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孔融小時候讓梨,長大以後怎樣了?

踏雪無痕尋梅的貓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小時候無論家裡還是學校都有說過。孔融作為大哥在長輩分梨時主動拿了最小的,其他弟弟妹妹看狀也是跟大哥一樣拿小的,把大的讓給更小的弟弟妹妹。長輩老師們給我們講這個故事,就是培養我們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但孔融長大後卻並沒有如小時候那樣。

據史書記載: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一門爭義

孔融十三歲時,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讚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學,博覽群書。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後來事情洩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願。”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一門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聞名。

孔融與平原人陶丘洪、陳留人邊讓齊名,州郡以禮策命,他都不到。

剛直不阿

孔融後來受到司徒楊賜的徵召,成為司徒掾屬。當時暗暗察訪官僚中的貪汙之人,準備予以貶謫罷免,孔融檢舉的多為宦官的親族。朝中尚書害怕得罪宦官,於是召孔融等司徒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宦官子弟的罪惡,毫不隱諱。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進即將升任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就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而去。河南尹官屬認為丟了面子,想要派劍客追殺孔融,有賓客對何進說:“孔文舉有盛名,將軍如果與他結怨,四方之士就會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禮對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的胸懷廣大。”何進同意,於是徵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又舉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孔融又因為與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託病歸家。

北海為相

後來,孔融被徵為司空掾屬,被授為北中軍候。在職三天,轉任虎賁中郎將。正逢權臣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劉辯,孔融與董卓爭辯,言辭激辯,常有匡正的言論。董卓懷恨在心,將孔融轉任議郎,隨後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舉薦孔融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治今山東昌樂西)為國相。

孔融到北海後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發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因討伐黃巾軍張饒戰敗,而轉保朱虛縣。慢慢集結官吏百姓被黃巾所蠱惑的男女四萬多人,再設置城邑,設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對待國人,就算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禮對待。國人沒有後代及四方遊士有去世的,都幫助安葬他們。因頗有政聲,被時人稱為“孔北海”。

後來,孔融被黃巾軍將領管亥所圍,情勢緊急。於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國相劉備求救。劉備驚奇地說:“孔北海竟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於是立即發兵解圍。

當時,袁紹、曹操逐漸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勢力,而孔融知道二人終究是要篡奪漢室的,所以不願意投靠他們。其幕僚左承祖勸孔融結納袁紹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將其殺害。孔融自負於才氣秉性,立志平定國家的危難,但因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沒有什麼收穫。

兵敗奔逃

孔融在任六年後,被劉備上表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雙方戰鬥自春至夏,戰士僅剩數百人,流矢像雨一樣射來,城內已經短兵相接。孔融仍然憑几讀書,談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東(太行山以東),妻兒都被袁譚所擄。









淺醉浮塵


在三國時代,孔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除了傳說中的讓梨故事,還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舉,山東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父親孔宙,曾為泰山都尉,有一個哥哥叫孔褒。孔文舉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十歲之時隨父親進入京城洛陽。在當時,洛陽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經常閉門謝客,並且揚言,不是當今的名士大儒,休想進我李家的大門。才十歲的孔融很不服氣,就隻身去拜訪。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們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小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按你這麼說,你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瞭”,巧妙地諷刺了陳煒。

孔融的聰明,現在叫高智商。用現代管理學理論分析,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情商部分,這後一塊佔了百分之八十。那麼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會與上司相處。最初他在司徒楊賜府上做屬員。河南尹何進要晉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自己的帖子去拜見何進,以示祝賀。可能當時溜鬚拜賀何進的人比較多,門人沒能立即給孔融通報,孔融便一氣之下從門人手裡奪回貼子,返還楊賜府,事兒辦砸了,賭氣自責幾句,竟揚長而去。就這樣隨便炒了上司的魷魚。

後來孔融為曹操賣命,卻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甚至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認為曹操無論在學識還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當別人提出想法時,孔融總能想出各種理由反駁,還自以為自己考慮全面,能從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問題,久而久之別人都覺得他是故意在抬槓,很是招人厭。而且孔融喜歡在家裡大擺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恰好此時有人誣告孔融,曹操藉此機會將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殺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後卻連個給他收屍的都沒有,實在是可悲。



御前帶刀侍衛


孩子的世界裡有多少的概念,如果總是一味把好的多的給別人,這樣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會被討好別人所迷惑,不容易有幸福的人生觀。

可以分享,但前提是我手裡有兩份或者三份,如果只有一份可以選擇不分享給他人,如果兩份可以選擇多的那份留給自己,因為一個人的本性裡該有對自己的好多一點!這是一種自信,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個人物品總是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我媽直接從我手裡拿走給親戚家來的小孩,我比他大三歲,這可能是大人的理解!

