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十六年前,那個憂國憂民的少年乾隆,還沒有變成大豬蹄子。/ 《天下糧倉》


大多數人都不記得,十六年前,聶遠就因為飾演乾隆而紅了一把。那時候的乾隆皇帝,才不關心後宮的鶯鶯燕燕,聶遠劍眉星目,少年意氣,滿臉都寫著家國情懷。

十六年過去,熒幕上的乾隆皇帝換了個模樣,開始圍著後宮團團轉。同一個演員,同一個引起社會討論的角色,卻如此迥然不同,究竟是聶遠變了,歷史劇變了,還是我們的觀眾變了?


2002年,聶遠參演了電視劇《天下糧倉》,這是他演藝生涯中第一次飾演乾隆皇帝。當時,剛剛從上戲畢業的他憑藉著在《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富家公子齊天磊一角已經小有名氣。聶遠能上對這頂“花轎”得感謝兩個人,一個是陳思誠,一個是上戲表演系教授李學通。

1996年,作為上戲西安考點的負責人,李學通相中了兩個學生,一個是聶遠,另一個是郝蕾。但在96級上戲表演班男生中,老師們更看好的卻是陳思誠。上學那會兒,作為表演課課代表的陳思誠才是班上同學搭戲時搶著“勾引”的對象。回想去年那部攢了一眾老戲骨卻依然被陳思誠演到口碑撲街的《遠大前程》,看來課代表也跳不出中年油膩歷史週期律。

1997年,原本未來可期的陳思誠離開了上戲,聶遠一下子成了96級表演系的獨苗,萬千寵愛在一身。所以即使聶遠大學四年拿了三次處分,他熄燈後點蠟燭,他拍戲超期,他考試作弊,但他還是老師眼裡的好男孩兒。

大四上學期,按照上戲的慣例,得排演畢業大戲。這時候,《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劇組找上了聶遠。根據以往的規定,上戲學生是不允許因為拍戲耽誤畢業表演。 但規定是死的,聶遠是活的。經過李學通的斡旋,聶遠最終如願以償。從這部戲開始,聶遠迎來了他的古裝時代。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新世紀的頭一年,《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聶遠和黃奕。很多人的青春,都還是剛剛開始的模樣。


01

古裝第一小生


《天下糧倉》的第一場戲在當年就讓不少觀眾覺得超綱了。背景設定在乾隆元年,雍正皇帝駕崩不久。但劇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新帝乾隆登基這件事上,而是一開始就扒下了乾隆盛世的底褲。

官員劉統勳視察粥廠,此時饑荒橫生、災民遍地,而粥廠裡分發的粥薄似清水。劉統勳拿出筷子,扔入粥中,筷子浮在了水面上。粥場賑災不力,劉統勳要問斬粥場負責官員沈石。

故事如果只是進行到這兒就結束了,那就簡單了。但沈石的母親也在這災民之中,沈石被問斬前咬下自己身上的肉給母親充飢,而他的老母親隨後也用筷子插喉自盡。不是官員侵吞賑災糧款,而是乾隆朝的糧食真的不夠吃了。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飢餓,是貫穿整部《天下糧倉》的關鍵詞。


整部《天下糧倉》,奸臣不惜死,忠臣循私情,沒有純粹的正邪兩立,有的只是一個個普通人在歷史大潮面前的選擇。

在劇裡聶遠雖然演的是皇帝,但和他對戲的卻是王慶祥、杜志國、杜雨露這些老戲骨,在這些前輩面前,聶遠緊張地連文言文臺詞都說不利索,整個劇組為此等了他大半天。當時和聶遠搭戲的杜雨露老師卻一點沒惱,只調笑了一句:“他是皇上,只好等了。”在吳子牛導演和一眾老演員的調教下,聶遠的演技初露鋒芒。

不過翻看聶遠的演藝履歷,2004年之前,儘管聶遠一直順風順水,但其出演的古裝劇仍然以不嚴肅的戲說劇居多。當年還與佟大為、印小天、黃曉明並稱為“新四小生”,

小生這一稱謂在中國演藝圈總是意味深長,換句話說,那時候聶遠的定位充其量只是演技在線的古裝花樣美男。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時隔十六年,聶遠還是那個聶遠,乾隆卻早已不是那個乾隆了。/ 《延禧攻略》


02

一遇楊過誤終身


小說《神鵰俠侶》裡,郭襄在風陵渡口偶遇楊過,從此苦苦等了他一輩子。而在現實裡,聶遠的人生軌跡也被楊過徹底改變了。其實當年聶遠同時通過了北電和上戲的表演系考試,最終卻選擇了上戲而與北電擦肩而過。96級北電錶演系後來被稱為明星班,可以說是群星璀璨。男生裡最有出息的,一個叫陳坤,一個叫黃曉明。

多年以後,業已成名的聶遠和憑著《大漢天子》、《還珠格格3》剛剛出頭的黃曉明為了張紀中版的《神鵰俠侶》爭得滿城風雨,楊過之後,黃曉明扶搖直上,聶遠雖然接拍諸如《貞觀長歌》、《大明天下》、《紅幡》等多部嚴肅的正劇,厚重的題材卻沒有在收視與話題上佔到便宜,人氣反而不如出道早期,事業停滯不前。所以說命裡有時終須有,緣,妙不可言。

不久之後,國家又出臺了最嚴“限古令”,只要看一看時尚雜誌最近給聶遠拍的幾組現代造型大片就應該知道,“限古令”政策的出臺對於聶遠和觀眾來說都是災難。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黃曉明最早叫人記住的角色,也是一個英氣逼人的少年天子。/ 《大漢天子》


