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01

有種文章每隔幾天都要刷屏一次。

大概意思就是:

明星離個婚生個孩子都要上熱搜,憑什麼科學家做這麼多貢獻都沒人關注?

文章底下無數讀者痛心疾首:

“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批明星出國避難,是時候該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了!”

說實話,這種宣傳除了煽動情緒,製造無知以外,對科學家一點幫助也沒有。

要是我們的下一代看到這種文章,他們絲毫不會有當科學家的意願。

他們只會覺得。

“科學家太慘了,危險的時候要頂上,而明星就爽多了,不僅錢拿得多,還風風光光!”

更何況,所有明星一律以“戲子”來稱呼,這是不理性的。

明星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比如韓紅。

科學家中也有很多人,應該被我們所唾棄。

比如某藥物,臨床試驗都沒有搞清楚,就迫不及待的宣傳有抑制病毒的效果,引發大眾搶購,最後又慌不擇亂地出來闢謠。

我們應該評價的,是一個人具體的行為以及他的貢獻,而非他的職業。

如果我們不能以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看待科學家,那送他們上熱搜只能是一種對他們的困擾。

在新冠肺炎爆發後,鍾南山這個名字再次家喻戶曉。

可是,這對他來說一定就是好事嗎?

未必!

先是8年前的一部紀錄片《中國人物誌》被人翻了出來。

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關心鍾南山的科研精神。

反倒去關注他兒子鍾帷德褲腰間的愛馬仕皮帶。

“愛馬仕皮帶好扎眼。”

“兒子有點不樸素啊,建議相關部門查一查。”

然而以鍾帷德醫學大腕的成就,他完全可以合理合法消費起一條愛馬仕。

當我痛批這種現象時,又有人開始向我科普起鍾南山女兒嫁給了外國人的事。

什麼邏輯?

難道當一個好的科學家全家都得是道德聖人?

嫁給一個外國人怎麼了嘛?

當然,不只有這事,無數的“真理髮現者”掌握著無數的“黑料”,時刻要“點醒”大眾。

“鍾南山值得你們這樣吹捧?”

不止有鍾南山,最早提出封城的李蘭娟院士也逃不過某些人的髒水。

作為最早提議武漢封城的院士,李蘭娟是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的,要知道有很多人是不想承擔這樣的責任的,才會有“有限人傳人”、“可防可控”的論調。

並且鍾南山院士團隊曾經做過研究:若封城等措施晚5天,中國感染規模將擴至三倍。

然而,某些自媒體人卻迫不及待地開始對李蘭娟造謠。

“聽說要賣兒子公司的藥了?

作者還陰陽怪氣地來一句:“治死了人怎麼辦呢?”

許多網友更是抓緊時間背後捅刀。

“發國難財,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該文章在被刪除前,迅速獲得了雙十萬加的閱讀和點贊。

最後逼得權威部門出來闢謠,然後逐一呈現證據反駁了汙衊。

有時,你不得不感嘆,人性比病毒可怕。

最近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的張文宏,也被各種爆文點評為“營銷鬼才”、“醫學界李佳琦”。

也許,這些文章所表達的東西是正面。

但是,這架不住一些人的思想就是要往黑暗的地方想。

“根本沒什麼本事,只會營銷。”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張醫生才講了幾句真話,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突然又被捲入中醫和西醫的輿論大戰之中。

新聞下有兩個點贊最高的評論是這種畫風。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突然又變得“不要臉”。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可笑的是評論者連他的名字都沒打對。

之後張文宏對於美國疫情又說“中國人無需為美國人乾著急”。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表面上看這句話應該沒問題。

結果有些人在評論下把這句話這麼理解

“翻譯過來的大白話是:美國人死幾個關我們屁事。”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評論裡,立即有人就開始指責張醫生“沒有道德感,缺乏人類的共情。”

之後就是所謂的網絡標籤人士大戰了,“美狗”對戰“惡毒狗”的。

我想說,你們憑什麼給張醫生“代言”?