當我發現我的小物件不見時問我媽,我媽直接一句給親戚家了,我說我還用又不是不用了!我媽能說我想給人家類!那時我上小學。

後來我總覺得自己很卑微,不配擁有什麼,甚至會懷疑自己是撿回去的孩子…

其實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身上就像小樹身上刻的痕跡———



恩睿


從小讓梨,長大讓命。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其德行名震四海,在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在朝廷任要職。

此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滔天,人人敢怒不敢言。但孔融為人比較剛直,他十分看不起曹操。



看不起也就算了,他還各種作,各種諷刺曹操。

想當年孔融當董卓的面都敢諷刺他,現在諷刺曹操就不足為奇了。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把袁紹發兒媳婦賜給了曹丕當老婆。孔融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一開始不知道他說什麼,以為是什麼歷史典故,於是問孔融這是何典故。孔融說就是當下曹操所做的這些事,曹操聽了之後氣得不行。



不僅如此,孔融處處跟曹操抬槓。

曹操討伐烏桓,孔融又譏笑他不自量力。

有一年鬧饑荒,曹操為節約糧食,發佈禁酒令。但這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反對禁酒,而且言語多有“傲慢”。

曹操對這個一直對他無禮的孔融是非常的不爽,但是有礙於孔融當時名重天下的名聲而沒有殺他。

但孔融一直不知道變通,反而更變本加厲,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曹操,反對曹操的各種號令。最後曹操實在忍無可忍,也擔心他阻礙自己的大業,於是就想殺了他。



當時有個叫郗慮的的跟孔融不合,趁著郗慮的誣陷,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處死了孔融。不作不會死的孔融死後都沒人敢為他收屍,可悲!


博古論今天


他們的回答都太囉嗦,我也來說說這孔融。

孔融這個人物,想必是大家從小就聽過的一位故事人物,他讓個鴨梨讓出來的千古名氣。

沒錯,這位前輩小時候確實很懂事,還很孝順,小時候那街坊鄰里都誇他啊,說,哎呦你看這孩子,真懂事兒,嘿!機靈!長大肯定能幹大事兒!

是,從小就聽這這些恭維話的他,即便是有真材實料,那心境成長自然還是會變的不一樣。

這孔融長大了確實有些能力,堪稱東漢末年的名儒。這才華自有詩書氣的名儒,給曹操打工去了,大家都知道阿,都說這人從小就有能耐,曹操剛開始也還樂意要他,可後來呢,都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了,總是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認為曹老闆哪裡都比不上他。沒事還總私下往來別曹操的那些文人,給曹操氣的是火冒三丈!

好傢伙,老闆都不放在眼裡你還打什麼工了,收拾收拾滾蛋吧。本來這就是一個嘚瑟精滾蛋回家種地的故事,沒想到有人火上澆油,誣陷他所說的話,最後曹操扣了個不孝的罪名,借個理由就給他殺了。


小馬的歷史課本


長大後的孔融也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都看似高尚,實則荒誕。當然最後也因為他們不低調惹來了殺身之禍。

一門之爭

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被追捕躲在了孔家,後來事發,孔褒被牽連。孔融地哭著喊著要跑去頂罪,結果導致孔褒被殺,孔融身名大振。正常方法,應該私下去疏通,搭救哥哥。孔融卻來了個,大義滅親,踩著哥哥的命,壯自己的聲譽。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

孔融的父親孔宙死了,孔融據說哭到站不起來,孝順之心人盡皆知。誰知,一次炒作還不夠,父親死了沒多久,又發表了離經叛道的言論。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

說什麼,父親對於子女,沒有恩情,子女只不過是父母激情之時,情慾的產物。還說子女對於母親也一樣,就是如同物體從瓶子裡拿出來一樣。

現在聽起來,也有點不堪入耳。孔融還真是為了炒作自己高明,語不驚人死不休。不過他後來的行為也是這位的,袁紹軍隊圍困青州的時候,他把妻兒丟下自己跑了,以至於妻兒殉難。

講曹丕八卦,吐槽曹操,惹禍身死

不得不說,孔融為了出名,也是個碰瓷的高手,而且可著曹操碰。不僅公事上與曹操對著幹,顯示自己的不同意見。還時不是寫文章諷刺曹操。甚至對人家家人人身攻擊。說曹丕娶了袁熙的遺孀甄洛,堪比武王就把妲己賜給周公,還說兒子如此,老子又能好到哪去。

