀士,其中四位都與潁川有關,荀彧、荀攸、郭嘉是潁川人,程昱自由潁川求學,算半個潁川人,還有一個是賈詡。這五大謀士各個都有王佐之才。再加上曹操自己就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所以,曹操的智囊團並不缺人手,甚至用群星薈萃也不為過。所以,諸葛亮的才能,並不會被此時的曹操重視。

而且經過史書我們可以更客觀的知道,諸葛亮其實最大的能耐,是在於政治,而非軍謀。而曹操本人就是一個十分厲害的政治家,對內政、治理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這也與諸葛亮的特長相沖突,所以,諸葛亮不能引起曹操的重視,也就說得過去了。

世家至上的東漢,多一方世族,就意味著多一個人分蛋糕。曹操身邊的人會答應嗎?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得到曹操的重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蜀漢集團旗下有派系之爭,難道曹魏集團就沒有嗎?

曹操揮軍南下之前,其勢力中就已經有幾大派系了,曹氏本族的元老派,曹氏、夏侯氏為代表,李典、樂進、許褚等起勢時就跟隨曹操的一種人選。潁川派,荀彧、荀攸、郭嘉等潁川名仕為代表。青徐派,張遼、陳群、臧霸、陳登等人為代表。冀州派,袁紹被剿滅後,大量歸降人士,張郃、陳琳、崔琰等為代表。只不過曹操勢力範圍比較大,所以派系鬥爭並不如蜀漢內部明顯。

然而,諸葛亮是典型的荊襄派,此時曹操還沒有揮兵南下,如果曹操納諸葛亮到自己的名下,一旦諸葛亮做出功績,曹操該如何封賞諸葛亮,如果諸葛亮身後有荊襄世族支持,曹操又該如何封賞荊襄世族,這些都是曹操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其他世族要面對的問題。蛋糕就這麼大,自然誰都希望自己多吃一口,不希望再多個人來分。

所以,諸葛亮一直都沒有被人在曹操跟前提及,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不是說他在潁川或者中原的名仕圈內名頭不響,而是大家不謀而合的保持了沉默罷了。既然大家都對曹操進行消息封鎖,那曹操又從何得知諸葛亮這個人呢?所以,這也是曹操與諸葛亮無緣的原因。


始終先生


想多了,即使是劉備,也沒打算找諸葛亮的,何況是曹操?曹操缺人才嗎?

劉備是200年到的荊州的,剛到荊州,肯定就知道諸葛亮這號人了,但是,直到207年,才去三顧茅廬,顯然,劉備對諸葛亮沒興趣

劉備後來之所以去找諸葛亮,實在是抹不開面子,並不是諸葛亮多神奇,

為什麼抹不開面子?因為徐庶跟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名士水鏡先生也跟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再不去,那就太不給面子了。

諸葛亮是厲害,但是,諸葛亮從來都不是以謀士的身份出現的,而是政治家,他的位置就像蕭何,而不是張良,劉備的謀士是法正,

《三國演義》是小說,神化了諸葛亮,把他寫成《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一樣了。

對於曹操來說,北方九州的謀士就已經夠多了,已經人才氾濫,何必跑南方來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諸葛亮?找來諸葛亮,他能得到什麼?最多一個相對容易駕馭的臣子,並不能給他帶來什麼實際的東西。

何況,諸葛亮只是在荊州有點名氣,他自己是荊州上流社會的人,他的大姐嫁給荊州最大的地頭蛇蒯氏家族的蒯琪,二姐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岳父是劉表的連襟,他在荊州算號人物,在北方,那麼多門閥士族,諸葛亮真排不上號,

曹操如果要拉攏,也是拉攏那些北方大士族啊,何必來找個諸葛亮?


中國通史視頻


我說其實劉備也沒有去請過諸葛亮你們信嗎?

曹操為什麼又要去請?

三顧茅廬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據《魏略》所說,諸葛亮和劉備之所以在一起,根本是諸葛亮自己上門“毛遂自薦”的。

孤證不立,《九州春秋》也是如此說法。

而,《魏略》也罷,《九州春秋》也罷,都比《三國志》要早,當然比《三國演義》也要早了。

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為亮表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隆中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魏略》

當年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只有27歲,就是在荊州地區,不是全國地區,諸葛亮也只是“自比管仲、樂毅、”而,“時人莫之許也!”

他在哪裡自以為是呢!就連有些荊州人也“莫之許也”!

就是說,諸葛亮的知名度並不高。

我們後世人之所以認為諸葛亮知名度很高,都是《三國演義》的灌輸。

說什麼劉備去慕名“三顧”呢!

