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江萬里(1198年—1275年),字子遠,號古心,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官至宰相,是南宋名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文壇領袖,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與弟江萬載、江萬頃一起創辦白鷺洲書院,千百年來培養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狀元,2700多名進士,三度被任用為相,為官清廉,政績斐然,憂國愛民,堪稱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白鷺州書院位於江西吉安市內贛江江心的白鷺洲之頭,創建於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江西四大書院,而且後來不少書院改辦為現代的學校,白鷺洲中學前身就是當年著名的白鷺洲書院。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民間聚徒講學的書院文化始於唐代,唐代廬陵興建的書院有4所,唐開元年間,吉州通判劉慶霖在他管轄的地方創建了篁寮書院,開吉州書院講學之先河,於是,各地方都效仿大辦書院,由名流學者講學,自宋朝至清朝,廬陵大興理學,山間茅屋也經常聞琅琅書聲,宋代,廬陵建書院40所左右,其中白鷺洲、新興、盤窩、雲崗、雲龍和清節書院比較有名,主要傳習理學,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江萬里創辦的白鷺洲書院,白鷺洲書院的第一任山長(校長)歐陽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學者。

在廬陵大儒歐陽守道的管理下,白鷺洲書院很快成為江西一流,全國有名的“高等學府”,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皆出於其門下,白鷺洲書院的辦學宗旨是興理學,敦教化,明節義,育人才,辦學特色突出,教學質量、學術水平均名列前茅。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白鷺洲書院設立的歷史意義:

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白鷺洲書院自創辦到現在七百多年來,白鷺洲書院學業興旺,人才輩出”,有書院的奠基人江萬里、宋代著名教育家歐陽守道、明代“天下第一清廉”的汪可受、清初著名文學家施閏章、清末教育家、文學家劉繹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學家劉辰翁,忠節名臣鄧光薦等.....這些歷史名人,讓人對書院肅然起敬。

從唐代至清朝,科舉考中進士的人數多少,往往衡量一個地方文風是否昌盛,文化是否發達,人才多少的重要標誌,廬陵(吉安)地區考取的進士近3000名,是全國最多的州府,文化發達的蘇州才1771人,明代有兩屆科考,前三名都是吉安府人,“雙連冠”在全國絕無僅有,考取狀元16名,名列全國前茅,隋唐以後,官員多從舉人、進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籍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還有副宰相9人和眾多的尚書、巡撫等。

宋朝寶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進士,其中吉州佔44名,且大多數是白鷺洲書院學生,幾乎佔全國錄取人數的十分之一,為全國之最,21歲的書院學生文天祥獨佔鰲頭,宋朝皇帝親書“白鷺洲書院”匾額以示褒獎,書院一時名聞遐邇。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二,在江西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自江萬里創辦白鷺洲書院後,各州郡州書院都仿效之,遍及吉州縣城鄉的很多書院相繼建立和繁榮起來,

我國宋代創建書院約有720所,分佈在全國18個省、區,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江西最多,創建了224所,浙江位居第二,創建156所,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書院,僅佔全國書院總數的2.7%,文化重心明顯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為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明代時書院的數量大增,書院總數達到2000所左右,超過唐宋元三個朝代的總和,分佈在全國25個省、區、市,明代新創建書院達1699所,其中江西和浙江仍位居前兩名,分別創建了287所和199所。

清代初期,政府一度對新建書院加以限制,雍正之後,政治形勢穩定,才開始放寬政策,書院得到了迅速發展,據統計清代書院總數達到了4365所,江西有392所,仍然居全國第一,有關方面統計自唐至清1200餘年間,江西共創建943了所書院,位居全國第一,浙江居第二共創建804所,第三名的湖南(477所),第四名的河南(415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新式學校及其制度的引入,光緒皇帝於1901年詔令全國書院一律改為新學堂,中國書院及其制度就此結束。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三,帶動了江西相關文化產業的興旺和發展

江西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稱,在歷史發展中,江西曾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人物,如:歐陽修,湯顯祖、陶淵明、楊萬里、黃庭堅等,在歷史上,江西的教育和文化水平是很高的,在眾多書院培育下,廬陵士子學者成林,作家成派,仕員成群,著述頗豐,使廬陵文化千年昌盛,成為江西文化的重心,吉安市因此被稱為“文章節義之邦”,作為一州郡的高等文化和教育學府,能否使之成為吉州的教育中心和學術研究重地,關鍵是對教師的選擇,江萬里對選擇老師這點十分重視,書院初建時沒有選到合適的人任山長,就寧缺不派,親自為學生講學,此後,接任書院校長的,都是品德高尚的名儒,邀請到書院講學的也都是各界名家,白鷺洲書院在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吉州文風盛極一時。

四:弘揚了儒家精神

古代的書院是儒家文化的道場,當時的書院主要的並不是為了科舉而創辦,古代書院的初心主要是強調個人的修養和學術成就,培養傳道濟世的人才,書院的定位與管理,決定了書院的歷史上的地位,能夠走多遠。

書院有尊師重道,重建師道的責任。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確立師道,形成尊師重道的風氣,社會有人教化,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書院沒有權勢、名利之爭,有道之師長和向道之學生,共同為儒學復興和文化發展而努力。

一代名相江萬里和他創辦的白鷺州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歷史記載了江西古代書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豐功偉績,令人遺憾的是,曾經的白鷺州書院人才輩出、如今的吉安卻沒能有一所像樣的大學、即便如此,白鷺州書院仍然是一個不朽的存在,訴說著往日的輝煌。

江西的書院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江西人,為中國古代的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今天教育的發展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是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的寶貴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