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兩口子吃飯都吃不到一個鍋裡,差異太大,你們家遇到過嗎?怎麼辦?

崑崙塬


哈哈哈哈,題主說的不就是我們兩口子嗎?

我和老公,君住長江北,我住長江南,中間相差幾千裡,飲食習慣完全不一樣。

老公習慣吃麵,最好頓頓是麵食;我卻從小吃米長大,吃麵——簡直就是虐待我的表現啊。

老公口味重,燒菜必定濃油厚醬還巨辣,我卻從小飲食清淡——恨不得所有菜餚都是清蒸或者白灼的。

口味差異這麼大,哪又怎樣,大半輩子,我們不是照樣過得波瀾不驚嗎?

如果題主非要問怎麼辦,也可以參考我家的做法哦!

首先:誰掌勺誰說了算。

每個人只有一張嘴,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發牢騷。

如果實在受不了,老祖宗不是說了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啊!

其二:互相體諒一點。

如果燒三個菜,兩個自己的口味,一個對方的口味,這樣總可以的吧!

其三:歲月會改變你的口味。

放心吧,你其實沒有那麼嬌氣,歲月會慢慢改變你的口味的。

比如我,現在對辣的抵抗力已經很強了,對了,我現在還做的一手好麵食呢。

我家老公,吃麵長大的人,現在一天吃兩頓飯,不也照樣胃口好好,吃嘛嘛香。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無論如何,祝題主愉快!

我是張薔薇,一位從醫嘮叨主婦。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每天聽我講述世間故事,分享人生經驗。


張薔薇啊


這很正常,畢竟雙方結婚前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同也很正常。我家倒還好,雖然不是一個地方的,但都是“雜食動物”,吃貨兩個,只要有吃的就基本不挑食,所以還是很好做飯煮菜的。

但我有一個同學家裡就有這種情況,她老公是廣東省,吃的菜都很清淡,不吃辣椒,只愛吃肉、吃臘味,我同學則是湖南人,無辣不歡,一餐沒辣椒就吃不下去,連早餐都是煮個面用辣椒醬拌著吃,由於身材微胖,更對肉食不感興趣,兒子更是,喜歡吃煎的炸的這些香口的東西,按廣東人的說法,這些都“熱氣”,不能吃多,不然就會喉嚨痛甚至發炎。一家三口,三個口味,你說吧,怎樣做菜?我這個同學多年來都是為了做菜發愁,沒辦法,只能每次做三個菜,一個辣味,一個肉的,一個香口的,換湯不換藥的這麼多年也過來了,因為我同學這個做飯人的遷就,每個人都保持著自己的口味,多年未變。

另外一個朋友家就“調和”的比較好,典型的誰做飯誰說了算,不做飯的那個就是人家做啥吃啥,不吃拉倒。朋友是北方人,嫁個老公是廣東人,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是出了名的,南方人不吃這些也是出了名的,剛結婚的時候,我那個朋友還遷就老公,忍耐著自己想吃的衝動,可時間久了就沒辦法忍了,剛開始還是偷偷的吃,趁老公不在家時過過嘴癮,時間久了老公在家也照樣吃,老公反抗過、鬥爭過,結果都輸掉了,因為老婆說了,在外面不能吃就夠憋屈了,在自己家就不想天天委屈自己了,他不吃可以,那就他來做飯,做啥吃啥,如果不做,那就別說那麼多,她老公想想也對,後面也就不說了,久而久之,自己也慢慢吃起來了,因為他說:自己不吃就能聞到“臭味”,自己也吃了就聞不到了,就這樣,朋友就把老公調教成和自己一個口味了😀😀。

所以,兩口子吃不到一個鍋裡的絕不在少數,就看你自己怎樣處理,別把它當回事就行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不是做飯的費點勁多做幾個菜,就是多動點腦筋想想辦法把對方“調教”成和自己一個口味就行了。


愛養生的淘媽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山西的,我媳婦是河北的,因為我們是從小吃辣長大的,而我媳婦從不吃辣,他們一家都不吃辣,而且不喜歡吃菜,這吃飯就吃不到一起,我現在也是很愁,只能自己委屈不吃辣,或者單獨做點菜自己吃,沒有別的辦法,真的感覺好難




小劉同志3399


我孃家重慶,老公南京的,已在南京居住20多年,這麼多年只要老公在家,或婆婆來吃飯,我做的飯菜都不放辣椒,因為他們都不吃辣,對於我一個無辣不歡的重慶人來說已經習慣了這邊的飲食習慣,入鄉隨俗嘛!一家人大家都不吃辣,就因為自己一個人吃辣,還做辣菜就太不合適了,所以我也就習慣了,自己若是想吃辣,就等他們不在家,或者獨自做一份也非常不錯的!兩口子都吃不到一起?就不能遷就一下嗎?一定要釘是釘卯是卯的,一點不讓步,不包容這日子怎麼過?


