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秩序

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连接与对话

我们试图通过这次实践,实验一种新秩序的可能性。这种新秩序来自两个类型的结合,一种是蕉岭地区最普遍的传统建筑:围龙屋。另一种是当地大量出现的民间自发建构:屋顶棚子。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棚子调研

组织

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我们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需拆除重建。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场地组织

根据半圆轴心的辐射,我们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西南角入,西北角出,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总平草图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场地俯瞰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精神场所。在客家民居体系中,水是最重要的精神要素之一,所以我们决定在此放置一个浅水鱼塘。再以塘边闲亭的方式,重塑原本位于此处的破败房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内院

这个闲亭以生土营造技术作为“围合”,以框砼作为“骨架”,再通过T型钢挑件,使木构屋顶架于其上。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亭子爆炸图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闲亭光影

再造

在此之上,我们增加了两则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有趣的偶然机制。一是“屋顶斜线”。我们将新建筑的三段屋顶都附于不同的屋脊斜率与檐口斜率,同时互相覆盖叠加。试图利用这种屋檐屋脊的不平行关系,破坏固化的村落天际线。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屋顶斜线”,打破固化天际线

其二是“立面递进”。即将每一开间作为一个单元体,沿着轴线按一定规律变化,形成立面构成规则。随着屋顶的倾斜,建筑正制造着自己的韵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立面草图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墙身轴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立面递进”,韵律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墙身大样

棚屋

出于对建筑语意的来源与再创造的纠结,我们在建造过程中尝试了多重的不确定性,试图探讨精神、屋顶、围合与地台的关系:池塘与地台的融合方式;不同斜率、挑檐、遮蔽率的屋顶覆盖;木构、竹编、砖砌,配合不同梯度、折叠的编织方式等等。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闲亭,对不同工艺的探讨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廊桥私语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竹桥——螺旋穿梭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竹构——编织光影

最终,我们还是将其呈现出来。期待岁月之后,它可以逐渐被乡村消解、同化。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西望

项目图纸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肌理总图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场地总图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一层平面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二层平面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立、剖面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场地剖透

乡村客厅营造——蕉岭棚屋

▲ 竹构节点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蕉岭棚屋

设计方:造作建筑工作室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8 & 2019

主创及设计团队:沈悦、戴文竹、包莹、盛仁、雷金剑

项目地址:广东省梅州市 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

建筑面积:1992.3m²

客户:卓创乡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