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現在是什麼情況?快讓我進去看看!”武漢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楊小兵邊說邊走,他的聲音在寂靜的深夜顯得有些嘶啞,但依舊有力而堅定。疫情發生後,他承擔起病例的現場流行病調查與聚集性疫情現場處置工作,60余天來跑現場、寫方案,堅守做疫情前線的“哨兵”。什麼是堅守、什麼是初心?楊小兵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左)與隊友即將進入某羈押場所現場調查服刑人員感染患病情況

疫情就是命令,他義無反顧衝上“火線”

  從病例的報告、調查著手,完成每一個患者的信息收集、整理,尋找疾病規律,探索預防的手段,斬斷病毒傳播鏈條,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作為中心流調組技術負責人,楊小兵自2019年12月底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時間深入現場,因為疫情就是命令,戰場上不能有逃兵,無論是第一現場還是疫情的開始,楊小兵都挺在前面。自12月29日下午接到省、市衛健委疫情信息通知後,楊小兵即刻趕赴市金銀潭醫院,對收治病例進行調查,排查患者的感染來源和暴露危險因素,並與臨床專家會商討論至次日凌晨破曉時分。隨後,楊小兵又迅速帶領專業人員趕赴華南海鮮市場開展現場調查,查看衛生環境與報告病例攤點分佈的相關性,掌握感染來源的第一手資料,疫情的第一現場,也活躍著他的身影,生命安危不顧,他只為守護人民健康衝鋒在前。

  為了快速反應、及時控制疫情,楊小兵熬夜緊急起草了此次疫情的應急監測方案與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及時上報上級審核、修改並印發,為全市的疫情監測工作奠定基礎。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楊小兵根據實際工作要求先後起草8份方案,對醫院、養老院、監獄等特殊場所開展調查後,起草9份專題技術報告,為市防控指揮部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防控提供決策依據。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關鍵時刻挺上前,他團結隊伍忘我“戰疫”

  自一月初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開展以來,楊小兵作為流調組技術負責人,團結了抽調自不同所科、區疾控中心的27名隊員,合理分組、擬定調查計劃,趕赴定點報告醫院深入隔離病房進行現場調查。現場流調工作開展以來的一個月,楊小兵帶領的流調隊伍共開展了一千多例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密接人員5千餘人。隨著國家防控策略和方案調整,一月底轉變以電話調查方式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楊小兵安排全體流調隊員下沉至重點城區,協同基層開展流調工作,“市區一體化”共抗新冠疫情。截止目前,流調隊已累計完成確診病例(含臨床診斷病例)近5萬例流行病學調查,累計排查登記密切接觸者逾8萬餘人,尚在醫學觀察中的還有一萬五千餘人。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左)正在進行視頻培訓授課

  由早期不明原因病毒肺炎防控,進展至新冠病毒肺炎社區防控,疫情在不斷髮展變化、疫情的防控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變化。作為流調組技術負責人,楊小兵始終把隊伍建設、能力建設放在首位。國家衛健委頒發的第一至六版診療方案、第一至五版的防控方案,楊小兵都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全員培訓,新冠肺炎網絡直報、聚集性疫情現場調查及特殊場所人群(如監獄、養老院、醫院等)的調查技術培訓也是楊小兵的培訓範圍,至今楊小兵已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共14次,覆蓋市、區流調隊員140人,有力推進了專業人員的現場工作水平。做好隊員培訓,提升防控工作質量,打造一支堅強可靠的流調隊伍,是楊小兵堅持的工作方式。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右)帶隊到市金銀潭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左)正在指導流調隊員工作

守護力“滿格”,他主動出擊捍衛生命

  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武漢市的家庭、社區等聚集性發病逐漸增多,許多特殊場所成了“重災區”,但在這些人們避之不及的地方,卻少不了楊小兵的身影。醫院、養老院、監獄、超市、酒店,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為了做好這些人群密集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楊小兵率先組織成立了聚集性疫情調查專項工作組,他親自帶隊深入發生疫情的監獄、醫院、養老院、超市連鎖店、集團物流公司等重點單位,親臨現場調查重點人員感染髮病情況,及時提出防控建議,目前,他帶著自己的隊員累計開展各類聚集性疫情調查數十起,這既是為了完成重點工作內容,更是為了捍衛人民健康和生命。主動出擊,防疫抗疫,他義不容辭走在前。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右二)進入隔離病房前與隊友交流注意做好防護事項

  早發現傳染源、早隔離、早集中管理密切接觸者是市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重點。除了完成日常繁忙的工作,楊小兵還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在完成確診病例流調“100%日清日結”的工作任務時,他認真思考、梳理了當前及今後流調工作的方向,總結出了“一體兩翼”的流調工作模式,即以市區疾控專業技術流調為“主體”,以社區工作隊伍入戶排查流調,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協同流調為“兩翼”,將市區疾控中心流調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如調查對象失聯、拒配合、電話信息錯誤的調查對象的現場調查工作,轉社區流調隊調查,或發揮公安大數據平臺信息協查,真正實現當日新增確診病例100%完成流行病學調查、當日排查密切接觸人員100%集中隔離,確保每一個傳染源、每一個密接人員得到嚴格、規範管理。“一體兩翼”的工作模式,讓全市數萬名確診病例的流調工作“100%日清日結”任務,得以高效高質地順利完成,打贏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的信心更加堅定。

  

我有一個心願:當好抗疫戰鬥的“前哨”

楊小兵在病房內流調

  60多天的日夜堅守,辦公室和病床前都是楊小兵的工作地點,熬夜甚至通宵都是他的工作常態,在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時期,楊小兵說:“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我和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療衛生人員一樣,都是為了人民的健康、為廣大市民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做著平凡的崗位工作罷了。”始終堅守,不辱使命,他用行動踐行了一名疾控人的職責,彰顯了一名黨員的赤誠初心。

(供稿:武漢市疾控中心宣傳工作專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