張醫生原本的意思只是,美國目前的醫療體系還能應對。

他沒有過度吹捧過美國。

不該被有些人罵“美國孝子”、“下跪一族”。

他的話也不該被解讀為“死多少人關我們屁事”,接著又被罵為“毫無人性”,“沒有同情心”。

請問這樣的熱搜和關注,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科學家需要嗎?


02

《居里夫人傳》裡就寫到頂級科學家是怎麼被熱搜逼瘋的。

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剛拿到獎的時候,他都抑鬱了,筆記裡寫的是這種話:“簡直沒有片刻安寧。”

“這幫人天天找我演講,那我還有時間幹活嗎?”

“記者連我們家的黑白花貓都詳細報道了。”

“記錄著我女兒和保姆的聊天內容。”

為此居里夫婦遭受了很多人們不公正的行為,為此居里夫人封鎖了自己實驗室的門,拒絕一切小報記者訪問。

事實證明,這種行為加劇了居里夫人的抑鬱病情,增加了她被輻射的風險。還隔絕了本可以幫助居里夫人的有效外界援助。

說實在話,科學家並不需要你關注他本人,只需要你關注他的研究。

如果你強行去關注他本人,甚至要狂熱地要做他的粉絲。

這隻會給TA帶來麻煩。

科學家是沒有一個流量轉化團隊的,也不屑去做一些為了博流量而拉低自己的行為。

他們的行為、言論能夠幫助到大家,這就已經足夠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

人的內心需求本來就是不同的。

明星本來就是靠流量以及高消費去獲得內心滿足感。

但對於科學家來說。

攻克難題、提升知識、為科研增磚填挖,就是他們獲得滿足的方式。

假如你的關注水平和TA們不是一個檔次。

你的關注只會打擾他們鑽研學術所必須的專注。

其次,光越亮的地方影子也就越黑暗。

喜歡某個人的人越多,討厭某個人的人也就越多。

但討厭他們的人可能行為是極其極端的。

比如,國內頂級科學家顏寧突然成了國民女神。

某天她因為追劇在微博說自己喜歡朱一龍。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結果突然被某明星粉絲安利了另外一個男星。

顏寧表示自己討厭被安利,而且沒時間關注其他男星。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結果立馬被某明星的粉絲圍攻。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最後顏寧表示自己需要專心學術,不參與粉圈戰爭。

明星和科學家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明星出事了,粉絲驚呼“哥哥被網絡暴力了”。

明星公司用虐粉的公關手段操作一番後,路人表示同情明星,為此路轉粉。

可是誰想過顏寧這樣的科學家被網絡暴力,誰來同情?

因為她們沒有公關團隊,沒辦法刷熱搜就只能被動挨打?

說到底,你用明星的流量思維去對等科學家的科研思維,這從根本上,就是對科學家的不尊重。

楊振寧來母校演講時,幾個男生一直要衝進會場,就只為看一眼翁帆,絲毫不關心物理學。

某地質學家拿著幾百萬的國家經費,要不是因為他在論文中寫著“師孃風韻猶存”,估計沒幾個人發現這裡面的學術不端。

饒毅,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然而國內許多人卻在毫無根據地八卦他和顏寧的“風流韻事”,沒人注意他作為學術界的良心,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說到底,如果公眾認知還停留在用流量和錢,來對比科學家和明星的地位。

那他們的關注對於科學家來說,只能是一種困擾。

就如顏寧所說,流量圈和學術圈最好永遠不交集,這就是對科學家最大的尊重。

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對科學家真正的尊重呢?

疫情期間,多看幾本書,少看幾部劇。

不能出門的時候,多學幾種技能,少去粉圈混戰。

時刻保持冷靜和理性,一個人的地位不是由錢和名聲所決定的。

頂級科學家能讓司令為他打傘,能讓市領導去接機,能在國家爆發危機時,政府第一時間救助,能在逝世後被寫進教科書供後人尊敬。

這也是頂級流量明星所做不到的。

無論是明星、科學家、教師、醫生、商人,我們都不要刻意去製造矛盾。

尊重一個人,就讓他做好自己的事,保護他遠離是非吧!

-------------------------------

作者簡介: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