曹操實在不堪其擾,收集了孔融的,狂妄自大、不忠不孝的證據,置孔融於死地而後快。隨著年齡的增長,那個四歲讓梨的孔融,一點影子都沒有了,更多的只有沽名釣譽,惡意炒作,最終也害了自己和家人。


藝文雜記


毀童年啊,小時候的孔融讓梨教育多少小朋友,但後來的孔融就是作死了。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四歲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好奇地問他:"別你怎麼不自己分最大的呢?孔融說到:"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

孔融的作死之路從七歲那年開始,大致說來就是一個逃犯逃到他們家然後孔融開門收留了他,結果有人追了過來說他們家包庇逃犯,孔融大義凜然的站出來承擔責任,但是那些人覺得孔融太小了不可信,於是抓了他哥哥並且殺死了。 第一步 坑死了那個當年吃了個大梨子的哥哥。

第二步坑死全家,孔融後來也是一個學霸,成為地方上的一代名士。後來孔融投靠曹操效力,孔融這人一點不謙虛,甚至有點瞧不起我們的曹總。當別的文人或者曹操提出什麼想法的時候,孔融總是找其他理由反駁他們。在孔融看來,他覺得顯示了他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孔融還喜歡在家裡宴請文人名士什麼的,引起了曹操的猜疑。曹操就讓手下將孔融和家人殺掉了。而孔融死掉後,也沒有人願意或者敢去收屍。

一代"教育大師"孔融,就用自己的低情商作死了自己。


煙雨笑春風


前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長大後發展的不怎麼樣,能力不夠,一家老小都他害死了。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這小孩子從小挺聰明懂事,別人看他取梨都拿小的,問為什麼這樣?他不說是因為自己禮讓,而說“我人小,所以吃小的”(小兒,法當取小者)。小孩子不僅乖,而且很會說話。


但是孔融後來發展的不怎麼樣,可以說沒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而且把家都敗掉了,連累了家裡人。史書上說他“才疏意廣,迄無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孔融的情商很低,經常得罪人,而且見識也並不深刻,辦不了實事。


東漢末年的三個權臣,大將軍何進,相國董卓,還有曹操,孔融都得罪了。

首先是大將軍何進,當時孔融在司徒楊賜手下做官,何進升大將軍後,楊賜叫孔融去祝賀何進,因為門房通報不及時,孔融覺得受到了慢待,拿回名帖走人了,脾氣很大。當時何進手下都有人要去砍他了。後來何進被勸下,不跟孔融計較。但是孔融這種做法,其實就已經預示他後來的結局了。


孔融得罪了何進,後來董卓進京,孔融也一直唱反調,董卓很想滅了孔融,於是借刀殺人,讓人安排他到黃巾起義最嚴重的北海國去做國相,其實是想借農民軍的刀殺了孔融。當然,孔融唱反調,說明他還是很忠君的,只是不懂得變通,沒有司徒王允那樣的手段。

後來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都,孔融當時在外地已經混不下去了,就到了許都,做了個官,最後跟曹操又鬧不和,經常諷刺曹操,不知輕重,比如,曹操打下冀州,因為把袁熙的老婆甄氏賜給了兒子曹丕,孔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也是個很喜歡歷史文學的人,以為孔融學問多,裡面有什麼典故,還特意去請教孔融,結果孔融說,以今日之事看,應該是這麼回事。曹操聽了估計會氣死,因為曹操也是個很有脾氣的人。曹操一開始還得忍著,後來因為權力越來越大,孔融一來是個忠於漢室的人,二來也看曹操不順眼,更加經常與曹操抬槓,最終曹操不能忍受,唆使下面的人羅織罪狀,把孔融殺了,連他的妻子孩子都殺了。

以上說的還是孔融的情商低,經常得罪人,做事沒有輕重,最後死於非命,連累家人。從他得罪大將軍何進,差點被刺殺,就看出以後的結局了。


現在說孔融的能力。

孔融的能力很LOW,董卓把他派到北海國做國相,就是想借當地嚴重的農民起義,滅了孔融,孔融也的確沒有讓董卓失望,一到任上,就吃敗仗。“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賊張饒等群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融逆擊,為饒所敗”,後來黃巾軍又來攻城,孔融還是靠著太史慈請來了劉備的救兵才得以解圍 。

後來孔融跟袁紹幹架,“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可以說是很搞笑了。還以為他能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結果卻是自己大敗,家眷都被敵人俘虜了。可以說是笑柄了。難怪被稱作“意廣才疏,迄無成功“。


