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烈山區今年的也出來了,今年不是負的,2020年預計增長7.5%

過去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烈山應對風險挑戰,轉型發展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下,全區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呈現出發展思路拓寬、城市框架拉開、產業轉型破題、招商創新並動、地位形象提升、精神狀態昂揚的可喜局面,較好完成了區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指標任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億元,增長2%,剔除去基數因素,增長6%左右;財政總收入6.3億元,增長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4%、9.3%。


一年來,區政府集中精力抓了四件大事。
第一,具有較強牽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強力推進。佔地935畝的大北農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建成運營,單體養殖規模全省第一;全球首臺裝機容量最大、排放最低的平山電廠135高效清潔燃煤機組建設進度過半;佔地417畝的康美綠築投產運營;從開工到主體封頂僅用時四個月的中農聯一期,刷新了烈山速度。
第二,影響發展、制約全局的歷史遺留問題破題化解。華翊文創園自接盤以來投入1億多元,東側兩棟高層拔地而起;引進省旅遊集團盤活停擺近十年的洪莊文化產業園;爛尾六年之久的傲景觀瀾安置房具備首期交付條件;丁樓一期復工建設;華家山小區、土樓安置房、科創大廈即將竣工。
第三,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初見成效。組建盛大控股集團,資產從2018年底不足20億元躍升至40億元,全年融資授信6億元。礦山治理、鄉村振興等實體化業務加快佈局,新成立控股及參股企業5家,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商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第四,棚改居民回遷安置的熱切期盼回應有力。楓林雅苑、緣山小區二期、花山小區三個棚改安置房分配使用,圓了1800多戶徵遷群眾“安居夢”。破解新安花園南區、緣山小區一期、南湖雅苑房地產辦證遺留問題,1068戶居民喜領不動產權證。

回顧過去一年,可以從六個方面來概括:
一是三大攻堅戰紮實有效。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築牢返貧“防線”,全年實現脫貧30戶92人,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個,解決5.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交辦事項全部辦結,城區雨汙分流通過省級驗收,秸稈禁燒連續多年實現“零火點”,河流斷面水質明顯改善。強化預算管理和剛性約束,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債務風險有效管控。
二是經濟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實施103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86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全市第一。吉耐新材料等14個項目建成運營。簽約項目32個,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個,利用省外資金101.6億元。健全招商落地項目跟蹤服務機制,項目開工率達80%。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盤活閒置低效用地549畝,新增建設用地3314畝。
三是新舊動能轉換有力。工業投資增長25%,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技改投資增長26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66%,名列全市第一。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有力,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七彩和村3A級景區通過驗收,烈山窯址入選省級重點文保單位,全區全年接待遊客392萬人次。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措施20條,減免企業稅費8641萬元,完成四板掛牌企業6家。政務服務大廳投入使用,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495戶,增長8.3%。

四是發展動力活力加速釋放。啟動開發區改革,試行“管委會+公司”運作。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獲批省級綠色發展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區鎮(辦)財稅體制改革成效初顯,鎮(辦)財政收入增長60.6%。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50個村(居)“三變”改革全面完成。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省級複核。科寶生物上榜工信部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金龍機電成為省級綠色工廠。
五是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服務東部新城建設堅實有力,徵收26.42萬平方米,完成1034套棚改任務。“三供一業”移交工作有序推進。榴園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六連豐”。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94公里。5個市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全面完工。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六是群眾幸福指數穩步提升。民生工程紮實推進。投入6.63億元,民生工程穩居全市前列。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19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建成運營,智慧養老平臺穩步推進。醫聯體加快建設,烈山鎮獲批省級首批“健康小鎮”。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完成18所學校改造提升,宋疃中學等18所學校被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扎實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區工商聯榮獲全國“五好”稱號。婦女、兒童、老幹部、紅十字、慈善、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科協、全民科學素質教育等事業取得新進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災減災、機關事務、人民武裝、氣象、統計、檔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一組一會”成效顯著。開展安全生產隱患集中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陣。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深入開展。

二、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既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又是實現“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謀劃“十四五”規劃、開啟新徵程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市區委全會、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推動美麗烈山高質量轉型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慶祝建市60週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財政總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8.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市定任務。

