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人人都有一個明星夢,而李連杰也難以免俗。張鑫炎發掘了李連杰,一部《少林寺》使嵩山少林成為風靡數十年的文化符號,也在內地收穫了不低於兩億元的票房。那個時代的露天電影集體票和院線電影票,是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的。如果,輝煌可以重來,80年代的少林寺旋風會超越幾部《戰狼2》的總和。《少林寺》的大獲成功,並沒有如同李連杰預期的那樣持續下去,反而為他帶來了十年的沉寂期。到了90年代,鬼才徐克提攜李連杰參演《黃飛鴻》系列大火之後,李連杰才算是在香港影視圈有了一席之地。其中,經歷的波折,也只有李連杰自己能體會。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黃飛鴻》系列的大獲成功,也把李連杰升格為一棵搖錢樹。電影公司開始爭搶李連杰,因為武俠電影的未來才剛剛開啟。到了1992年,李連杰終於擺脫了嘉禾,開始打造自己的影視公司。當時的李連杰志得意滿,他很快找到了七小福之一的元奎擔任導演,而他也開始自己監製加主演的生涯。那部電影的名字------《方世玉》系列。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當時的李連杰已經30歲,而《功夫皇帝方世玉》的開拍,正是他對自己一次新的啟航定位。只是,當時的李連杰已經因為《黃飛鴻》系列的大火,使自己影視形象開始固化。在所有觀眾眼中,李連杰就應該是那位溫文爾雅、一襲長袍的黃飛鴻,而那個少年俊秀的小和尚也被大俠替代。影視界認為,李連杰會從此沿著黃飛鴻這條大路走下去,直到把這個角色榨乾。但是,這些猜測都錯了,誰也不會想到,李連杰會對自己進行一次顛覆。嗯,是的,他以一個毛頭小子形象的《方世玉》來承接《獅王爭霸》那位性格沉穩的黃師傅。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這樣的選擇,並不被影視界那些大佬們看好。黃飛鴻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想這樣去打破無異於是一種冒險。而這種顛覆性的轉型,憑藉以往的經驗來看,成功率幾乎為零。可即便是這樣的輿論下,倔強的李連杰偏要去做這件事情。而最終的結果也讓大家刮目相看,《方世玉》的票房直追《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