孔融沒什麼辦事能力,也就罷了,他的判斷力也不行。袁曹官渡之戰前夕,由於袁紹的實力很強,孔融對戰事的判斷是,袁紹很牛,打不過。少府孔融謂彧曰:“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為其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而面對同樣的局面,郭嘉能提出十勝十敗論,荀彧也認為袁紹不足懼。孔融的判斷力這麼差,更讓曹操覺得這種人沒什麼價值了。


孔融小的時候其實是很聰明的,口才很好,除了讓梨的故事,他還有一個拜訪大臣李膺的故事,他說跟李膺是世交,得以讓門房引見,李膺問我怎麼不知道有你這個世交,孔融說他是孔子的後代,李膺是老子的後代,孔子曾經拜老子為師,所以是世交。當時在場的大人都很驚奇,有個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優秀。結果孔融當場回應"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然而孔融的結局,的確印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說到底,孔融很會打嘴仗,有些小聰明,跟楊修差不多。沒有大才,就是有些小聰明,還喜歡跟人抬槓。孔融的故事,其實也是一面鏡子。小孩子不能讓他太鋒芒畢露。比如明代的張居正,其實他第一次考舉人的時候才十三歲,已經很有才名了,但是主考官顧璘卻覺得要給他一些挫折,使他更加奮發,而沒有錄取他。這其實是對張居正好。孔融或許就是從小太受捧了,口才也挺好的,但是不會與人相處,脾氣越來越大,也沒有實際的辦事能力,書生氣太重,最後死於非命,把一家人都害死了。


再思樓紀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很多長輩會給下一輩講的一個故事,小小的孔融懂事,聰明,竟然懂得怎樣去孝順,這個典故也成了很多的父輩讓孩子去學習的一個例子。都會後所孔融那麼小就懂得分享,孝順,你都這麼大了,也要學習孔融。特別是現在的孩子,獨生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但是長大後但的孔融做了什麼,我們的父母不會告訴你,那麼小編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看完之後不僅大吃一驚,小時候的一個讓梨的舉動能讓世人學習至今,但是長大後的孔融做卻讓家人跟著一起砍頭

孔融小時候喜歡讀書,長大後做了官。後來回家祭祀的時候他讓百姓們都哭泣,可是不是自己的親人又怎能哭的傷心呢,於是孔融就把其中一個哭得不傷心的百姓給殺了,這樣以來百姓們嚇得都哭起來,此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

再後來孔融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孔融覺得學識淵博沒有人比他有能力,甚至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裡。很多的官員和曹操商議的時候他總是找理由提出一些異議,他覺得這樣可以彰顯他的能力,但是曹操是個多疑的人,曹操認為孔融就是故意找事。孔融喜歡在家裡宴請文人名士,這更是讓曹操更加的猜疑。恰好這個時候有人來誣告他,曹操就讓手下將孔融和家人都殺掉了。在孔融死後,甚至沒有人願意去收屍。

小編在這裡想說,雖然他“孔融讓梨”的故事,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去學習他的精神,但是他目中無人,對待百姓的事,這也是父輩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孩子們的,孔融長大後究竟幹了些什麼,就是因為他長大後沒有幹些好的事情,所以父輩們只是用他小時候的故事來讓我們學習。各位網友有什麼看法?





WestSlope


在三國時代,孔融是一個很有名的人,除了傳說中的讓梨故事,還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舉,山東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孫,父親孔宙,曾為泰山都尉,有一個哥哥叫孔褒。孔文舉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神童,十歲之時隨父親進入京城洛陽。在當時,洛陽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經常閉門謝客,並且揚言,不是當今的名士大儒,休想進我李家的大門。才十歲的孔融很不服氣,就隻身去拜訪。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們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小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按你這麼說,你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瞭”,巧妙地諷刺了陳煒。

孔融的聰明,現在叫高智商。用現代管理學理論分析,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情商部分,這後一塊佔了百分之八十。那麼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會與上司相處。最初他在司徒楊賜府上做屬員。河南尹何進要晉升為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自己的帖子去拜見何進,以示祝賀。可能當時溜鬚拜賀何進的人比較多,門人沒能立即給孔融通報,孔融便一氣之下從門人手裡奪回貼子,返還楊賜府,事兒辦砸了,賭氣自責幾句,竟揚長而去。就這樣隨便炒了上司的魷魚。

後來孔融為曹操賣命,卻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甚至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認為曹操無論在學識還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當別人提出想法時,孔融總能想出各種理由反駁,還自以為自己考慮全面,能從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問題,久而久之別人都覺得他是故意在抬槓,很是招人厭。而且孔融喜歡在家裡大擺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恰好此時有人誣告孔融,曹操藉此機會將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殺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後卻連個給他收屍的都沒有,實在是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