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劉墉上朝故意將衣服反著穿,和珅告狀卻被罰款十萬兩,這是為什麼?

刺蝟七七


劉墉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清朝中期官員,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定是無比廉潔的,和和珅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墉和和珅之間的故事也廣為流傳,題中所描述的就是其中一個,下面筆者為大家娓娓道來。

事情要從乾隆皇帝說起,有一天乾隆閒來無事,在皇宮裡散步,走到午門的時候突然抬頭一看,發現午門到正陽門的這一段御道年久失修,非常陳舊。為了維護皇家的體面,應該進行一番修繕,這件差事就落到了乾隆寵臣和珅的頭上。和珅接到任務可就動了心眼,三天後早朝,和珅向乾隆彙報了修繕御道的準備情況,他說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但如果全部換新至少要花費十萬兩白銀。

乾隆是非常相信和珅的,加上乾隆對御道修繕所需的費用也有一個大致的預估,如果從房山等地運送石料,加上工匠雕刻,十萬兩銀子也差不多,所以二話不說就給了和珅十萬兩白銀。很快,御道兩旁搭起了工棚,數百匠人叮叮噹噹地幹了起來,只是這御道兩邊好像被人故意用草苫遮住了。

沒過一個月,御道提前竣工了,可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御道中的貓膩,原來和珅為了節省成本,中飽私囊,在修繕御道的過程中並沒有到房山採辦新的石料,只是讓工人將原來的石料挖出來,讓工匠在原來的反面重新雕刻。最後將下面的路基進行平整,把重新雕刻的石塊鋪在上面,效果和新的一模一樣,但成本卻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第二天早朝,劉墉故意在旁人進入太和殿後,將身上的朝服反穿在身上,跟在後面進了太和殿。乾隆坐在龍椅上往下一瞧,反穿著朝服的劉墉顯得格外顯眼。和珅非常善於看皇上眼色,他見皇上不斷往人群后面瞧,就順著皇上的目光發現了反穿衣服的劉墉。當時對官員上朝時的朝服是有明文規定的,如果朝服不正,是要判罪的。

和珅便故意幸災樂禍的問劉墉:“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而劉墉面對和珅的刁難卻絲毫沒有反應,直到乾隆用責備的語氣詢問劉墉:“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這時劉墉才像是剛發現一樣,連忙走出去穿好衣服才返回朝堂。回來之後,劉墉便跪地奏道:

“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

和珅眼見事情瞞不住了,連忙站出來解釋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採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並將之前侵吞的銀兩如數奉上,直到這時,群臣才明白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為了獎勵劉墉,並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劉墉反穿朝服的深意,不會加以責罰,乾隆賞給劉墉三件嶄新的朝服,這件事情就算這樣過去了。

劉墉和和珅雖然同朝為官,但劉墉的官階卻一直比和珅低一點,直到嘉慶二年(1797)才坐上正一品的位置。和珅深受乾隆信任,又善於逢迎,能討聖上歡心。二人相識20多年,前者是清官典型,後者為貪逆之首,雖同朝共事,卻有所保持距離。


鄧海春


我們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瞭解到,劉墉與和珅是一對冤家對頭,雖然真實歷史不是這麼回事,在歷史上劉墉年齡比和珅大,但官職和資歷不如和珅,和珅像一個年輕有為的中青領導,而劉墉更像久經官場的“老油條”,二人沒有針鋒相對的死磕,而是相互欣賞。

在電視劇中,人們更樂見劉墉鬥贏和珅,這是人們樸實的愛恨觀念。本題也是這樣的故事,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天傍晚時分,乾隆爺吃罷晚宴出了太和殿溜達,走到午門時,發現右側養心殿一段路破敗不堪,墊在路上大青石板經雨水的沖刷變得高低不平,小石子鬆動,用腳一踢能飛出老遠。路旁的石像變得面目全非。乾隆爺皺緊了眉頭,心想:“我大清乃萬邦之主,從祖上接手基業以來,吾無時無刻都在維護國家的尊嚴,這段路如此破敗不堪,要是讓朝貢的外國使臣看到,豈不是丟大清的臉嗎?”

