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坐車是不是方便?往往能夠決定一個景區的人氣。雖然常常在愛情故事中,聽到“距離不是問題”這種話。但在旅遊頻道里,現實情況卻往往都是,那些我不方便去的地方,休要再提。這就導致了明珠蒙塵,一些頗為經典的古城,熬過了漫長歲月,卻熬不過無人問津。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宣化古城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宣化古城,便是這樣一座“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古鎮。倘若不是因為由北京駛向河北張家口的京張高鐵,馬上就要通車,且宣化就是其中一站的關係。也許連筆者自己,都未必能夠識得這座,被嚴重低估的3A級景區真容。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宣化古城

聽上去似乎更是名不見經傳了,但倘若將3A景區這點不看。便可放眼至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人手一把石斧頭,在此地繁衍生息。便可看到東巡渤海的秦王嬴政、北征匈奴的漢武帝劉徹和御駕親征突厥的唐太宗李世民。便可看到,這個被稱為“九邊之首”和“京西第一府”,曾比西安更興盛的軍事重鎮,宋、元、明乃至清是如何地把它“放在眼裡”。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拱極樓

也正是得益於此,宣化古城的古建築,尚可以歸為“保存不錯”的那一列。不過也僅僅只是保存不錯,畢竟時過境遷,宣化古城的古城牆不免破敗。半年前,還傳出不堪雨水沖刷,遭到二次損壞的消息。相對而言,能夠供後人細細品味的主要建築已經不多了,其中始建於明朝,三者連成一線的拱極樓、鎮朔樓和清遠樓便算是其間的佼佼者。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拱極樓

其中作為宣化古城南大門的拱極樓,建造時間最早,建於永樂年間,距今大概過去了600年。過去叫昌平門樓,於清朝時期被重修,更名為拱極樓,寓意拱衛京城,就是保護京城的意思,可見其重要程度。樓高二十米,設關城,防禦力出眾,是古代城防建設的精華,也是宣化古城最後一座古城門。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鎮朔樓

從拱極樓進城,稍作遠眺,便可看到一座大概15米高的古建築攔在眼前,這便是鎮朔樓。鎮朔樓原名鼓樓,樓中設有一面號令將士的大鼓,因明代宣府鎮總兵都會有一塊“鎮朔將軍印”,所以就乾脆叫“鎮朔樓”。樓上掛一牌匾,牌匾上蓋印,寫有“神京屏翰”,寓意“京師的屏障”,用以鼓勵將士,是書法家乾隆的手筆。鎮朔樓是宣化古城中最重要的建築之一,也是最霸氣的一座建築。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清遠樓


在鎮朔樓不到兩百米處,有一處樓中設鐘的建築與其對應,名叫清遠樓。相對而言,清遠樓是三座古建築中最具巧思的那座,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三層,但實際上卻只有兩層,進深六椽,前後抱廈,平面呈“十”字形,充分體現了明朝時期的建築藝術造詣。也正是因此,清遠樓常常被不吝溢美的遊客和建築史專家,稱為“宣化的黃鶴樓”。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清遠樓

“宣化黃鶴樓”除了樓本身之外,懸放在二樓的萬斤大鐘,也值得說道一番。這口大鐘是以銅為材料,澆築而成的,通高2.5米,比姚明還高上那麼一點,最大口徑為1.7米,看起來十分壯觀。鍾旁邊有一根手臂粗的紅色棍子,大概是用來敲鐘所用,據說此鍾是用來給京城傳信所用,一旦敲響,鐘聲渾厚悠揚,二十公里以外都能聽到聲音。


河北這座古城,城中有黃鶴樓,樓上掛萬斤銅鐘,就在京張高鐵路上

京張高鐵

到這,宣化古城的三座重點建築,就算都介紹了一遍。除此之外,城中還有包羅了佛教文化、遼代墓葬文化和剪紙文化的,八里張世卿墓、五龍壁磚雕和立化寺塔等眾多的旅遊景點,都值得去細細品味一番。相信在京張高鐵通車之後,這座被“蒙塵”的河北古城,能乘交通之便,吸引許多遊客的注意,再不會像過去那般“寂寞”了。(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