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

女盆友哪有手機好玩


為什麼一提到中美對比,差的就一定是中國呢?

胡哥看了一圈回答,大家翻來覆去就是一個觀點:

中國應試教育,美國素質教育。

中國不好,美國666。

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一、美國的公共教育和私立教育

在美國國內,公共教育已經被噴出翔了。被人們認為完全不是在培養創造型人才,而是培養合格的技工。

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照本宣科那是家常便飯。雖然號稱不收學費,但學費都從納稅人的房產稅里扣了,約3000到10000美金每年,相當於普通家庭一年5%的收入。

花了這麼多錢還沒個好效果怎麼辦?上私立學校唄!

既然是私立學校,學費高得嚇人你也別怪人家,私立大學一年60萬到80萬美元那是家常便飯。

所以很多美國家庭背上鉅額貸款就是因為孩子唸書這件事。


二、美國的素質教育

一提起美國的素質教育,很多人就想當然的以為是什麼解放孩子的天性啦,培養興趣愛好啦,不留作業各種社會實踐啦,不以分數論成敗啦,課餘時間很豐富啦……

胡哥承認這些可能都有,但事實是——

公立學校的作業多到能嚇死你,和國內的作業量差不多,有的中學生甚至熬夜做作業到11點甚至凌晨1點。國內似乎還沒這麼誇張吧?

至於私立學校就輕鬆了?為了上好大學,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上各種補習班,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參加各種競賽,甚至還要到大學裡修大學的課程……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眼熟?你還真的覺得他們不以分數論成敗?

因為不做這些,你連申請名牌大學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非要讀野雞大學技工院校也沒辦法……

至於說課餘時間很多,學渣的課餘時間當然多!

三、中國的應試教育和減負

一提起中國的教育制度大家都罵,應試教育害人不淺扼殺思想,每天學那麼多沒用的東西,對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一樣東西你都沒學過,你怎麼知道你擅不擅長呢?

抨擊最多的是高考制度,號稱現代八股文,可是在胡哥看來這是最科學的制度。

一張卷子解決所有問題,排除所有“場外”干擾,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上,難道不是最公平的嗎?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給中小學生減負,提倡素質教育。減負就等於素質教育?

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教育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全面減負,真的好嗎?

據胡哥觀察,越喊減負,家長給孩子們報的補習班越多。這幫家長傻?故意折騰自家孩子?

不是的,是他們太明白競爭的重要性了。為了在競爭中獲勝,不得不如此。

而且胡哥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喊給學生減負的,國內的教育培訓機構收費就越貴……

想一下如果廢除高考,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的會是哪一些人呢?

大部分“窮人家”的孩子如何負擔“素質教育”的費用呢?像美國人一樣背一身的債?

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問題,胡哥的這一篇小文章是不能完全說清楚的。

但是胡哥想強調的是,不要去臆想別人的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壞的。美國的孩子並不是靠玩就能上名校成科學家,中國的孩子也沒有因為書山題海就喪失了自己的創造力。

記得前不久上映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裡面,一家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研發團隊大部分都是80後。

教育是一個孩子的未來,在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家長們要考慮的不光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要思考如何給他一個快樂的未來。

你現在還覺得中國教育比不上美國教育嗎?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中美文化差異很多,我只想取一點管窺,以女兒在中美幼兒園吃飯的經歷為例。

女兒在上海上了三個月的託兒所,三個月的幼兒園,後來在美國上了兩年半的幼兒園。

對比之下,也可管窺中美文化差異。

上海時,老師要求所有小朋友不浪費,把飯吃完。女兒吃不完,可能因為本來吃得少,也可能每次我在家會給她吃一些家裡的飯。結果呢,小朋友害怕去幼兒園,老擔心飯吃不完,後來發展到做夢也哭著求助我:媽媽,我吃不完。。。。這下我不得不重視了。

我找我的師母, 一位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我和老師談了一下,老師表示理解,我也告訴女兒了,但是不小朋友還是沒有改觀。她不相信我和老師溝通過,後來,我當著她的面,又說了一次。三個月離開時,她還在擔心吃不完飯,帶著這個陰影,小朋友來到了美國。

