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設計企業工程總承包還要不要做?——對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的思考

2019年的最後一天,一則重磅消息為建築行業送來了新年“大禮”:住建部、發改委聯合發佈《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歷經兩年時間、兩次徵求意見,工程總承包的“靴子”終於落地,設計行業卻一時沉默,用一句網紅語來形容“我竟無言以對”。

無話可說隱含著情緒,但政策已落地,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房建和市政工程總承包這個大蛋糕,設計企業未來能切得多少份額?是否可以作為企業升級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

爭來的權利

2017年底,住建部單獨發出《關於徵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以下簡稱一稿),2019年5月,住建部與發改委聯合又發了一份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二稿),在一稿中規定“招標人公開發包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勘察設計文件的,發包前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勘察設計文件編制單位可以參與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投標。”而二稿中則直接規定“政府投資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單位及其評估單位,不得成為該項目的工程總承包單位。”而此次正式落地,相當於改回了一稿的原則,在公開相關文件後可以參與工程總承包的投標。

而這個變動是行業協會牽頭企業“公車上書”力爭的結果。由於二稿明確限制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單位參與工程總承包招標,對工程設計單位十分不利

,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因此行業協會牽頭聯名多家設計公司向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最終意見被採納,改回了一稿。這,是一個重大勝利,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未徵求意見的情況之下,正稿出臺意外地提出了“雙資質”門檻,拋出了一個新的“殺手鐧”——工程總承包單位應當同時具有與工程規模相適應的工程設計資質和施工資質。

為什麼會提出“雙資質”的要求,關鍵在於總承包的核心問題是“總”。設計、施工及採購一家全包才叫“總”,分而治之則不是“總”。而既要做設計又要做施工,不能重新設立工程總承包資質,也不能直接取消資質,只好採用“雙資質”。而聯合體也許應該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物。

文件“套路”有點深

從表面來看,這一變化對設計單位可以說是“重大利好”,賦予了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具有同等業務延伸的權力,即設計單位可以向下向施工延伸,而施工企業也可以向上向設計延伸,做到了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

但事實上呢?據不完全統計,施工總承包特、一級資質企業共有7000多家,其中特級資質約佔十分之一近700家,其中大部分房建企業已申請了甲級設計資質,至少已具備設計和施工雙資質條件。

而設計院則不同,只有極少的設計企業有少量的施工力量儲備,或收購了施工二級、一級資質企業。管理辦法從2020年3月開始實施,也就是春節過後即落地,等於沒有給設計企業留過渡和準備的時間。如果“雙資質”實施,對設計企業來講,也許還是回到二稿限制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單位參與工程總承包招標的做法更為有利。文件“套路”夠深,所以“無言以對”。

將引發行業兼併大潮

不過既然政策給了發展新能力的機會,不應在乎一時之得失。那需要認真思考接下來該如何操作。

辦法鼓勵設計單位申請取得施工資質,已取得工程設計綜合資質、行業甲級資質、建築工程專業甲級資質的單位,可以直接申請相應類別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而且表示業績可以互認。這裡的“直接申請”應該是指可以越過二級直接申請一級。對此,接下來住建部應該會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

先來看看特級施工總包資質的條件:企業淨資產6億元以上;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上;企業銀行授信額度近三年均在10億元以上;具有註冊一級建造師(一級項目經理)50人以上,企業具有本類別相關的行業工程設計甲級資質標準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因此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具有申報工程設計甲級資質的條件。

2016年住建部發文取消了申報一級施工總包一、二級資質註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考核等要求,最核心的要求是淨資產1億元以上以及相應的工程業績。雖然取消了人員要求,但需要關注的是,一、二級資質是從三級升上來的,三級施工資質有相關人員要求。設計企業如果直接申報一級資質,設計業績可以認可,會不會也沒有註冊建造師、八大員等人員要求?就看具體實施方案會如何定義,對設計企業有多大優惠。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施工資質審批的通過率比較低,難度並不小。因此,通過併購實現相對而言更快更便捷。

毫無疑問,雙資質將會引發又一輪的設計施工企業互並大潮。此舉將改變設計單位只能做設計的侷限,通過獲取資格有機會參與到設計之外的業務中去,對於項目的管控話語權進一步增加。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企業發展可以多元化,這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總承包的引導方向

最早起於1984年,工程設計企業就開始了工程總承包的實踐,不過集中在工業工程領域,尤其是化工、電力、冶金、建材等行業。建築領域的總承包還是在國務院19號文《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發之後,尤其是2016年住建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後,工程總承包市場重新活躍起來。據行業統計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設計企業工程總承包營業額和新籤合同額逐年增加,年均複合增長率近30%,工程總承包收入在總營業收入中的比重也逐年遞增,從2014年的34.6%增加到2018年的50.2%。

之前的工程總承包業務基本是工程設計企業一枝獨秀,房建領域是在鼓勵政府投資項目採用工程總包模式之後才開啟設計、施工同臺競爭的局面。所以說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雙方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在設計和施工企業在總包市場正面角逐中,誰牽頭,誰更有優勢的爭論也持續不止,前文所述辦法出臺過程中的波折正是兩方角逐和博弈過程的折射。

