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心理學家:疫情期的情緒管理,如何應對無聊、焦慮和恐慌?


一、常見心理問題的應對

1)如何應對無聊和迷茫?

案例:最近起床後不知道做什麼,沒有什麼真正想做的事情,為此感到焦慮。

通常在這段“全民隔離”的狀態下,很多人被迫停下來,陸續的,絕大部分人都找到了“自得其樂”的方法,很多人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比如做美食、擺弄花草,享受難得的與自己相處和閒暇的時光;也有人做回顧和總結,有人選擇繼續學習。

感到迷茫,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通常是對自己的瞭解太少,沒有發掘到自己真正的愛好,以及真正的生活目標,所以接下來需要花時間來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愛好和人生方向和目標,把這件事情做為接下來要做的主要的事情。


2)如何應對放鬆太久不想去上班的焦慮?

案例:擔心這段時間放鬆的太久,後面不想上班了,怕習慣了現在的舒服,開工了不習慣。

至少現在過的還是舒服的,那麼就多享受現在的舒服吧,同時也要對這種舒服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否則也不能全身心享受現在的舒服。

平常的心態意味著,你知道這個是會結束的。能接受結束,才能真正的享受過程。等上班了有焦慮的話,再去用後面介紹的方法來應對焦慮。


3)如何應對擔心經濟形勢變化影響自己收入所帶來的焦慮?

案例:擔心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然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期望祖國越來越好。

我們需要學會一個不焦慮的思維方式: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比如:疫情的發展是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能控制的是做好自我隔離,保護好自己;別人的行為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怨恨和焦慮,讓自己心境平和;國家整體經濟環境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好自己的規劃,然後一步一步向前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可以見到成績,見到成效,可以感覺到踏實,可以真正降低焦慮。


4)如何應對對病毒的恐慌情緒

案例:我就是怕家裡人和自己感染病毒,怕死,不敢出門;我感覺到疫情會失控,世界末日就要來了。

實際上現在的病毒發展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只要做好必要的隔離和自我防護就可以了。對於這樣的恐慌,首選要弄清楚自己的恐慌並非現實,而是非理性的,然後按照下面的內容來針對性的來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


5)總感覺自己得了肺炎,如何應對“疑病”?

案例:這幾天感冒了,咳嗽,去醫院檢查好多次了,但是都確定不是肺炎,但是自己就是不放心,總去查資料對照自己,很焦慮,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在心理學上,這個叫做“疑病”,是心理亞健康的狀態,首先可以嘗試用“正念”,”冥想”的方式自我調整,如果兩週內還不能走出來,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6)如何應對看別人不順眼,對別人很憤怒?

案例:這段時間自己看孩子不順眼,覺得孩子一直在玩,浪費時間;另外小區裡有醫務工作人員,我很擔心他們會帶病毒回小區,我強烈反對他們回小區居住。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這個焦慮是模糊的而且是無法處理的,就會在容易現實生活中,把焦慮投射到具體的人或者事情上,然後試圖通過控制這些人或者事情,來緩解焦慮,比如就像這個案例所提到的,把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醫務人員的身上,覺得搞定他們,自己就不用焦慮了。實際上,我們要認識到,是自己的內心有焦慮,才會有這樣的投射,如果內心沒有焦慮,就不會有這樣的認知。所以焦慮的內容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來處理自己的內心裡的焦慮,焦慮消失了,你看別人就順眼了。


二、如何有效處理自己的焦慮?


1)首先認識到焦慮的內容,往往不是真實的危險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我們的認知會發生偏差,所以那些焦慮的內容(比如孩子浪費時間,醫務人員有危險,疫情會失控)往往並不是真正的危險,瞭解到這一點,就可以避免把那些內容當成真正的危險去處理,而是來反思和處理自己的焦慮。

有人打防疫電話去罵人,或者阻止醫務人員回家居住,這都是把焦慮的內容當成了現實的危險所帶來的不當的行為。

一個人越焦慮,認識偏差往往越嚴重,所以,首先焦慮比較強烈的時候,避免自己盲目的去行動,去控制別人,而是先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2)焦慮需要被接受和承受的

情緒本身對於我們都是有意義的,我們需要接受焦慮這個情緒,和自己的感受呆一會。當你接受它的時候,它會最快的發生變化,你逃避情緒,就會被情緒所控制,可以用“正念”的方式和情緒相處。“正念”就是觀察自己的感受,而不評判它們,不歡迎也不抗拒自己的感受。

3)養成不焦慮的思維

在焦慮的時候,學會區分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哪些是不能控制的,並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4)減少信息的攝入

對於信息,我們也是需要進行消化的。你讀了一篇文章,接下來就算什麼都不做,大腦也在加工和處理這篇文章,所以要減少信息的攝入,通常關注主流媒體的報道就可以了。同時,儘量避免小道消息,避免讓自己更加焦慮的內容,比如傳遞著懷疑、憤怒和焦慮的內容。

5)其他的可以緩解焦慮的事情

研究證明冥想,瑜伽,聽音樂,寫心情日記都可以有效的緩解情緒;

很多朋友更是從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獲得了樂趣;

與情緒穩定的人呆在一起或者焦慮都可以有效的緩解焦慮,人際連接往往可以消除無力感和孤獨感,有效的降低焦慮。


三,如何有效安撫他人的情緒?


當別人在痛苦或者焦慮情緒中的時候,最有效的能緩解情緒的方法是“人際的連接”。

人際連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頻”,一種是“支持”。

同頻傳遞的是:

我理解你,我感受到你感受到的;

“支持‘傳遞的是:

有我在你身邊。

“同頻”往往會有神奇的效果,“同頻”雖然不會上事情好起來,但是會讓當事人的感覺迅速好起來,因為這樣可以有力的消除孤獨感,以及無力感,他就可以更能力自己去面對和應對事情。

對於身處痛苦中的人,要謹慎的說“加油”,“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話,因為這樣他會感覺到你沒有和他站在一起,你只是站在岸上,看著他落水。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也可以問問對方:你希望我做點什麼?這樣的態度,就足以讓對方感覺到關心,同時他最清楚自己當下的需要是什麼,可以給你提供更有意義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