小傢伙怎麼也沒想到,她在這裡會自愈。在美國,她成了“松管娃”,西安話這樣說,老師會尊重任何一個個體,他們相信,餓了自然會吃。

小朋友剛到北卡,先在一個印度人辦的私立幼兒園裡,學費大約九百多美元。

我有時去做志願者,吃飯時間小朋友隨意,時間一到就收走,我看到有的小朋友一口飯沒,一口牛奶沒喝,我恨不得上去喂填他們,就像我們很多中國父母那樣做得一樣。但是在美國老師看來,絕不會強求小朋友去吃,他們認為餓了自然會吃,不吃就是不餓。

這些理念上的衝突其實也體現在中國家庭中的代際矛盾,年輕的父母與老人之間的育兒差異。我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有時可能還是要“強制”一些。

同時,我也感到太浪費了,一盒盒專門對小朋友的牛奶倒進了垃圾桶,一份份飯,有的稍動了一下,有的一下沒動,就倒了,讓我這個在食物匱乏年代長大的人不得不心疼。如果我爺爺在,他肯定會說,老天爺會來捏你的鼻子的。

後來到了K,像國內的學前班,算小學了,也是這樣浪費。女兒沒動的牛奶,我就帶回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美的教育常常是兩個極端,美國太鬆,中國太緊,如果能夠中和一下,該多麼好。


方立在加州


估計問題的意思是指的中美公立學校的對比吧。

美國:小學從學前班開始(pre-K)到五年級,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學習內容和難度越來越大,不注重知識本身的記憶和積累,重培養思維模式;沒有主課合副科的概念,只有主修和選修的選擇,都會計入成績GPA;選修課的內容豐富,專業度高,包括小學;學生走讀制,越高年級越多混班,教師不換教室;重個性發展教育,尊重個性不同;開放性問題和考試多,答案各不相同;課外實踐和團隊項目多;考試不作為唯一錄取標準,全方位評價選擇制;有各種大學預修課程,難度相當於大學,可以提前節約大學學費;有家庭學校作為少數學生特殊教育的輔助;美國所謂“高考”ACT、SAT等都可以多次參加;每升一個年級之始,有考試水平摸底,學期末考試一樣的內容以對比一學年的學習進度,分析反映出來的問題並制定相應措施;學生放學後可以預約老師補課輔導,免費的;校內俱樂部活動組織應有盡有;師生關係隨意,極少冷豔熱諷學生,家長常常對老師提出各種質疑,配合學校不太密切

中國:從一年級開始6-3-3;也是由簡入繁,但是整體學習知識同齡相對超前和難一些(例如:我女兒二年級數學美國剛學乘法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簡單乘法計算,國內已經是有餘數的除法);平時作業成績不算,最終考試為準;無選修課,少數有少量選擇;班機制,教師換教室;強調集體意識,大多從眾意識強;封閉式問題和開始為主,沒有標準答案就不舒服;課外實踐和團隊合作少;分數為主選拔制;難度只有地域範圍不同考試題目和競爭激烈程度之不同,基本大同小異,大多參加高考,個別有保送制,不能提前修大學難度課程;幾乎沒有家庭學校的學生能正常參加高考;中國高考可以復讀,但是少數;有周考月考等時時檢測成績;學生上課外輔導班提升成績;俱樂部性質組織較少;師生關係相對嚴肅,老師批評學生比較常見,家長一般比較尊敬老師,配合度較高


