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淮安這座城市,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文化,而且民風淳樸不張揚,俗話說: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之處,淮安這座城,給人的第一印象估計就是悠久的歷史文化,期間人才輩出,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清末時期能排榜首的小說家,當然要數劉鶚。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劉鶚十七歲以前,大多數都跟隨著父親。在他十七歲時,他娶了他的妻子王氏。並且在河南遊歷,遊歷期間也交了很多的朋友。二十歲那年的五月份他遊歷蘇州,八月去南京參加鄉試,可惜落榜,於是他就回到淮安專心研究經世的學問。之後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次年,他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女兒。二十二歲時,劉鶚娶了側室衡氏,婚後一年,他潛心研究測量,算數,繪圖等等方面的知識。在他二十五歲時,他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不幸的是,他的父親生病了,這讓在揚州讀書的他不得不回到淮安。三十一歲時,他在上海開設了石昌書局,這也是中國石印的開始。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據史料記載,劉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儘管自幼受到的是儒家傳統教育,但是卻並沒有限制他的思想。在晚清西學東進的大流之下,劉鶚留心於西洋之學,且對西洋之學有著獨特見解。不僅如此,他在對時事的觀察和判斷上更是犀利無比。劉鶚早年在揚州行醫為生,後來開始以經商為生。他二十八歲的時候在江蘇淮安開菸草店,三十一歲的時候又在上海開書店。可惜他本人實在沒有什麼經營頭腦,最終都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光緒十四年,鄭州附近的黃河決口,劉鶚最終決定投效河督吳大澄,開始幫助官府治理黃河河道。因為治何有功,劉鶚被舉薦為知府。在為官期間,深知西方強大的劉鶚,曾經多次上書修築鐵路,引外資開採山西煤礦,興建實業。但是當時頑固守舊派勢力極大,劉鶚的建議不僅沒有得到採納,他本人也被誤解。當時許多人指責劉鶚,說他是漢奸。但是放在後世來看,劉鶚興辦實業的建議,實際上是於國家有利的。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光緒二十六年,因為義和團事件,引得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八國聯軍火力兇猛,清軍不敵,很快就被聯軍攻入北京。當時京師官倉之糧被俄國軍隊佔領,雖然東西是自己的,但是卻被外國人佔領,己方又沒有對抗的實力。為了救活老百姓,劉鶚最終選擇了向俄軍低價購糧,賑濟災民。可惜的是事後,他不僅沒有得到諒解,還因為私購官糧而被流放新疆。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四十七歲的時候劉鶚攥寫了《老殘遊記》第一回至第十四回。這本著作受到廣大人民的稱讚,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被譽為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同年,為了浙江煤礦的事情,劉鶚在報刊上發表辯論,因為沈藎因揭露“中俄密約”的事情,遭逮捕。最後,為了避難逃到了上海。五十二歲時,清王朝廷下令將劉鶚革職,從此不再敘用。

被袁世凱以莫須有罪名,流放的清末小說家,死後為何葬於淮安?


1908年,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的袁世凱,以劉鶚“擅散太倉粟”及“浦口購地”莫須有的罪名,密電兩江總督端方將他逮捕,並流放新疆。劉鶚曾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麾下共事過,袁世凱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曾請劉向張請求提拔任用的事,而張卻認為袁“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懷恨在心。此次,本就是藉機報復。流放新疆僅一年(1909年8月23日),劉鶚便中風而死,年僅五十三歲。家人將其遺體運回淮安,三年後大清也同樣得了急症“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