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厚植花艺——衔花而生,为你而来


-The Secret of Color-

颜色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需要我们通过视觉感知

去对它进行观察和理解

而色彩搭配

就是我们在顏色視覺感受上的

一种表达手法

色彩的秘密


说到花艺中的色彩搭配,头脑中首先就会蹦出几个词:互补色、近似色、对比色等,然后就会想到那个令人似懂非懂的色环图。


色彩的秘密


有了色环的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认知了颜色,并把颜色分成两大类:冷色、暖色。很明显,下图中的右上部分为暖色调,左下部分为冷色调。


色彩的秘密


而我们常说的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同色系等在下图中也有了明确的解释。


色彩的秘密


然而,花艺中除了注重花材之间的色彩搭配,还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色、光源色、花艺作品本身的明暗色变化等因素,做好结构点、视觉分布点、颜色关系比例以及光影等的分配运用,才会创作出独有的花艺风格。


色彩的秘密


冷色与暖色


纯冷色系和纯暖色系,一冷一暖之间,颜色的色温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两个色温的处理,再加上颜色比例关系的分配,都会影响花艺要表达的情绪。


色彩的秘密


一般来说,1:3:5:8的比例为:主题色,搭配色,点缀色,纯冷/暖色系的搭配,也要讲究比例和明暗过渡。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例如上面两图,5:3:1:1的暖色系比例:浅色系通过高光提亮了明度,过度到深色系则纯度提高,明度和纯度相互拉抬,深粉色和金色容器点缀作品。在视觉感受上更容易营造出舒适感,容易拉近距离。


色彩的秘密


同样的,冷色系比例搭配不变,但多是将块的分布改为点状分布,这样可以加深冷色系给人的距离感,同时满足“空间”的设定。


单色系


色彩的秘密


单色系即同色系,即从深到浅的红、黄、蓝......单色搭配由单一颜色的不同色调产生,比如红色、暗红色和粉红色。它们能创造出一种柔和的、使人平静舒缓的和谐感。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近似色


色彩的秘密


即三到四种相邻颜色的协调搭配,比如红色/紫罗兰色,黄色/柠檬绿等,近似色的搭配在视觉上有种总体的和谐感,可以选一种颜色作为主要颜色,一种作为支撑,另外一种用来加强。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相似色在自然中随处可见,在花艺中的色彩运用也最常见。搭配比例基本按照1:3:5:8,就会保持和谐美观。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互补色


色彩的秘密


互补色即两个呈180°的颜色,比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互补色一般不会轻易尝试,配好了可以让人眼前一亮,配不好就是土俗的灾难呈现。


色彩的秘密


互补色结合了暖色调和冷色调,一般会产生一种高对立的、富有生机的、戏剧性的张力。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对比色


色彩的秘密


对比色,即花艺设计中常用到的撞色。在撞色的使用中,要注意整体画面的色彩比例,把握好撞色的力度。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上面三张图,撞色的比例维持在8:2,蓝色系花材作为点缀,非常跳脱而又不扎眼,增加了作品的鲜艳性和活力感。


色彩的秘密


环境色


色彩的秘密


很多时候,花艺的设计还要注意和周围的环境色、光源等结合,融于一体,保持统一。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上面两个花艺作品,很明显用到了撞色,在花材上前一张是8:2,后一张是5:5,不过两者却借助了环境色,让整个作品在撞色上都是5:5的感觉,而且使用的颜色都是统一的单色系。


色彩的秘密


环境色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冷色系的背景或暖色系背景,都会把作品带向不同风格。


色彩的秘密


像上面这一张,很明显在花材上提炼了周围环境色的色彩,即浅粉色,运用在花艺中,有一种整体的柔和协调感。


色彩的秘密


花艺本身也可以用色彩营造出自身的明暗变化,让作品更有立体感和张力。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上面两张,第一张左边用暖色系和浅色系花材提亮明度,右边用冷色系塑造暗度,下面一张正相反,整体过渡也比较自然。


色彩的秘密


两个单一的颜色结合,也会很吸睛,多个颜色合理运用,也会很自然。总之,花艺中对色彩的把握是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运用好色彩,就可以在设计灵感迸发中游刃有余。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色彩的秘密


THE END


撰文 | POPPY

排版 | POPPY

图片 | WEB



品牌理念


厚植花艺——您身边的花艺活动定制专家。


厚植花艺,立足上海,专门从事商业花艺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运用团队10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组织经验,数百场的时尚花艺活动承办经验,为广大客户提供高质优价的一站式专业定制服务。


我们专心做好花艺活动定制这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