Solena


中國教育看重知識,美國教育看重思維能力。中國的大學生畢業後就業難,除了要就業的人數多,競爭激烈,更主要的是在學校學的知識很少能用上了,在能力培養方面做得不夠多。美國大學生的能力普遍強。適應性很強,就業也容易些。 中國和美國兩國國情不一樣,教育也有所差異。中國的基礎教育那確實紮實,普及的九年義務教育,是中國培養世界頂級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中國人教育孩子,習慣灌輸知識,先讓孩子被動接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熟練運用。 美國人教育孩子,習慣讓孩子儘量多玩,讓孩多接觸大自然,認識這個世界,認識這個社會,提倡並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去探索感興的知識。 當然,美國教育對小孩子沒有學習壓力,過度放任,聽說很多美國學生不刻苦用功,好多基礎學得都不紮實。 中國教育看重結果,美國教育看重過程。中國的學生課堂上,老師上課,往往是學生能聽懂,作業會做,考試考出好成績就行OK了。而美國的學生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討論、辯論和自由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共同探討問題。學生在交流中,增加了知識,開拓了視野,豐富了想象力,其思維沒有被束縛。 中國的教育和美國的教育各有千秋,我們應該學習美國的教育中好的方面,不斷完善我們的教育!(以上只是我對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區別的理解,肯定會有很多不足地方,希望大家指出,共同探討)


日新月異180307


如果談到中美教育的區別的話,那就應該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區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教育方面基本上都是國家公費支持,不用支付學費,我國著名大學像清華北大都耳熟能詳了。但這些大學在世界排名排不進前100。而像美國的哈佛等等這些常春藤聯校全部排進世界排名前10為什麼呢?因為外國大學都是付費大學。是需要收教育費的。資本主義的國家怎麼學習呢?有錢人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式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你如果喜歡彈鋼琴就讓你一直上鋼琴課。而大學德教授為什麼都是有錢人?因為沒有免費的公開課。所有人都是需要收錢來聽的。一次公開費一人1000的話那麼100人多少錢?你花的錢少只會聽到粗略的知識。而花大量的錢,就會聽到更加詳細更加豐富的知識。知識和金錢是一比一的量。


金木犀keln


我認為中美教育的有很大的區別,區別的的根源在於美國社會對於孩子太過於保護。

具體來說,為了照顧成績較差學生的感受,美國的班級不許按成績排座次,而且為此評分只分大的等級,沒有具體分數。另外因為進行的是素質教育,學習接觸的方面很雜,要求有課餘閱讀量和社會接觸以及參加活動的內容,而班級課堂成績就只是總成績中的一項,所以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我們總是聽說美國的成績好的學生並不是像在國內那樣受追捧。一個不重視成績的教育會帶來什麼樣的氛圍應該能想的到,何況,美國學生考大學也不是隻看考試成績,而要參考好多社會活動的內容。

另外這邊很重視體育,除了讓學生強健體魄外,其內涵還有培養孩子的和他人相處的和協作,算是一種社會化準備課吧,比較早的培養孩子融入社會的能力,所以這邊的孩子一般都比國內的同齡人成熟。(各項運動的佼佼者會很受歡迎,這種氛圍下也導致很多學生髮自內心的熱愛運動,平時去健身房或者公園鍛鍊的人很多,另外美國人對橄欖球的熱情是其它國家的人難以想象的)

還有一點,就是社會太過於尊重孩子的夢想,如果一個教師打擊了孩子的夢想,會有可能被家長起訴的(有好多真實的訴訟案例)。如果一個一個小孩說他的夢想是以後當個郵遞員,國內家長老師一般都會積極引導他去選擇更好的方向和職業,而在這邊,是不可以的,老師必須支持孩子的夢想,多鼓勵他們,再加上這邊就業相對寬鬆,特別是體力勞動工作不受歧視,而且工資也很高,所以就是有很多孩子上完高中,真的不上大學,直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了(美國在工作平等不分貴賤方面做得是挺好的,排斥高風險高利潤的行業,普通的行業和工作,如教師,服務員,政府公務員,垃圾清潔員等工資水平差不多,而且社會風氣不太認為行業有什麼貴賤,我自己遇到的搬運工和垃圾清潔員都很開朗自信)。

這也算是美國教育的問題吧,一個孩子有學習好的權利,也有學習不好的權利。

我覺得中美兩國的教育區別在於,發達國家內部競爭不那麼激烈,使得他們有條件給孩子相對寬鬆的環境讓他們邊玩邊學,走素質教育路線,而像國內競爭那麼激烈,家長是真不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被壓迫去學最有利於提高考試成績或者能加分的。

以上都是基於我個人對中外教育的觀察和理解,我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在紐約上初中,我平時見了她們,都會問她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感覺這邊教育的特點是更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和對個人認知的尊重,而且感覺因為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差別,使得這邊的孩子比起國內的同齡人顯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吧!

