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1. 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北移,影響文化、經濟版圖。
2. 東北成為巨型區域,甚至可以細分為內東北和外東北兩區,每一區都是華北、西北之類的大區塊地位。


3. 有助於東北發展成為外向型經濟和海洋經濟。
4. 朝鮮的封閉和俄羅斯遠東的欠發達不再成為制約東北的因素。
5. 內東北從邊境變成腹地,聚集效應和樞紐效應倍增。
6. 軍事上黑龍江的陸地邊境縮小,外興安嶺+海洋行成天然屏障,減緩戰時邊防壓力。
7. 有助於我國突破第一島鏈北側,與臺灣南北呼應,第一島鏈徹底支離破碎。南北島鏈突破口可各建一個南海艦隊,奠定全球性海洋大國地位。
8. 提升東三省凝聚力和東三省在東亞的地位。復興後的東三省可以PK日本和南北合併後的韓國/朝鮮(韓從搖擺傾向大陸之日,可促成合並)。東北亞一區塊的地位等同兩國際性大國,有助於心裡和經濟上雙雙壓制兩大鄰國,慰問東北亞。
9. 全球影響:而東日韓三足鼎立的東北亞本身就會成為媲美歐美的一個重要經濟區域,若擴展至中日韓(港澳臺)六大成熟經濟體,可碾壓北美或西歐,重奪國際核心話語權。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外東北地區,也就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迫割讓給俄國的土地。1858年,俄羅斯逼迫清朝簽訂了《璦琿條約》,割佔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俄羅斯逼迫清朝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這些土地的總面積達到了100萬平方公里,而如今東三省的面積只有78萬平方公里。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外東北地圖

損失了外東北,讓中國少了12000公里的海岸線。如今的東北地區,只能在遼寧出海。曾經吉林省是中國擁有海岸線最長的地區,如今吉林卻只能望洋興嘆。在吉林的琿春,只能看到日本海,卻沒有出海口。黑龍江原本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其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水量僅次於長江、珠江,流域面積位居第一。如今,黑龍江流向了俄羅斯,黑龍江省失去了江海聯運的地理條件。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外東北地區,有著許多讓中國無比想念的名字,如海參崴、雙城子、海蘭泡、伯力、特林等,如今卻被改為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烏蘇里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等。如果這些城市依然屬於中國,那麼特林將會成為黑龍江入海口的港口城市,伯力將成為東北重要的水運中心城市,海參崴將會成為東北出海最便利的港口……東北將和北海、日本海緊密聯繫起來,經濟會得到振興。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海參崴

在北海之上,還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做庫頁島,如今被改名為了薩哈林島。這個島嶼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其面積有7萬平方公里,是臺灣島的2倍。島上有高達141米的伊里亞-穆羅梅茨瀑布,大量的湖泊、溼地,是旅遊業發展的天堂。如果說海南是中國的冬季旅遊的勝利,那麼庫頁島就能夠成為夏季避暑的聖地。

如果外東北還在中國多好,中國將多12000公里的海岸線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順風愛旅行,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