這時候的劉邦已經是一個46歲的成熟政治家了。

而,曹操比劉備還要大6歲,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操已經52歲了。

這時候曹操的集團早就是一個“成熟的政治集團”了,班子已經搭建好了,並且運轉良好,憑啥要去再找一個27歲“年輕人”呢?

一個52歲的經歷了嚴酷鬥爭成就了一番事業的曹操班子,需要一個27歲的從未有事功的諸葛亮加入嗎?

不需要,就算諸葛亮去“毛遂自薦”,也大概率是楊修的下場。


葭明通半瓶歷史


先分析提幹,必須要明確的一個事實是三國初期,諸葛亮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曹操為什麼不“三顧茅廬”呢?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供需關係,曹操陣中人才眾多,“求才”的想法不是太迫切;二是諸葛亮並不在曹操兗青的“朋友圈”之中,無人舉薦。


一、諸葛亮未出山時真的是超一流的謀士嗎?他是否值得曹丞相登門求才?

1.首先來看,諸葛亮“臥龍”的稱號是怎麼來的:

裴松之在《三國志·龐統傳》中做注時,則提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由上述文獻可看出,“臥龍”諸葛亮是水鏡先生定義的,水鏡司馬徽是荊襄一代的隱士領袖,他對於諸葛亮這個未出茅廬,沒有實際經驗,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的評價更像是一種商業炒作,類似於現在的“當代魯迅”“李敖第二”之類,有名而無實。


2.當時的曹操手下謀士如雲,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大謀士,荀彧“王佐之才”可以說是蕭何+張良式的人物,曹操說他是吾之子房,他的作用不亞於諸葛亮三國後期之於蜀漢;荀攸是謀主,斬顏良誅文丑都是他的計謀;賈詡洞察人心的謀略令人佩服;程昱其實是武將,為人意志堅定手段狠辣;更不要說還有曹操最愛的郭奉孝。

3.曹丞相手下的謀士很多也都很強悍,說到底還是謀士與曹操之間供需關係平衡了,所以曹操沒有強烈的必要去找尋當時“廣告效應”很好但是沒有實際經驗的諸葛亮。

二、諸葛亮當時也不在曹操的朋友圈之中,兩人沒有交集

三國演義在徐庶被俘的片段寫道:

徐庶曰“將軍勿輕視劉玄德,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添翼矣”。操曰諸葛亮何許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

可以看出曹操此時並不認識諸葛亮,兩人沒有交集。

1.大家都知道,東漢後期門閥政治很嚴重,世家大族把持話語權,而曹操的大本營主要在長江以北的兗州、青州、冀州等地,所以曹操的謀士大多也都是他起家及勢力範圍內的世家大族子弟,謀臣們天然也是自己的親友與同門。

2.曹操的根子在兗州、青州,中心利益也在兗青,其信任的人也大多出於兗青。諸葛亮這個屬於荊襄人士集團的隱士,不在曹操謀士的兗青“朋友圈”,也就無人引薦,曹操也不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了。

三國時期和現在一樣啊,能力固然重要,“圈子”還是要混好啊。


飛馬觀世界


你好,我是談今鑑史,對你你的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回答

第一,曹操攻破徐州後,諸葛亮親眼看見數十萬百姓慘遭曹軍屠戮,從此對曹操的仇恨埋下了種子。

公元193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帶領全家老幼在北上途中被徐州牧陶謙的將軍張閭帶兵殺了,中說是張闓貪財殺了曹嵩一家,而不是陶謙的主意。至於是陶謙故意派張闓殺的,還是張闓為了貪財殺了曹嵩,已無據可查,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曹嵩是在陶謙的地盤上死的,而且是陶謙的人殺的,這點改變不了。

所以曹操聽聞自己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所殺一怒之下揮軍攻打徐州,打下徐州後曹操便下令,周邊幾個郡都不能倖免,死者數十萬人!而當時諸葛亮去徐州遊玩剛好看見曹操的暴行,所以從此曹操在諸葛亮眼中就是殘暴不仁的印象,所以即使曹操有意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也會避而不見。

第二,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做派是諸葛亮等飽讀聖賢書的人所不恥的。

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事可以欺騙天下人,但是諸葛亮沒有理由看不出來的,而當時天下人心依舊歸漢,忠君愛國的思想仍是知識分子的普世價值觀。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自稱臥龍,就代表著不會甘心一輩子蝸居草廬,時機一到便要出山輔助明君匡扶漢室,一展胸中抱負。而諸葛亮眼中的明君跟曹操在諸葛亮眼中的形象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對於諸葛亮來說曹操就是亂臣賊子,是天下所有讀書人眼中的!所以諸葛亮也不會出山輔佐曹操。