看其它答案裡,舉例美國學生數學普遍差的用來說明美國教育落後和反智的,個人覺得是不成立的,美國沒有九九乘法表,使得他們不善於心算,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個背景,美國很多計量單位不是十進制的,如常用到的長度單位,是每尺十二吋,算面積幹嘛的確實不好口算,另外貨幣方面,很多商品的價格不是整數,尾數為幾分幾毛的很多(好多兩毛五,七毛五,九毛九的,美國的貨幣中兩毛五的硬幣,算是很常用的),而且即使正好是整數,結算的時候還要加上稅,算下來又是有分分角角的零頭,真的讓人頭蒙,現在我都慢慢不習慣心算了,還是計算器便利!

美國學生數學普遍差些主要體現到心算上,這點我是很理解和同情的,但這方面真的不能說明是教育的落後——誰來這兒算幾次帳就知道了!


紐約漫步


關於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我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比較一下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不同。

一、教育理念:

美國小學: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發展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他們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鍛造他們立足未來的本領、養成獨立自尊的態度;注重呵護孩子的心靈,不斷挑戰和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們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為得到第一而驕傲。簡單一句話,孩子來學校是為了發展自己。

中國小學:培養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全面訓練孩子的應試教育能力,對於孩子的個性,興趣基本上不支持;對於孩子的心靈,獨立,自主意識基本上忽略掉。一切圍繞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畢業上一個好初中而日夜奮鬥。簡單一句話,孩子來學校就是為了考試得好名次。

二、學習內容:

在中國,課本包含了學校教育的全部內容,課堂教學不出課本範圍,寫作業更不會超出課本。中國學生在學校裡是不喜歡寫作業的,因為作業總是課本內容的繁瑣重複,令人無比厭煩。家庭作業是當天寫、第二天馬上交。與美國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不僅缺乏動手能力、太侷限於書本,而且也缺乏廣泛的知識面,太侷限於課本。

在美國,學校學生卻非常喜歡寫作業,因為每次作業都充滿了新奇的知識和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總能從一個新的窗口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而在美國的學校裡,作業常常是一個星期以後才交。美國小學生有著比國內同齡孩子強得多的動手能力和廣泛得多的知識面,尤其是用計算機查資料的能力特別強,對圖書館更是熟悉,字也打得飛快。

三、方向發展:

中國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忘不了提醒學生要“吃”透課本內容,即使是5以內的加減法,中國教師也能變換出數十種不同的題型來,以致使會基本運算的孩子也照樣要出錯。由此,即便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數學的實際目的也已大大超出了培養基本計算能力的範疇,而演變成了純粹的智力訓練乃至智力遊戲

美國的教育是向“廣”的方向發展,學校教師總是設法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課本之外的知識海洋,併力圖使學生們能夠保持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時注重鼓勵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象力,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四、文化歷史背景:
中國人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儘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後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 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
美國人儘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隻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區別就在於中國教育嚴謹,而美國教育自由,.美國的教育自有它的缺陷,即寬而淺,相比較,中國的教育則是窄而深。其實兩國文化與歷史的不同差異也造就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雖然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但是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的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也是比比皆是。


