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不學四書五經,中華文化是否還能傳承?為什麼?

望乾坤


不讀四書五經,傳承中華文化,沒有問題呀。

四書五經講的就是一個字“道”。

只要你能明白道,就可以傳承中華文化了。

儒家的經典,就是在解釋《易經》,《易經》講的就是《道》。

佛、儒、道三家的道都是一樣的,你可以去學習《佛經》或者是研讀《道德經》。

佛家過於龐大,真不知道有誰能把佛經讀完了的。

道家就簡單了,讀懂《道德經》就可以了,但是《道德經》難懂。

相對於這兩家的,儒家的四書五經反而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

最好是找一個國學大師教你。不拜師也行,讀讀他們的作品,選擇自己有感覺的作品讀上個幾十遍,寫上幾百萬讀書筆記和感受。


逍遙和尚


看看國外文化傳承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就明白了,古希臘文明,滅亡了,雅典文化,沒有了,而經歷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依然在持續傳承,說明了什麼?

這裡面應該有很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科舉制,科舉制捍衛了當時的官僚體制,也極大地鞏固了文化根基,要知道四書五經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而在當時士農工商嚴重失衡的社會環境下,學而優則仕,是很多人的出頭之路,這裡面也包括很多的優秀人才被選拔進官僚體系,這些民間智慧進去管理集團,自然壯大了統治階級,也相對弱化了民間力量,而這都導致了一個強而有力的集權制皇帝帝國,從而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當然,這種文化體系,這種統治階級,也有很多弊端,那就是思想禁錮,文化專制,甚至專制統治。

但客觀來說,四書五經的背後是科舉制度的強悍,而科舉制度支撐的是整個統治階級的基礎,所以最後,熟讀四書五經的統治階級的穩定一定程度上維繫了文化的傳承。


84號書店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1]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參考:百度百科)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經典,而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為政以德、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貴君輕等等。所以應該值得傳承。

另外中華傳承也有道家思想文化。道教也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黃帝,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天師,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當然也有許多網友感興趣的《周易》。周易首先應該是比道家思想文化要早的。首先老子本人應該是懂《周易》的,老子的《道德經》基本理念就比較符合《周易》的陰陽思想。所以,《周易》也是華夏民族的瑰寶。我們也應該傳承。

有不足之處,希望指出,謝謝!



徐丶玉溪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著作,元朝以後被確定為科舉考試科目,這些著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完成了,春秋時期有六經:即《詩》、《書》、《禮》、《易》、《春秋》、《樂》,因為《樂》後來失傳了,所以就剩五經,四書是南宋的朱熹定的,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是朱熹從《禮記》中抽出來的兩篇文章。

《詩》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對中國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書》記載古聖賢王的行政措施,執政理念;《禮》記載西周禮儀制度,《易》為群領經首,大道之源,《春秋》為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論語》是儒家第一步經典,《孟子》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四書五經雖然不能代表傳統文化的全部,但卻是核心內容,是本源,是根本,沒有四書五經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有中心,就將支離破碎,不成體系。

所以說,不學四書五經,就無法傳承傳統文化。


國學傳道士


“四書五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有多大?如果不“學四書五經”中華文化會怎麼樣?

首先我們該知道四書五經為何物?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士禮》《周易》《春秋》五部。皆為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四書五經翔實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第二,四書五經在整個中華歷史上有著怎樣的崇高地位?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想要讀懂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從這幾本書入門。

第三,我們要明白四書五經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的影響?

四書五經中蘊含的各個領域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數千年,讓中華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稟賦,同時也作為特殊的價值觀輸出向亞洲各國,成就了中華文化圈。而在封建社會的中國但凡讀書人必讀四書五經,否則就無法參加科考出人頭地。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回到題主的核心上來,如果不讀四書五經,中華文化是否還能傳承,答案是肯定的,無法傳承,也就是說沒有一以貫之的內容,哪來的傳承一說。


老鬼悅讀記


學習當代文化不是在傳承中華文化嗎?當代文化是在古代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是古代文化的升級版。難道坐馬車、住茅屋、看竹簡、穿漢服、寫文言文、說之乎者也、讀四書五經就是傳承中華文化?

我看這叫復古!不叫傳承,傳承和復古是兩碼事!傳承讓人格更健康,復古讓人的心理不健康。



楊哥之翩翩舞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能流於形式

現在各地祭祀中華始祖、穿漢服的誦讀、成人禮等活動比比皆是,似乎有你追我趕、爭相攀比的情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固然是好事,但是否就僅僅是祭祀祖先、穿漢服走走排場那麼簡單呢?

中華民族有悠久燦爛的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弘揚的有很多。現在興起的國學熱,讓很多人又把注意力投放到曾經是必讀的“四書五經”等經典上。能夠重視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好事,關鍵是不把它作為一種招牌或者噱頭,而是真正靜下心來,深入進去,仔細品位,懂得揚棄,並落實到實踐當中,這才是真正的傳承。

事實上我們一直致力於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建設文明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著作非常多,我們平時多讀一些,多反省一些,多做一些,“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那麼建設文明社會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不學四書五經,也能傳承下去!!!別焦慮!!!

好了回答到此圓滿結束,喜歡的老爺們麻煩點個贊!!!

謝謝,回頭我也給你點,禮尚往來!!!


謀略秘籍


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是溫良恭儉讓,四書五經只不過儒家經典而已,我們的膚色就是最好的繼承。

用基本儒家經典代表中國文化顯然太過了,我們所有的傳統所有傳承都可以看作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很多時候都是在意淫,一方面極力在推動和恢復所謂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又在破壞殆盡。試問當今社會有多少把溫良恭儉讓作為做人準則?

現在是文明社會,我們並不是孤立在世界,真正的傳統文化是要深入人心的,是一種民眾自發的行為,她不需要宣傳,也不需要讀四書五經之類古籍,而是表現在每個人的行為舉止上。

中華文化包括過去,也應該包括現在,樹立普世的價值觀就是對中華文化最好的傳承。



金色摸魚號


不能,就象不讓人喝水、吃米飯等食物,又把人脈搏割斷,這還能讓人活下去嗎?經典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糧食,而經典中的精神就是一個民族接受經典教化後形成的精神脈搏,中國儒家精神能傳下來,就是因為在漢唐時期到晚清的科舉考試中,都把儒家道家的經典列為考試內容考試科目,所以人才鼎盛,大師輩出,而為何民國新中國後沒有大師出來呢?


般若彌陀佛子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能流於形式

現在各地祭祀中華始祖、穿漢服的誦讀、成人禮等活動比比皆是,似乎有你追我趕、爭相攀比的情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固然是好事,但是否就僅僅是祭祀祖先、穿漢服走走排場那麼簡單呢?

中華民族有悠久燦爛的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弘揚的有很多。現在興起的國學熱,讓很多人又把注意力投放到曾經是必讀的“四書五經”等經典上。能夠重視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好事,關鍵是不把它作為一種招牌或者噱頭,而是真正靜下心來,深入進去,仔細品位,懂得揚棄,並落實到實踐當中,這才是真正的傳承。

事實上我們一直致力於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建設文明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著作非常多,我們平時多讀一些,多反省一些,多做一些,“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那麼建設文明社會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