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盤錦,千隻黑嘴鷗共舞春之曲

初春的盤錦溼地

3000多隻黑嘴鷗

伴著春之序曲翩然共舞

時而如翻卷的水墨畫

時而如海浪的合奏曲

…… ……

千隻黑嘴鷗共舞

盤錦溼地奏響了春之曲

朗讀者:範文翔

黑嘴鷗的傳說

黑嘴鷗數量稀少,分佈範圍非常狹窄,鳥類學家都難覓其蹤影。所以,它不僅是世界珍稀鳥類,也是世界上為人所知最少的鷗鳥,人們對其生態特徵和生活習性知之甚少。


盤錦,千隻黑嘴鷗共舞春之曲


中國是記載鷗類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的《說文》中就記載:“鷗,水鳥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曰:“鷗,生南方江海湖溪間。形色如白鴿及小白,長喙,長腳。飛耀日。”但現代國內外鳥類學專著卻無黑嘴鷗的記載。盤錦目前也沒有黑嘴鷗的相關記載,但卻有很多流傳至今的關於黑嘴鷗的古老傳說。

相傳在無垠大海上耕波犁浪的漁民,早就識得一種“黑頭鳥”,它們繞著航船歡舞紛飛,“幾群滄海上,清影日蕭蕭”,不但可以讓航行在大海之上的人們忘卻飄泊的寂寞和單調,還能振作人們不畏航程險惡、勇往直前的精神。

盤錦,千隻黑嘴鷗共舞春之曲


在海上迷航或濃霧瀰漫時,觀察鷗群的飛行方向,就很容易正確地找到港口。遠航的人們都知道這種鳥有靈性,見到它們就倍感親切。這“黑頭鳥”即黑嘴鷗,漁民都把它比作“海上導航員”。它是漁民的好夥伴。漁汛來臨時鷗先知;漁船放網時,它們在網前擊水鳴歡;漁民登灘時,它們駐足伴隨不離。民間早就有黑嘴鷗預報天氣的傳說。李超凌《黑嘴鷗的記憶》中寫道:“黑嘴鷗,全身羽毛潔白無瑕,唯有嘴和頭烏黑,閃亮發光,所以當時海邊人都稱之為‘黑頭子’”……“每當聽到黑嘴鷗進村的鳴叫聲音,奶奶就給我講‘黑頭子’預報天氣的故事。記憶中有這樣幾句:晚哇陰,早哇晴,半夜哇來不天明。意思是說,晚上聽到黑嘴鷗進村鳴叫,當晚就是陰天,早上聽到黑嘴鷗進村鳴叫,當天就是晴天,若是半夜聽到黑嘴鷗的鳴叫,可能等不到天亮就要下雨……”“黑頭子”即黑嘴鷗,還有稱其為“白眼圈”的。這些民間叫法很土氣,但很形象。


盤錦,千隻黑嘴鷗共舞春之曲


盤錦民俗專家劉則亭先生,早在10多年前,就蒐集整理了《救駕的吉祥鳥》《瘦鳥救鳳凰》《黑嘴鷗救漁民》等傳說。吉祥鳥、瘦鳥即黑嘴鷗。吉祥鳥,說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一場大戰中失敗受傷,要返回盛京(今瀋陽)。恐走陸路有伏兵,就選擇了走海路入遼河回盛京。當船行至今盤錦海域時,天下大霧,迷失了進河口的方向。在萬分火急之時,只見一群黑頭黑嘴的海鳥在船頭飛來飛去,有經驗的掌舵人就朝著鳥飛的方向駛去。當地漁民習慣叫這種海鳥為“老丫”。跟著“老丫”沒走多遠,就發現了一條二界溝家眷船,在這條船的帶領下,努爾哈赤的船順利地駛進了遼河口。由於救駕有功,黑嘴鷗被努爾哈赤稱為救駕的吉祥鳥,封為神鳥。

盤錦,千隻黑嘴鷗共舞春之曲


黑嘴鷗是海鷗中唯一不在島上而在陸地築巢孵化的鳥,是一種典型的濱海灘塗鳥類。它們完全依賴於灘塗海域,尤喜歡有鹼蓬的灘塗。對繁殖環境要求苛刻,不但要有豐富的食物,還要有低矮稀疏的鹼蓬,因為它們的巢需要不遮擋視線的植物依託。所以,蘆葦、鹼蓬溼地是其理想繁殖地。每年3月中下旬,成群的黑嘴鷗飄然遷來。4月中旬開始,黑嘴鷗常常幾十只、幾百只集群活動於沿海灘塗,逐漸形成配偶,並開始建巢。4月末開始產卵,每窩1—7枚不等,多數為3枚。5月上旬開始孵化,雌雄鳥均參與孵化,輪流坐莊。孵化期為24—26天。5月末即可見到雛鳥,6月中旬是出雛高峰期。黑嘴鷗雛鳥為半早成性,出殼1個多小時左右,就可離巢活動,30天后就具備飛翔能力。10月中下旬,黑嘴鷗集群南遷到地越冬。千百萬年來,就是這樣“悠閒無塵跡,天地一沙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