第三,曹操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屈尊下來請諸葛亮出山。

曹操是宦官之後,其父曹嵩是漢靈帝時期的太尉,太尉位列三公之首,所以曹操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也官居驃騎校尉一職。所以家世顯赫的出生讓曹操對於出生平民的諸葛亮等人不屑於顧,雖然曹操愛才,但是要曹操放下尊嚴來三顧茅廬請求諸葛亮出山是萬萬做不到的。就像許攸投曹操,張遼投曹操,都是跟曹操見面的時候曹操演了一場苦情戲收買人心而已。

再者,曹操軍中荀彧,程煜,郭嘉等一大票人才,可謂人才濟濟。不像劉備那樣身邊就倆兄弟,所以曹操也沒有太急迫需要人才的心情,起碼軍師謀士級別的人才曹操不缺所以也不太會主動去請諸葛亮。


以上就是我得個人觀點,希望已經解答了題主的疑惑,更多精彩,關注談今鑑史。


談今鑑史


諸葛亮被稱臥龍,曹操為什麼不請他出山?

應:曹操起家時是三國史程上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而虛擬的桃源三結義,是什麼時候,(祥見三國志),劉備被打得抱頭亂竄時,曹操已成氣候,官渡戰以後曹操已謀士成群,戰將雲集,諸葛亮小周瑜七歲,別說魏國,即使在吳國諸葛亮在當時也成不了什麼氣候,曹操本身就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像諸葛亮既沒荀彧這樣的資歷,也沒有郭嘉的氣魄,別說讓曹操去請,即是諸葛自己投靠充其量也是一般謀士,根本無出人頭地,憑諸葛的見解能勝過楊修,司馬懿,在軍事上諸葛很平常,所以諸葛亮聰明選擇了劉備,不管怎麼說有發展空間,為什麼?蜀國少能人啊,劉備整天東躲西藏,無根無基,諸葛輔劉備後,從政治,軍事才有好轉,就如一大學生到小學任教,那可是高水平,若到高中任教就不一樣了,那些老師都是華師大,南大,北京大學等等的高才生,人才輩出,若普通一大學生也就是普通一兵,諸葛聰明,但終生沒達到目的及理想。

也就是說別說曹操請,即是諸葛自己去投奔,曹操的陣營裡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太多了,去了也沒多大成就,諸葛何等聰明,寧做蛇頭,不做龍尾,這就是諸葛孔明!



9紫氣東來


三國曆史廣為人知,深受廣大歷史愛好者的喜愛,其中有兩位三國“巨擘”更是人人知之,粉絲無數。其一乃是曹魏政權的頭目曹操,另一則是歷史上武力值爆表的武廟十哲諸葛亮。曹操是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以惜才著稱於世,麾下統攬無數精英人才;而諸葛亮則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憑藉一己之力,幫助劉皇叔逆天改命。既然他們一個是重視人才的王者,一個是才華縱橫天下的人才,為什麼卻沒能走到一起呢?

諸葛亮和曹操有舊怨

曹操曾經攻打徐州,惹得徐州牧陶謙內心不憤,對曹操厭惡至極。恰逢有一個天賜良機,曹操之父曹嵩正好從陶謙的領地路過,這個消息被陶謙知道後,陶謙覺得機會難得,正好報曹操攻打徐州之仇,於是派人追擊曹嵩,並將曹嵩在他的境內擊殺。

“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後漢書》

曹操可不是善男信女,這種被陶謙欺負到祖宗的大仇,他必然要報,於是再次舉兵攻打徐州,不破不休。徐州哪裡是曹操的對手,最終被曹操一一攻破,屠戮五城,人數多達數十萬之多,雖然他是為父報仇,但是手段卻過於殘忍,遷怒於無辜百姓的做法,令天下震驚。

諸葛亮的老家正是在琅琊,屬於陶謙管轄境內,曹操攻打徐州,迫使諸葛亮舉家遷移荊州,曹操屠殺徐州人這件慘案,諸葛亮算是一個目擊證人,觸目驚心。諸葛亮一身正氣,為人正派,又被曹操的暴行逼迫得舉家遷移,自然不可能再投奔曹操。

諸葛亮名聲不顯

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久矣,基業已見,王氣初現。麾下的武將自然不必多說,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將,文臣也多如繁星,其中又包含了荀彧這樣的泰山級別人物,也有郭嘉這樣的能人志士。曹操和劉備不同,劉備屢次受挫,繼續一位“定海神針”為他出謀劃策,而曹操卻已經羽翼豐滿,如果不是有能力蓋世的人才現世,曹操根本沒有必要再演禮賢下士戲,只需要等待人才投奔即可。