一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圍繞新型工業化做大增量、做強存量,抓項目、強招商,高質量推進傳統工業優化升級,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群。圍繞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以城帶鄉、以鎮促村、城鄉融合。
二是堅決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抓重點、強弱項,堅持“跳起來摘桃子”,盡銳出戰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短板,全力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突出在改革創新中培育新優勢。堅持招商帶動、創新驅動,堅持項目為王、投資至上,以更加積極主動、更高水平的開放激發聚合效應,推動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激活發展潛能,實現爭先進位。
三、2020年重點工作
一是堅定不移增添發展動能,提升實體經濟水平。強化工業強區戰略實施。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設立1億元扶持基金,支持優勢企業,力爭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2家以上。加速做大現代服務業。出臺支持在烈設立採購中心、建築企業的政策措施,制定鼓勵汽車4S店發展措施,加快中農聯二期進度,完善傳化公路港功能,創建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區。建成石榴交易中心、龍脊山特色商業街,辦好石榴文化旅遊節。圍繞烈山、臥牛山規劃文化創意街區,探索利用十里長山資源發展影視旅遊新業態。謀劃建設環化家湖賽道,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狠抓招商引資第一要事。提高招商實效。堅持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產業鏈招商多措並舉。深化與央企省企合作,力爭中建冷鏈物流、長源新能源等大項目早日落地。開展項目跟蹤評估,加強履約過程管理,建立定期清理停產企業機制。實施穩企強企增企行動。深入開展“四送一服”活動。推進“放管服”改革,確保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200戶。

二是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提升全面小康社會質量成色。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持“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標準,把握精準方略,實行“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攻克“老病殘”難題。確保實現汙染防治攻堅階段性目標。開展以“五控”為重點的大氣汙染治理專項行動,紮實做好秸稈禁燒和森林防火工作。推深做實林長制,壓實“河(湖)長制”責任。市場化手段推進採石宕口生態修復。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深入開展政府債務“四清四實”專項整治,逐步推進盛大擔保公司遺留問題解決。有序處置“殭屍企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三是持之以恆深化改革開放,催生髮展動力活力。激發開發區潛能。聚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試行人員聘用制和績效薪酬制,持續加大財力支持,提升園區平臺投融資能力。編制開發區“十四五”發展規劃,開工建設陶博路、南塘路等集中供熱工程和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做強做大盛大控股。建立持續資本金注入機制,推動企業信用、資產和項目優化,實現企業融資和項目融資雙平臺運作。推動擴權強鎮改革。調整核定收支基數,賦予鎮(辦)更大更多自主權,推動鎮(辦)工作重點向發展經濟、服務企業、保障要素供給以及基層治理等方面轉變。啟動項目建設管理改革。組建重點項目服務中心,完善重點項目周調度機制,並聯審批、壓茬辦理。實行“一企一策”差異化扶持,加快要素向優質項目集中,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接軌融入徐州。加強與徐州市在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對接交流,緊盯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關聯度較高產業,深度融入徐州“半小時經濟圈”。

四是全面發力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形象。服務東部新城。突出做好淮師大濱湖校區等重點工程施工環境保障。加快推進區消防大隊新址建設,支持華東師範大學淮北港利實驗學校建設,爭取開通環東部新城公交班線。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探索安置小區物業管理的有效辦法。加大土地收儲出讓力度,掀起大開發、大建設熱潮。完善城區基礎設施。紮實做好楊莊煤礦、臨海童等14個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移交後續管理服務工作,完善榮盛、新風和慶豐花園基礎設施配套。實施楊莊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努力讓城區更有顏值。
五是集中力量抓好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農村改革。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和生豬穩產保供,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開發塔山石榴、黃營靈棗、和村蘋果等優質農產品,提升附加值。成片連線打造美麗鄉村。編制宋疃、古饒鎮政府所在地建設規劃,完善石榴小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擴展四季榴園空間。
六是千方百計增進群眾福祉,更好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深入研究、穩妥推進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撤併工作,改擴建淮北七中、洪莊學校,加快望湖路學校建設,探索聯合辦學新模式。儘快啟動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紮實開展職業衛生、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深入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全覆蓋。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新增城鎮就業75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00人。創新社會綜合治理。推進新時代雙擁工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

七是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堅持政治引領,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對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學習,確保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在烈山落地生根。堅持依法行政,規範權力運行。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主動接受黨內監督、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重視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務實擔當,改進工作作風。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強化政府系統績效管理與評估,大力整治“慵懶散、推拖軟”等作風效能問題。始終把擔當負責、奮發有為作為履職盡責第一要務,完善激勵保障措施,營造崇尚實幹、勇於擔當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