囡囡174723994


這很正常。且不說地域差異,單就來自不同家庭的兩個人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以我為例,我喜歡喝粥,吃菜。老頭子是隻要有乾糧菜就行,我喜歡帶辣味的菜,他是一點辣椒也吃不了,孩子是喜歡吃米飯,我們倆喜歡麵食,怎麼辦?我是這麼做的,蒸饅頭花捲一般多蒸點,大概兩天的量,同時蒸米飯,炒菜我提前炸好辣椒油,吃辣可以加,如果有時間,就熬粥,沒時間就只能喝白水了。這麼多年也過來了,並且經過時間的磨和,老頭子也開始吃辣了,只要不太辣也能接受,有時候還說,這菜不辣沒味兒。所以說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就得多磨和,多包容,生活才會有滋有味,,,,,,


代月英


我覺得每家都會有吧,現在異地婚姻如此之多,即使不是異地同一個地方的,也會因為各自家庭的不同飲食文化造就不同的文化差異,我和老公都是河南的,他家飲食文化一天三頓饃菜湯[捂臉]我喝到想吐,我最多早晚喝湯,中午必須米麵,勤快的時候一頓飯我自己蒸碗米,給他熱饃吃,天天就倆人還兩樣飯,賴的時候就誰做飯誰當家,不幹活的別逼逼[大笑],不過炒菜的時候會盡量考慮對方,一個他愛吃的菜,一個我愛吃的菜。我爺爺奶奶在世市,幾十年了,我奶奶都是先把菜提前弄出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加辣椒炒好給爺爺吃,一直都是分碗吃菜,奶奶不吃辣,爺爺無辣不歡,多少年也都沒改過來[呲牙],所以兩口子吃不到一起太正常了,誰做飯誰當家,不服氣的自己來,日子久了再加上現在美食這麼多,總會磨合到倆人都比較愛吃的。


一縷悠然得得得


我家現在就是這樣子的。我老公一家人喜歡吃麻辣、涼菜,他們是陝西人。我是廣東人,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經常吃辣椒,所以家裡的菜分兩種了,一邊是辣的,另外的是不辣的。習慣就好。菜一般是我自己做,分兩種口味。我老公他們喜歡吃麵食,我喜歡吃米飯,所以他們吃麵條時,我肯定自己煮米飯吃了。


曉晴育兒


你們兩口子到一起多久了??半年、一年還是十年八年了啊??

兩口子應該相互包容婚姻應該相互磨合,我媳婦也跟我其實也不太能吃到一起去,我做飯她就不太愛吃,所以她做啥我吃啥。

她吃米我吃麵。我現在也跟著她吃米啊。偶爾吃個饅頭吃個餅就當改善伙食了。慢慢就習慣了。


會暴富的胖子


這很正常呀,我和老公就是這種的,相隔1200公里,生活作息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們婚後沒為這個事兒吵過,因為我們都是提前互相商量,今天吃麵吧,好呀,那你要明天陪我吃米飯,好啊,沒問題。今天咱們吃點清淡的,行。過兩天肯定就是,咱們今天吃點辣的吧。結婚3年了,兩個人之間的吃飯口味越來越像了。我覺著重要的就是兩個人的有效溝通。


包小胖


兩口子天天都往一個坐便器裡呲尿的人,能夠天天的在一起朝夕相處的人。在一起待著,總有一個人得妥協,不能天天干仗啊,兩口子就應該相互謙讓,如果說她寸步不讓,那咱們就忍氣吞聲唄,反正對待老婆不能太強勢也不能太武斷,應該有一種溫柔潛移默化地消化了他的暴脾氣。

跟著老婆混,我天天都吃白菜燉土豆,天天都吃水煮菠菜蘸醬,弄得我都面黃肌瘦,臉都發綠,但是這是老婆吃飯的習慣。我也沒有辦法改變他這毛病,所以說只能遷就忍讓了,因此但凡是誰從外面回來,我都讓他給我捎點兒香腸什麼的。因為他睡著的時候我就可以自己吃了,要不然吃飯總有爭吵,何必大家天天都宅在家裡,你瞅我不順眼是不是這一天你也自己不順心?反正兩口子忍讓一下,別太認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