諸葛亮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名聲不顯,只在荊州一帶略有盛名,而荊州並非曹操之地,距離又遠,所以曹操不曾聽聞有諸葛亮這一號,即便有人舉薦,曹操也不會相信,更不可能不遠千里的去尋一個無名之輩。直到諸葛亮出山之後,跟著劉備東征西討,這才漸漸打響了自己的名氣,匡扶漢室的口號一出,從此曹操與諸葛亮則再無相聚一室的機會,更無法一起征伐天下了。

諸葛亮有自己的打算

諸葛亮沒有投奔曹操,主要取決於諸葛亮本人,因為諸葛亮是一位千古賢相,更是武廟十哲之人,身懷經天緯地之才,如果想投奔曹操,自然會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此的“一席之地”卻並非諸葛亮相求之物,他追尋的是匡扶漢室的正義,而非委身到暴虐曹操之所。

諸葛亮鐵了心跟劉皇叔打天下,《隆中對》也是站在劉備角度擬定。儘管劉備與曹操相比,當時的基礎極差,但是他卻是最正宗的皇室宗親,是漢獻帝的皇叔,跟著劉備,那是高舉“匡扶漢室”大旗,為天下蒼生取義,這樣的立場符合諸葛亮的志向。

諸葛亮何等人物,自然看得出曹操取天下的概率更大,但是他卻偏偏逆天而行,只為了“匡扶漢室”。這樣的大義,加上“死後而已”的忠心,才使得身懷天地之才的諸葛亮,僅僅三分天下,就被尊為了武廟十哲,這足以顯示了他的選擇何等正確,也得到了後世歷代的認可。這一點遠非司馬徽可比,司馬徽固然識時務,但是卻並非俊傑。

如果說諸葛亮有一點私心的話,恐怕也只能從三兄弟侍三主來看,諸葛瑾在東吳為官,諸葛誕在曹魏領兵,諸葛亮在蜀漢為相。有人說這是諸葛氏的投機之舉,三足鼎立,必有有一脈稱雄。其實不然,如此明顯之舉,試問哪一位君王看不破?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沒有去與自己的兄弟一個陣營,恰好說明他的志向更遠大,絕非他的兩位兄弟能夠相比。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太平御覽》

諸葛亮在曹操陣營站不住腳

在曹操的陣營當中,勢力盤根錯節,都是世家門閥,有不少更是曹操的親戚,而在謀臣這一系,荀彧是絕對的大佬,有話語權,曹操手下一個早期的謀士,名為戲志才,就是荀彧推薦,後來戲志才死了,曹操想再招一些人才,於是又問荀彧,在汝穎地區,還有其他人才嗎?這個時候,荀彧推薦的人正是郭嘉,於是郭嘉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志》

荀彧深得曹操器重,而荀彧又是汝穎集團的領袖,如果諸葛亮來到曹操陣營,也很難在他們的壓制之下出頭,甚至會被排擠。畢竟諸葛亮與賈詡不同,諸葛亮不是委曲求全之人,若無法獲得信任,就無法施展才華,壯志更是難酬,這樣的窘境諸葛亮自然不會選擇。

諸葛孔明丞相,雖然不是《三國演義》中“近妖”的神人,但是在某些方面,《三國演義》還是過於低估了諸葛亮的能力。至於諸葛丞相的功過,雖然紛爭不斷,但是卻絲毫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文/野史日記

參考文獻:《後漢書》、《三國志》、《太平御覽》


野史日記


答 | 江隱龍

其實在三國亂世,人才與主公的“匹配”也是有地域性的。我們看看曹操手下幾大謀臣的家世就能大體明白。郭嘉,潁川陽翟人,在今河南禹州;荀彧荀攸,潁川潁陰人,今河南許昌;程昱,東郡東阿人,今山東東阿;楊修,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華陰……

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的謀臣基本出於長江以北的兗州、青州、冀州等地——這基本和曹操起事的陳留比較相近。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之後,曹操不願屈居董卓之下,逃出洛陽至陳留起兵,“散家財,合義兵”,首義號召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的本錢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積累的。