誰也不會想到,李連杰會把這個集中了俠義、風流、優秀、可愛、瀟灑、靦腆的毛頭小子方世玉,演繹成了經典。而方世玉所呈現出的所有優缺點,也無疑是每一個男孩子從小的夢想。心地善良,懲惡揚善;年少氣盛,正直勇敢;風流倜儻,俠骨柔腸。比武招親大會他力戰群雄,與佳人打情罵俏;天地會總舵,他英勇無畏,和於震海針鋒相對;扶桑武士面前,他慷慨一戰,臨危不懼。這部影片被李連杰和元奎進行大膽嘗試,注入了現代無厘頭語言,情節緊湊令人捧腹。為了救母親,他奮不顧身,以孝擔當。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從他年少調皮的成長,到救母的忍辱負重。直到影片末尾,李連杰雨點般地擊打,暢快淋漓喊出“幫規十誡”,一個曾經的少年開始向一個成熟男人轉變。那一會或許他已經學會,除了匡扶正義、風流倜儻、浪漫多情,男人更多的還需要責任、忍耐和穩重。他學會了尊重,尊重別人、尊重感情;學會了擔當,一種可以保護父母家人的擔當,保護親人的擔當。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而在該部影片中,許多角色的表現更稱得上可圈可點。其中飾演方世玉母親苗翠花的蕭芳芳,可以說使方世玉的角色更加飽滿,相得益彰。國產電影最經典的母子檔,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苗翠花這個影視形象開始有了定位:武功高強,鬼馬搞笑。後續所有的關於苗翠花的形象,都逃離不開這一版的痕跡昇華。最終的苗翠花,不再是方世玉這個角色的陪襯,而是晉級為影視劇主角開始大放異彩。苗翠花,成為了性格灑脫、武功高強的奇女子。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而影片中另一個角色雷老虎也被進行了顛覆性塑造,並且找到了臺灣老戲骨陳松勇演繹。說起這位老戲骨,也是有一定的來頭,他不僅出演過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更是憑藉該片問鼎26屆金馬獎影帝。雖然,最終的陳松勇總是在許多影片中,總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現,但是卻無法掩蓋光芒。而在所有雷老虎的形象版本里,陳松勇版的雷老虎,可以說最為人記憶猶新。這個版本的雷老虎,不再是那位兇悍武功高強的雷老虎,而是滿口“以德服人”的搞笑擔當。他擺設擂臺,也不再是挑釁,而是為了寶貝女兒出嫁,能找到乘龍快婿。打擂臺也換成了自己老婆出馬,使整個情節更加有觀賞性。而在1994年,陳松勇再次和李連杰合作拍攝《新少林五祖》中的馬大善人,貪財吝嗇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令人難忘。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而一代絕世美女李嘉欣在該片中的造型,被觀眾評為大家閨秀類型角色的巔峰。李嘉欣的演繹,為後來者眾多大家閨秀提供了參考版本,可以寫進教科書那種。李嘉欣的容貌,才可以演繹出大家閨秀的精髓,嬌生慣養的架子。所有的錦衣華服,都不再辜負;所有的風情萬種,都可以冠之於秀美形容。也難怪方世玉見到她,會情不自禁現學現賣那一首:“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在這部影片的續集《方世玉之萬夫莫敵》,郭藹明飾演的花子形象同樣出彩到了可圈可點。而郭藹明正是香港演技擔當劉青雲的妻子。在影片中,郭藹明的花子扮相,被譽為天人下凡,與李嘉欣平分秋色,一度有蓋過李嘉欣勢頭。刁鑽、可愛,身著唐裝婚服的萬般嬌羞嫵媚,性格卻又果斷中不失溫柔。而導演的立意,更是將男女感情戲碼,上升到了國仇家恨的層面,使整部電影格調趨於主流卻又不乏搞笑劇情,而男女主角的感情拿捏更是十分到位。郭藹明雖然是1991年的港姐冠軍,但是業界評價郭藹明的五官分開單獨看,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可是,美女之所以被稱之為美女,就是五官組合在一張臉上,讓人看著很舒服那一種。而有些女子,即便是大眼睛,或者櫻桃嘴,也未必會在五官上嫵媚出風情。郭藹明的扮相,許多人說是驚為天人。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徐克的《黃飛鴻》改變了李連杰的星運,而鬼才劉鎮偉卻打造出了方世玉這個無厘頭搞笑劇本,拿捏出了鬼馬天真的李連杰。導演元奎為這部影片的武打設計,奇巧險峻的風格,使所有的偶遇珠聯璧合。《方世玉》的武打動作設計,凸顯了別有不同的風格,卻又精彩紛呈。僅僅去看方世玉和李小環的打擂,整段情節構思巧妙,別出心裁,也成為了國產武俠電影的里程碑。人頭樁上的高來高去,胡慧中李連杰瀟灑身姿,得到了完美呈現。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在第一部中,趙文卓與李連杰在監斬臺下夾層中的打鬥場面,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無論閃挪騰移靈巧蹦跳,都開闢了武俠電影的新篇章。影片中染布坊長短棍對攻,長短高低的鏡頭即視感,讓觀眾眼花繚亂大呼過癮。而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元奎元德拿到了香港金像臺灣金馬雙料最佳動作設計獎項。