設計作為工程建設的主導和靈魂,對工程品質、質量、造價等起著決定作用,所以工程總承包一定是以設計為主導(但卻不一定是以設計院為主導)。如:工業領域均是設計主導,設計企業兼併施工企業。但是,由於房建領域的產業邏輯不同,有可能將走向施工主導,全行業對此需有理性認識。設計是智力服務,施工是工程製造,相關統計和考核的指標要求,導致設計院也追求工程總承包帶來的營業額。這種引導方向有誤,而且也造成了行業統計數據多個數據失實、缺乏參考價值的現實問題,需要改變。

設計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近幾年設計企業參與工程總承包業務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單獨承接,做設計和總包管理,將施工分包;二是以聯合體身份主做設計。每一種方式下設計院的話語權不同,風險和收益也不同。設計單位做總包,最大的優勢無疑是設計,最大的劣勢是資金、施工管理和風險承受力。

雖然有一定規模的設計院都在積極開拓總承包市場,並將之作為企業升級發展的重大策略,但總包業務對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求很高,嚴格落實總承包負總責的原則,承擔質量終身責任,所以大型房建項目在央企和國企大院及上市民企中較多。在此過程中,設計企業有了更多的實踐案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顯示出諸多的不足,暴露出很多風險。最近幾年一些由設計單位牽頭的總包項目出現倒塌或人員傷亡事故,還有法律和經濟方面的糾紛以及民事刑事案件的產生,都在提醒設計院做總包的各種風險,這種風險對於施工總包企業來說當然也存在,但對於設計企業來講則是不能承受之重。

全過程工程諮詢的機會

實施工程總承包的項目,總包企業要負主體責任,而建設單位要為工程負首要責任。辦法提出建設單位根據自身資源和能力,可以自行對工程總承包項目進行管理,也可以委託勘察設計單位、代建單位等項目管理單位,對工程總承包項目進行管理,這種模式值得推廣。如果由同一家設計單位完成前期的項目建議書、可研、初步設計,再加上後期的項目管理,即形成全過程工程諮詢。則全諮+工程承包+業主,三方形成“鐵三角關係”各負其責又相互制約,相互制衡,才是保證工程安全質量工期成本的最佳方式,也是工程建設模式接軌國際的實施方式,是工程設計單位最大限度發揮技術和管理協調優勢,降風險,提效益的主打方向。


施工圖市場不能放棄

由於政府投資項目要在初步設計方案審批通過之後進行工程總承包的發包,是不是意味著一定是由總包單位出施工圖、所謂工程總承包即是指施工圖設計+採購+施工(EPC)或施工圖設計+施工(DB)?因為初步設計不具有準確的計價性,因此最近幾年總包項目合同價格基本是以公佈的概算為基準略向下浮動,多為“費率下浮”,造成政府業主方難以對投資進行精準控制,失去了總承包的意義。

這一點在商務部的援外項目中有過經驗教訓:從2015年開始,商務部對外援助成套項目採取“項目管理+工程總承包”的實施模式,項目管理單位(一般由設計單位承擔)承擔專業考察、工程勘察、方案設計、深化設計和項目管理任務,即全過程工程諮詢,工程總承包企業承擔施工詳圖設計和施工任務。過去商務部對“深化設計”的要求一是“不低於”初步設計,二是工程量清單+技術規格書,為省事,設計單位一般就只做到初步設計,拿概算量當工程量清單,將施工圖設計責任“轉嫁”給總包單位,從而造成設計深度不達標、工程量和預算不準確,造成責任混亂,無法很好地控制工程的質量、投資和工期。2018年12月,商務部及時糾偏,要求“深化設計”必須達到施工圖深度。商務部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鑑。對企業“一帶一路”走出去更具借鑑價值。


總承包不會成為主流建設模式

辦法提出:“建設內容明確、技術方案成熟的項目,適宜採用工程總承包方式。”與之前相比,沒有再強推的意思,這一點值得關注。由於在之前的國務院、住建部以及各地相關文件中多出現對經濟適用房、裝配式建築全部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政府投資項目採用工程總承包方式等,還有些省提出未來50%和項目都將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因此如果不具備總包資格不能參與總包將意味著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大的問題。但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來看,過去少有采用工程總承包,未來也不會有太多。行業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房建工程本身並不適於工程總承包方式,如果不以行政手段來強推,工程總承包模式並不一定會成為主流的建設模式。而也許前面提到的全諮+工程承包會成為主流。

設計依然是看家本領

在房建領域,絕大部分設計企業不可能發展成為總承包企業,工程總承包也不會成為市場佔比很大的建設模式,施工類的總包企業應該不會把設計作為主業,基於以上幾大前提,設計企業的主業依然是設計,而且90%以上的設計企業與總承包無關,所以做好設計永遠是重中之重。同時以設計為核心,加強資源整合和全過程項目管理能力建設,積極拓展“設計+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工程諮詢業務,努力推進建築師負責制,為業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同時可以在技術優勢的領域有選擇地拓展工程總承包業務,比如具備技術優勢的專項產品領域形成設計施工一體化服務能力,是為對設計企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