小可時間


中國教育陷入殖民怪圈,波及民間社會

一門英語毀掉百萬精英!給你們舉個例子講個故事,一個美國小孩和一箇中國小孩同時出生兩人都是0!兩人都喜歡數學和物理,美國小孩只學母語+物理學,中國小孩母語+英語(非自願被要求學)+物理學(基礎西學多年前已引進漢化)。每人精力110!母語幾乎花不了多少精力(10點精力),美國小孩自然投入精力100,中國小孩投入50精力學 自然,另50精力學英語(理科好的沒幾個能輕鬆學好英語的),產出:美國小孩科研產出100,中國小孩產出50,每當美國小孩有新發現便用自己的母語發表,正好~中國的落後美國50的小孩用自己蹩腳英語翻譯過來看美國小孩又發明了什麼?!哇美國人好厲害噢,中國小孩發出了這樣的讚歎,從此更加熱衷於學美國小孩的語言,有一天美國小孩又有了新發明(某發動機),中國小孩虛心請教,美國小孩說:我不告訴你!中國小孩迷茫了,他感覺被拒絕,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搞不出自己的東西,他覺得自己很笨,從此他放棄了思考探索創造的念頭選擇了學習模仿,對身處的自然選擇了無視,他認為美國孩子的語言才是發明的母親,大自然不再是!後來美國孩子在精進之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讓中國孩子更向往了,他決定要更多學英語好去看美國孩子的科研論文!(差距是如何拉開的?能理解吧)

一門英語殺掉百萬中國精英,成了中國諾貝爾人才的墳墓 怪圈循環年復一年,至今中國科技諾貝爾為0!現實中這樣中國孩子又何止百萬(全球化要與世界鏈接,我們可以讓那些喜歡需要外語的人去學英語,但不能全國人人都搞這個)

因為全民必修導致英語在中國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殖民產業: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英語,但就莫名其妙接受了十幾年的英語教育,最後不了了之!(浪費十幾年徒留下崇洋,淳樸民風正被西方浮躁排擠)這不是精神殖民是什麼??

⊙語文教出是文化、素質、人禮和民風。

⊙數理化教出是知識和宇宙觀,認識宇宙人才們思考自我的哲學問題。

⊙政史等教出的是中華民族政體集體意識。

⊙英語必修:沒教會什麼能用上的東西↑這是美國人在漢語社會精心佈置的殖民產業,目前已成功植入中國高考及各大高校門檻以及社會單位求職!!這裡是是漢語社會啊。很多人才深陷其中,讓醒著的人細思極恐。教育部是全中國社會的精神締造者,請正視這個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既要溝通世界也要防範美國人對我們的精神殖民。

謹以此文呼籲外語學習制度的改革!設立外語選修制,讓孩消除抗拒情緒,帶著決定有目的的去選學外語吧,解放中國的諾貝爾人才。

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細思極恐,請沉下心來仔細品味(致當今中國教育部)


陝北臥龍


討論中美教育的文章多於牛毛,看見這樣的題目本不想寫,頁面關掉以後覺得題目中有“根本"二字,又打開並寫了下面的文字。

其實很多寫美國教育的文章都存在有意或無意的誤導,無意是因為浮光掠影,入之不深,卻自覺得之真傳;有意是明白知道卻偏要告訴你假的,想讓中國教育接他的設定方向發展。此時,美國教育只是一個殼,裡面裝著他自己不可告人的東西。



美國教育是典型西方教育,在當今更是成為西方教育的代表者。因此,分析中美教育的根本區別,不如分析東西方教育的根本區別。

首先申明本文不涉及建構主義、快樂教育等理念及操作層面的東西,試圖用上述理論與實踐探討的諸君可以歇會兒。本文只探討文化層面的"根本"性的區別。

東西方文化差距之大,比他們地理位置的距離更大。這種差別投影到教育領域就顯著體現在以下方面。

1.是否以人為本。西方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作為人的個體權利與自由;東方教育包括傳統教育強調以社會為本,以社會評價作為個體價值的依據。客觀地看,兩者都有依據,都有長處,單純以此否彼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但是現在教育理論界過份強調以人為本,彷彿以人為本就高出一籌,勝人一等,否則就是落後僵化。

2.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在傳統教育中師和生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形成所謂的“師道尊嚴"。在現代東方教育中,這種不同被限制在課堂上、教學中,但依然被保留、被認可。西方教育認為,師生都是教學活動的平等參與者,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地位的不同。東西方教師的不同地位,實際上決定了教學方式和教學效率。客觀地講東方教師的課堂效率更高,這一點逐步得到西方教育的認可。