在續集中,本片更是玩起了最美畫面,使中華武術的美感輝映成章。影片中流暢飄逸的動作場面,在潛移默化中又成了敘事的重要組成。影片開始,舞龍會上電光石火殉爛無比;錦盒搶奪的唯美視覺;比武招親群毆現場的鋪陳玩起來大場面;血戰救母的豪邁以及浪漫主義體現,使整部影片緊湊的情節在不知不覺中推向高潮。所有的風格達到了和影片主線的完美契合,在錦盒爭奪那段情節中,方世玉背起花子高空旋轉撐起雨傘的畫面,成為了經典。方世玉為花子解穴道的羞澀,使男主角瀟灑少年郎的調皮一覽無餘,而兩人之間的感情戲也開始不知不覺中啟動。在那場打鬥中,導演加入的喜劇元素,使那場打鬥華美卻不血腥,反倒是多了俏皮。而影片結尾的英勇救母橋段,整個氛圍多了悲壯豪邁以及義薄雲天,我們看到了男主的錚錚鐵骨,忠孝兩全的氣節。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影片最後的血戰,成為新派武俠電影的經典橋段。末尾的劇情,開始採用暖色調的渲染,讓人不知不覺中溢出一種蒼涼傷感。一個遠景的拍攝,小巷中片片紅葉在秋風中打旋飄落。男主緩慢向前的腳步,被攝影師用緊貼地面的特寫鏡頭跟進。這樣的搭配,在塵土與落葉的襯托下,腳步顯得堅定而沉重,一種男主糾結的氛圍撲面而來,讓人心一緊。只有穿過小巷,才能救出自己忍受折磨的母親,然而擋在自己面前的,卻是自己的兄弟。在孝與義之間,他要做出最艱難的抉擇,他的步伐也證明他那一刻的選擇與決心。他用黑布蒙上雙眼,因為不想看到自己兄弟的鮮血,一聲突如其來的琵琶聲,使氛圍中的情緒陡然上升為最高點。音樂開始變得淒涼,殺戮在音樂的襯托下,盡顯無奈,而是不是出現緊湊的鼓點又使敘事的力度一步一步繃緊。在方世玉擊殺自己兄弟時候,影片採用了慢鏡頭去敘述,男主的猶豫與無奈,矛盾的心理描寫一目瞭然。當他終於殺到小巷的盡頭,隨著他扯下眼上的黑布,那些阻擋者頃刻間散去,無影無蹤。腳步下,是那些隨風飄落的紅葉,零落的屍體在蒼涼秋風中瑟瑟。該劇情,在遠近鏡頭,正反打、特寫的切換下,正面中景的渲染,使這個畫面極具震撼。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在這段拍攝中,音樂佈景、色調節奏以及武打設計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運用,悲壯淒涼的氣氛流暢出來。完美地刻畫了曾經毛頭小子的少年,經歷過重重磨難之後,開始成長為勇敢正直的男子漢。其中,該影片紅花落葉的經典畫面,被許多導演運用到影片中。數年後,張藝謀的拍攝《英雄》的時候,紅葉紅衣的打鬥發揮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英雄》與《方世玉》相比,卻似乎又缺少了點什麼。《方世玉》中的紅葉,沒有喧賓奪主,沒有故意的虛張聲勢,在作為背景襯托點綴的秋色蕭瑟之中,進一步推動著整部影片的敘事格調,在一股股窒息的豪壯悲涼中,英雄的形象更加趨於立體化。

滿屏現代化語言,李連杰這部影片為何成為經典

在影片中,導演總是善於用音樂的響起,帶著觀眾迅速切換著情緒。有一個橋段響起來那首現代歌曲《小二郎》,在悽婉的夜色中,隨著燈籠飄蕩著,一位痴情少年的愛恨情仇,似乎無比哀傷。而《媽媽再愛我一次》主題曲的響起,配合絃樂和大鼓的映襯,母子情開始傷感,讓人鼻腔酸楚。我想,許多人那一刻,會情不自禁流淚。

這些美好的打鬥段落,緊貼故事的音樂和場景,以及在歡樂與暴力中逐漸豐滿起來的一個個人物,都讓我們回味無窮。它們樸實、真誠,不像如今某些大片那樣單薄虛假,因此才能留存於我們的記憶,讓我們懂得正義與邪惡、愛情和大義、責任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