東漢末年,中央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力度是遠遠小於地方豪強勢力的,曹操在陳留起兵,支持其發家的是以陳留為中心的地方豪強,曹操首先所代表的也自然是這批人。所以,包括荀彧等謀主在內,均以兗青為中心;而這些人所推薦的謀臣自然也是自己的親朋與同門,比如荀彧先後推薦了戲志才與郭嘉,都是潁川人。《三國志》中還有這樣一段:“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這裡面,曹操已經直接“點名”要汝、潁之地的謀士了。因為戲志才早亡,所以荀彧又推薦了郭嘉,但取才的地域並沒有改變。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的根在兗青,核心利益也在兗青,其信任的人也大多出於兗青,地域相近是基礎,更何況還有“前任”的“背書”。如果沒有荀彧的推薦(也就是“背書”),戲志才與郭嘉恐怕也不一定能被曹操所知。

而諸葛亮,不是汝、潁這個圈子裡的人,而他的“臥龍”也是荊襄人士叫出來的。三國人才流動雖然強,但也是要“混圈子”了,諸葛亮執政蜀漢之後手下親信幾乎盡數為荊襄人士,也是這個道理,相反益州人士則受到打壓——這樣的情況在孫吳也是一樣。


切割地球


在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之前,劉備一直沒有穩固的根據地,經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在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後,劉備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先後佔領了荊州和益州,勢力一度達到了能夠同曹操分庭抗禮的地步。諸葛亮的老家在徐州琅琊郡,琅琊郡是曹操的統治區,那麼曹操為何沒有搶先一步請諸葛亮出山呢?

曹操沒有請諸葛亮出山,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諸葛亮早已經搬家。諸葛亮在公元189年就已經離開了琅琊郡,搬到了豫章郡居住。公元197年諸葛亮隱居在隆中,一直到了公元207年出山。

從諸葛亮搬家的地點來看,諸葛亮居住的地方一直都不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曹操很可能都沒有聽說過諸葛亮的名聲,肯定也不會去請諸葛亮。按照《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人們都不相信他,只有徐庶和崔州平等少數人瞭解他。

第二個原因是曹操從來沒有請過任何人,每當曹操看中一個人才的時候,曹操就會打著漢獻帝的旗號進行徵召。因為曹操打著朝廷的名義,即使這些人才不在曹操的領地內,也會接受曹操的徵召前去許昌做官。

然而諸葛亮的架子卻非常大,徐庶曾經說過:“諸葛亮這個人只能去請,如果派人去徵召他,他肯定不會來!”曹操沒有請過任何人,更不會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劉表的地盤請一個20多歲的年輕後輩出山,因此曹操註定無法得到諸葛亮。

第三個願意曹操不缺人才,曹操手下的優秀謀士數不勝數,很多人的能力都不亞於諸葛亮。這些人要麼是主動投奔曹操,要麼被曹操徵召過來的人才,諸葛亮對於曹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曹操肯定不願意放下身價卻請諸葛亮。

而劉備和曹操的處境不同,劉備身邊沒有一個靠譜的謀士,既需要一個諸葛亮這樣的人來輔佐。假如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已經得到了龐統和法正,那麼劉備也不會放下身價去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是一個要求極高的求職者,曹操是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曹操公司裡面人才濟濟,肯定不會專門對諸葛亮特殊照顧。而劉備則是一家創業公司的老闆,為了能夠擴大經營,劉備能夠接受諸葛亮的苛刻條件,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


史海泛舟擺渡人


大家好!我是YUE歷史小作者。

三國曹操那時候手下將多、謀士也多,那時候曹操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霸主,而且手下兵多將多。曹操認為諸葛亮被稱為臥龍只是山裡村夫給他的尊稱,曹操也是自己手下能人很多隨便挑一個多比諸葛亮強所以沒有去請臥龍出山。

諸葛亮

諸葛亮

曹操也是放棄一個這麼厲害的軍師,到後來劉備得到徐庶告知,臥龍跟龐統二者得一必得天下後。來劉備就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就這樣跟了劉備開始對付曹操、諸葛亮跟曹操打了第一仗就是火燒新野這一仗、讓曹操從新的認識諸葛亮這個人到底有多厲害。曹操氣的沒有想到臥龍諸葛亮這麼厲害,未出茅廬卻知天下事。

曹操

曹操

當時曹操開始瞧得起臥龍的時候已經晚了,說諸葛亮可當百萬將士用之,但是已經晚了;諸葛亮已經跟了劉備做劉備的軍師。曹操之所以更狠劉備,關羽,張飛、現在又有諸葛亮曹操氣的。

為何曹操不登門請諸葛亮出山,原因是因為諸葛亮跟劉備來對付曹操,曹操後來才瞧得起諸葛亮 諸葛亮做了劉備的軍師。曹操 又狠劉備 還有諸葛亮氣的 所以沒有上們請諸葛亮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