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鄭孝胥(1860-1938),近代政治人物、書法家。福建省閩候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3年辭隱。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於北魏碑。所作蒼勁朴茂。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光緒17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20年歸國。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鄭孝胥自題照片

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 宣統3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鬻字滬上,年入二萬金,同時寫手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皆自嘆不如。常與遺老輩相唱和。後追隨日本侵略者,並任所謂的滿洲國國務總理,為士林之不恥,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皆與之絕交。彼時海上市招出其手者多易去,商務印書館編《辭源》,初版書名出自鄭孝胥手,及鄭出仕偽滿,書名則由鄒夢禪集石門頌代替,建國後重訂,則為葉聖陶書籤。直至後來,梁披雲《中國書法大辭典》、阮榮春《中華民國美術史》,於鄭皆避而不談。書法由帖入碑,工楷、隸,尤善行楷字體,取經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然筆墨寒傖,品格不高,且用筆過於誇張,用筆給人有雷同之感,常有觀一足以之感,不足學。亦能詩,著有《海藏樓》。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1929年,鄭孝胥(左)與溥儀、莊士敦合影照

鄭孝胥1923年由陳寶琛引薦入故宮,任“懋勤殿行走”,為清室復辟出謀獻策,被授為總理內務府大臣。翌年,溥儀取消帝號,遷出故宮,鄭孝胥與日本人密謀,幫助其輾轉入日本使館,再入天津日租界。從此鄭孝胥追隨溥儀。“九一八”事變後,正式向日本求援,以期復辟。不久,隨溥儀赴東北,投入日軍懷抱,賣國求榮,當了漢奸,為人所不齒。他過去的好友,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鄭孝胥出任偽國務總理。後日方見鄭孝胥難以駕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為名,不要他了。最終鄭孝胥暴病死於長春,葬於瀋陽市東陵區高坎鎮七間房村。有《海藏樓雜詩》和《鄭孝胥日記》。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交通銀行四字,為鄭孝胥所書

至今“交通銀行”仍沿用他的字,

鄭孝胥字蘇龕(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福建省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偽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上圖為鄭孝胥為盛竹書題照 盛竹書,(1860年-1927年),名炳紀,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駱駝橋人。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資本家、銀行家,曾擔任浙江興業銀行行長、上海交通銀行行長、上海銀行同業公會會長


鄭孝胥為盛竹書題照 盛竹書,(1860年-1927年),名炳紀,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駱駝橋人。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資本家、銀行家,曾擔任浙江興業銀行行長、上海交通銀行行長、上海銀行同業公會會長

宣統3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武昌起義,辭職之瀘,以鬻書自給,一度任商務印書館董事,民國12年,以二師傅陳寶琛,英人莊士敦之薦,任為小朝廷‘懋勸殿行走’。民國23年3月1日,溥儀三度登位,在日人擺佈下任偽‘滿州帝國’皇帝,改元‘康德’,任孝胥為‘總督理大臣’。27年5月,日人以‘財政部大臣’熙洽不發給經費為手段,鄭孝胥辭職,由張景惠繼任。27年,暴卒於長春,年79歲,葬於瀋陽。著有‘海藏樓詩’八卷、‘驂乘日記’二卷;又編有‘孔教新編’一書。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溥儀、鄭孝胥等的合影照

鄭孝胥咸豐十年庚申閏3月12日生於蘇州胥門,故名胥而字蘇。陳曾壽《蒼虯閣詩》卷三《九日同龍山居士觚庵九兄四弟五弟七弟兒子邦榮邦直煙霞洞登高》第四首雲:“諸天龍象表嶙峋,洞口蘇龕寂寞身。絕代嵜嶔鄭重九,不應來作掃花人。”小注曰:“洞口鐫東坡像,顏曰‘蘇龕’。鄭蘇堪有詩云:‘洞口掃花人,安知即風漢。’蘇堪每年九日必有詩。嘗戲謂予:‘他時當呼作鄭重九也。’”鄭海藏甘作坡翁掃花奴,宜其字與“蘇龕”巧合。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鄭孝胥書法

鄭孝胥清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中福建省鄉試解元。1885年開始任李鴻章幕僚,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1889年考取內閣中書。光緒十七年(1891年),東渡日本,任清政府駐日使館書記官。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回國,又任張之洞自強軍監司。1898年起歷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兼漢口鐵路學堂校長、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廣西邊防督辦鄭孝胥(中)與駐廣西邊防文武官員