3.關於刻苦。東方教育特別強調重視刻苦,留下了不少勸學文,也留下諸如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等故事。東方教育認為學習不可能是件快樂的事,所謂的快樂不過是“苦盡甘來"。西方教育代表人物斯賓塞就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質上都是快樂的。本人認為斯賓塞理論的正確性不容置疑,但是過於天真,缺乏對實施層面的正確分析。在現實中,個人刻苦態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下圖是臺灣某初中期中考的優勝榜,有趣的是,裡面引的兩句詩也是大陸學校掛在嘴邊的兩句,強調的就是刻苦。
(本文及圖片均為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不說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中美教育最直接的區別就是——體育教育。

之前有一篇題為《中美教育之間最大的差異,大概是:體育》的文章火熱與留學圈和網絡,文中說明了在美國有體育特長更容易成功,介紹了美國家庭對孩子體育鍛煉的重視,也說出了中國家長的迷茫。

當然,如其他各位答主的所說中美教育也存在許多細節上的差異。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首選去美國讀書,一是為了避開國內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競爭壓力,二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但每年二、三十萬的留學費用,不是普通家庭都能夠承受的......。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整個社會對體育能力的認可使得學校體育在教育系統中能夠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以至於無論美國學生對體育運動是否有足夠多的興趣,他們都要去參與鍛鍊,除非他們不想升入理想中的大學。

而我國的情況恰恰相反。

為了升入理想中的大學,孩子們不得不遠離體育。因為體育佔用了備考時間,更因為高考不考、不能選考。

我們肯定奧運成績,我們理解運動員的不易,可我們就是不認同體育是一種能力。

新一輪的中考改革中將體育納入必考科目,又引出了一系列問題:考什麼?如何考?怎樣做到科學、公正?高分易拿、項目枯燥、佔用其他科目複習時間、增加中考備考負擔等等,哪一個理由都足以使中考體育的初衷大打折扣。

新一輪高考改革中規定語數外必考,其他學科選考,卻沒有人敢將體育納入選考範圍,歸根結底,一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考、該怎麼體現公平;二是不知道如何說服公眾,衝破思想藩籬。

之前媒體報道有中國家長每年30萬讀英國寄宿小學,想多上點兒體育課。也有媒體報道問學生:大學畢業,你有校園體育記憶嗎?

針對國家越來越關注學生體質的情況,甚至有省份把體育分數佔比一再加大,但依舊無法有效提高當下中國學生對運動的關注。衍生而出的是,很多校外培訓班已經開設針對於體育中考設置的培訓項目,所謂的“假期補體育”愈演愈烈。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依舊堪憂

《中國校醫》2017年4月刊給出數據,就南京市為例,2010~2014年7~17歲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顯示,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依然呈上升態勢,男、女生均值分別上升了 3.7%、2.1%,營養不良率和肥胖率依然小幅上升,男、女生營養不良率分別上升了 1.0%、0.05%,男、女生肥胖率分別上升了 2.3%、0.4%。

檢測項目包括:身高、體質量、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50m×8 往返跑(7~12歲學生)、800m跑(13~17歲女生)、1000m跑(13~17歲男生)、視力。各項數據均顯示,大部分體質素質指標呈現下滑趨勢。

不僅如此,從朱小楨等在對江西省2010到2014年7~18 歲學生體質狀況比較,李靜等對北京市海淀區1985到2010年中小學生肥胖變化趨勢分析等,都在顯示我國青少年兒童群體(7~18歲)體質健康都在呈現出一個下滑的趨勢。

從2002年開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每2年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一次監測。

不過隨著國家教育發展,愈發關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加強運動鍛鍊,縮短中美體育教育差距。教育部下發的《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也一再指出,嚴禁削減、擠佔體育課時間。各地各校要大力推動足球、籃球、冰雪運動等項目,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校園活動時間。

小G老師,希望各位老師家長,通過對比中美教育差異,更能明白“智”的培養更離不開“體”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