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浦城永兴镇

永兴镇地处浦城县西部,俗称西乡。位于东经118°15′—118°26′,北纬27°50′—28°01′。东靠莲塘镇,东南接临江镇,南连山下乡,西界枫溪乡及武夷山市,北连古楼乡。东西宽19公里,南北长20公里,面积209.58公里。武夷山脉从西入境。西南纵列千米山峰4座,北部横踞千米山峰6座。棉山自北而南延伸至东,构成西南、西北、东面高峰环峙,中南部为丘陵和河谷盆地,全境形成东北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1234米,最低海拔250米。河谷盆地较大的有4块,共15318.75亩,其中永平畈6292.50亩为最大。县内第三大溪流永兴溪(又称西溪)为干流,由西北往东南流入临江境,平均流量20.45立方米每秒。境内属低海拔中亚热带风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零下8℃,无霜期约250天,年均降水量1794毫米。镇驻地永兴原名西乡街,民国33年(1944)取境内永平里和新兴里各一字,改名永兴,海拔265米,距县城42公里。

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商代至西周遗址18处。宋至清为永平里、通德里、上相里、招贤里、新兴里属地。民国期间设有区署。民国27年春,闽北苏区领导人王文波在境内肖家村尾成立第一个中共浦城县委。解放后,1950年10月在永兴设第六区,下辖11个乡。1958年9月中旬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2月改称永兴人民公社,1961年设永兴工委,下辖永兴、洋溪、古楼公社,1964年3月取消工委建制。经调整,永兴公社下辖14个大队。当年人口普查共14576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22622人。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建制。1990年人口普查22836人,其中畲族169人,其余为汉族。1993年8月撤乡建镇。200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时17281人。年末,下辖永平、虹垂、冠山、庵后、珠山、炉铺、沿州、龙下、前墩、银场、下墩、永兴、连源、竹山、后洋、廉溪、凹头、大元、岩岭、肖家二十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23392人,其中男性12301人,非农业人口1137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永兴镇6637户,23734人,其中男性12466人。

境内水电资源丰富,1支干流及5支支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亿立方米,干流河道比降为3.95‰,水电有较大开发价值,西溪可能开发水能资源4950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1040千瓦,还有廉溪1处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丰富,1992年乡政府在永兴村牛尾垄地钻探75米深井2口,日产水可达700吨,水质优良,经省级卫生防疫、环卫监督监测部门检验证明达到矿泉水标准。硫铁、银、铅锌矿藏丰富,地名炉铺、银场即分别为古代炼铁和采银(铅、锌)场所。解放后硫铁矿、铅锌矿最高年产量分别为7万吨和2万吨。此外矿藏还有花岗石、萤石矿、石英等。特别是花岗石资源极其丰富,经省地质部门勘探,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品种有牡丹红、一品红、芝麻黑,且具岩体结构条件好、质量优、成材率高等特点。土地资源共有山地面积237471亩,其中林地165236亩,林木蓄积量38.95万立方米,毛竹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农业耕地面积4.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近4万亩,是县农业大镇,经济作物以虹垂所产的荸荠为著,面积230亩,为全县各乡(镇)之冠。

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15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400亩,总产量19789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250亩,总产量243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9700亩,总产量14480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1641立方,全部木材量18039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16000头,家禽180000只;茶叶采摘面积292亩,总产量5吨 ,园林水果采摘面积4375亩,总产量590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