宣統三年(1911)湖南布政使等。鄭孝胥曾參與戊戌變法,與唐才常有過交往;立憲運動時期,鄭孝胥也曾經參加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儲蓄銀行的創建以及新式教育的推動等。1906年,被推選為預備立憲公會會長,參加立憲運動,要求清廷儘速召開國會。1909年曾任錦璦鐵路督辦兼葫蘆島開闢事宜。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鄭孝胥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1913年,籌辦讀經會。1923年奉溥儀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總理內務府大臣。1924年北京政變後,協助溥儀出逃。1925年後,負責溥儀的總務處及對外事宜。 1928年赴日本,籌劃溥儀復辟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負責起草滿洲國國歌與建國宣言。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晚年的鄭孝胥(鄭蘇戡)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鄭孝胥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同年9月,並與日本關東軍代表武藤信義簽定日滿議定書,承認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在偽滿任職後,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1932年9月15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和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在長春簽訂《日滿議定書

1934年溥儀稱帝后,任國務總理大臣。鄭孝胥後來因為反對日本方面對滿洲國的壓制,而於1935年5月21日失勢;1936年後繼續為日本侵略者效力。1938年於長春過世,傳言是被毒殺。鄭孝胥死於1938年,散原老人是“七七事變”後,拒絕服藥、進食,在憂憤之中過世的,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當時做漢奸的鄭孝胥與散原老人是老朋友。

偽滿總理鄭孝胥竟是書法大家,如今有一銀行竟沿用他的題字

溥儀與鄭孝胥(左一)莊士敦)右一)等在御花園合影

鄭孝胥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鄭孝胥的書法是近代書家中很有個性特點的一位。鄭孝胥晚年因張靜江引薦收南潯楊一萍為弟子,楊一萍亦以擅長行書著稱,楊一萍晚年投靠舜帝姚重華嫡裔140世嫡長孫姚丹萍〔字;姚舜修〕先生執掌的中華姚氏求正堂〔即姚氏聖仁堂〕德府世家。鄭孝胥早年學顏真卿和蘇軾,後學魏碑,並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剛、遒勁、凝鍊的風格。他很注意筆劃間的輕重對比,比如此幅對聯中“朋”、“鐫”、“版”、“薇”等字即是。他的捺筆也很有趣,成一彎曲筆,酷似冰球運動員手中的冰球棒,凡此種種,都成了他書法中的特色,沙孟海對鄭孝胥的評價較高,他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於衝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評價很高。

鄭孝胥與陳衍都是閩派詩的首領。晚清光緒12年(1886)在北京時,與陳衍標榜“同光體”。陳衍論道光以來詩,區分為“清蒼幽峭”、“生澀奧衍”兩派,把鄭孝胥列在清末前一派之首。 鄭孝胥詩學古趨向,在於謝靈運、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陳與義、姜夔、元好問諸家,它特點是意度簡穆,韻味淡遠,造語生峭,往往清言見骨。其代表作為《海藏樓雜詩》,名句如“亂峰出沒爭初日,殘雪高低帶數州”《泰安道中》、“楚澤混茫方入夏,暮雲□□忽連山”《渡江會議商約歸得上海書》等。當時影響較廣,但後輩往往是“直效海藏,未必效海藏所自出也”《石遺室詩話》。

鄭氏一門詩歌氛圍濃厚,以至鄭孝胥兄弟姐妹皆能為詩。《鄭孝胥日記》嘗雲:"萱妹得句曰:'瑤瑟終時人不見,疏鍾定後月初斜。'檉(cheng)弟嘗得句曰:'花殘別院春駒老,雨過空山謝豹啼。'語稍清拔,佐以工夫,皆可造者。" 其句皆清新可誦,造語不凡。鄭孝檉字稚辛,亦有詩名。王允皙《碧棲詩詞》有《昌江道中懷人》詩,稱鄭孝檉 "往歲漳州有盛名,西崐才調匹難兄",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稱其 "廉悍不如乃兄,而婉約勝焉",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兄弟並立詩壇,這是中國近代文壇不多見的現象,由此足見鄭氏家學對其後人深厚的影響。鄭孝胥早年詩風的形成和演進,離不開其家族的薰陶,尤其是叔祖鄭世恭、父親鄭守廉、舅父林葵的影響。(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