聶遠雖然生在貴州鎮遠,但祖籍山東 ,他父親聶柏連就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山東好漢大多有兩個毛病,一個是好酒,一個是喜歡逞江湖義氣。2015年聶遠為了給“兄弟”邱啟明出頭把一名司機打傷。5個月後,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宣判:聶遠犯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緩刑1年。

今年夏天,聶遠出演《延禧攻略》中的乾隆,一夜爆紅,人們才終於想起年少時電視上那個翩翩美少年。這時距離他上一次出演乾隆已經過去整整16年。有人說《延禧攻略》是於正和聶遠的翻身之作,隨著都市白領女性的自我覺醒和消費能力的躍升,糅合了女權主義與網絡爽文等時代命題的《延禧攻略》憑藉小成本躥紅,從商業上看不可謂不成功。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有趣的是,鄧超的成名也是從少年天子開始的,那是歷史劇而非宮鬥劇的好時代。/ 《少年天子》


經過多年曆史正劇鍛鍊的聶遠在這部披著歷史外衣的偶像言情劇中自然顯得遊刃有餘,其左臉冰霜右臉落淚的表演更是被迷妹們津津樂道。然而作為年度劇作的《延禧攻略》,其7.2分的評分相對於當年的《天下糧倉》實在是差強人意。當歷史的視野從天下退回深宮,當乾隆從帝王退化為大豬蹄子,《延禧攻略》爆紅的背後,是十餘年來中國歷史劇的漫長跌落。


03

請回答,1566


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中國曾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歷史題材影視劇,在這些作品背後是以第五代導演為核心的創作群體對於中國知識分子“文以載道”傳統的集體偏好。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第五代導演尋求著微妙的平衡。其超越歷史侷限的堅硬內核,使得時至今日在社會事件中我們仍能看到網友們藉助《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等作品截圖完成一次次欲說還休的內涵表達。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大明王朝1566》仍是神劇般的存在。


說起國產歷史劇沒辦法繞開張黎,豆瓣國產電視劇第一名是《走向共和》、第二名是《大明王朝1566》,全是張黎拍的。對於張黎的歷史情結,馮小剛說得很直白,現實題材他不會不想拍,但以他的路數,拍現實題材,一拍准折:“現實的他通不過,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就只能在歷史裡找回聲了唄。”熟悉張黎的觀眾大多好的就是這口:敘述的主題在歷史深處,但無非是想在歷史中尋找現實的回聲。

只是隨著這一批觀眾逐漸老去,新的年輕人正以新的時代訴求左右著中國影視劇製作。如果說中國存在作者型導演,那麼以張黎為代表的歷史劇導演無疑最符合這一定位。他們大多具有精英主義傾向和強烈的自我風格,影視劇對於他們來說是啟蒙公眾的道具,換句話說,就是愛給老百姓上課。

十餘年前由於影視劇資源的匱乏,導演還可以想拍什麼拍什麼,觀眾除了接受沒有更多選擇。而在信息爆炸的當下,這種權力關係則被完全倒置,再大牌的導演也得看觀眾臉色行事。

當我們查閱中國電視發展史,會發現2008年前後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說第一部《走向共和》是由於種種原因而被雪藏,那麼《大明王朝1566》則完全是敗在市場上。那年湖南衛視打出口號,娛樂立臺,年輕人的審美口味逐漸成為影視業的風向標。《大明王朝》被安排在晚間十點檔,最高的收視率僅為0.41%,同期同臺播放的《又見一簾幽夢》收視率是它的十倍有餘。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2006年的電視劇《貞觀之治》對於歷史細節以及服飾器物有著相當考究的還原,曾經廣受好評。如今,類似的歷史正劇已經十分少見,也很難受到市場的歡迎。


只是讓年輕人來全權承擔歷史劇衰落的責任同樣有失公允,在當今社會,更困擾年輕人的是疲憊奔波的個人生活,瑣碎、庸俗必然導致對於宏大歷史敘事的冷感。年輕人們已經厭倦了費力從歷史中尋找與當代精神相通的地方,創作者“以史為鑑”的初衷也成了無處安放的美好願望。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老歷史劇迷哀嘆:這還是那個張黎嗎?/ 《武動乾坤》


張黎顯然對時代的變化心知肚明。2016年,他接拍玄幻小說《武動乾坤》,輿論一時接受不了。張黎在接受採訪時不承認自己背叛了原則,他說自己是想通過這個題材和年輕人對話,“當下的社會已經逐漸陷入一種階層固化的狀態,對於很多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面對的是更加殘酷的、無望的人生”。然而從豆瓣5分的評分來看,年輕人對此並不買賬。

聶遠對於怎樣迎合他的年輕受眾也越來越輕車熟路了。不僅直接把自己的微博頭像和背景改成了乾隆,之前還在採訪中聲稱自己不懂“666”和“2333”的聶遠,現如今已經把狗頭表情包和“大豬蹄子”梗用得樂此不疲。

從少年天子到大豬蹄子:聶遠回來了,歷史劇哪去了?

豈止乾隆,影視劇裡的雍正皇帝也早就不憂國憂民了。/ 《雍正王朝》


在歷史的大潮面前,人們已經沒有時間去懷念那個逝去的歷史劇黃金時代。正如劉歡《天下糧倉》主題曲中所唱到的,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重要的無非是“一粥一飯一件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