乾隆是最愛面子最有虛榮心的一位皇帝。他再沒有心思溜達匆匆回府了。

第二天一上朝,乾隆就把昨天看到的情況一說,話音剛落,和珅點頭哈腰的出班奏道“惹皇上龍顏不悅是微臣之罪,臣最該萬死”。

和珅當時是軍機大臣,是乾隆的紅人,我們都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但是和珅聰明,知道如何來錢,乾隆喜歡遊山玩水,和珅通過許多非正常渠道為乾隆提供了經費,別以為是皇帝就可為所欲為,不是正當消費國庫也是不報銷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這個道理。



乾隆聽後對和珅說:“其實這不是你的責任,不必自責。”和珅一聽,打蛇順杆爬,急忙說“微臣願意承擔重修這段路的工作。”“那就有勞和愛卿了,多多受累!”乾隆說道。

“這段路一定要修成樣板路”和愛卿,錢不是問題,面子要緊,在外國人面前,咱丟不起這個人!乾隆囑咐道。“皇上放心吧,我辦事你難道不知道嗎?”和珅得意的說。旁邊的劉墉拱了拱羅鍋腰,乾咳了兩聲。

乾隆好像突然想起來了問和珅,“和愛卿重修這段路需要多少銀子啊?”和珅故作思索狀,然後說:“精打細算也得15萬兩文銀。”好吧,我讓戶部給你撥十五萬兩銀子,但是必須要兩個月完工,荷蘭外交使者馬上要朝貢。”皇上儘管放心好了,只有提前,沒有滯後一說”和珅拍著胸脯打包票說道。這事就這麼定了,散朝。

你道和珅為什麼攬這活呢?原來他有他的想法,要想貪汙你得大修大建,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只要一動工,這裡面就有油水(腦補貪汙腐敗案例),和珅怎能不知裡面的道道?

和珅報價報的高,要15萬兩銀子,他開始內部招標,他的親信說10萬可承包,他的小舅子更狠,說5萬這活我包了。和珅把五萬給了小舅子,他貪汙了10萬修路的錢。

有人可能問,他小舅子用5萬承包豈不是虧大了?放心吧,他小舅子還能掙2萬,只用3萬就能修成,不過質量就別苛求了,說白了就是豆腐渣工程,不過他姐夫是監工和驗收人員,不怕不過關。

可以想象出,這條路根本就不是重修,而是翻新,也就是把原來的石材翻過來繼續用,小石子用水沖沖再墊上就ok了,就這麼簡單,國家的錢經過這一“洗”到了和珅的手裡了,沒操心費力十萬大洋到手,真黑啊!

和珅的小舅子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一個月就搞定了。群臣和乾隆都參觀了一番,都說修的很好,是樣板路。只有劉墉沒有說話。

為什麼群臣都附和皇上說好呢?難道群臣都不懂其中的貓膩嗎?我告訴親們,除了皇上不知道外,群臣都心知肚明,都是看在乾隆寵愛和珅的面子上,誰不識趣揭穿這一切呢?揭穿這一切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群臣這麼想,可劉墉不這麼想,如此欺瞞皇上,大清江山早晚得敗在這些人手上。思來想去劉墉有了妙計。




第二天,劉墉反穿朝服上殿了,他的舉動讓和珅捉住了把柄,和珅與劉墉不對付,急忙跑到皇上面前告狀,狀告劉墉藐視王法,不尊重皇上反穿朝服上殿,乾隆很生氣,就傳劉墉近前說明情況。

劉墉望著和珅嘿嘿冷笑,笑和珅直頭皮發麻。劉墉跪倒說:“臣反穿朝服不要緊,我一會反穿過來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過來就行的。乾隆多聰明,一聽話裡有話,知道劉墉借反穿朝服與和珅“說道說道”“和愛卿,怎麼回事?說說吧。”和珅以為自己做的事露餡了,急忙坦白了,想得到從寬處理。

和珅說道“臣該死,不該貪汙十萬銀子,我現在就退贓,御道我重新修,不要國家一分錢。乾隆這才放過了他。這就是和珅告劉墉不成,自己退回十萬銀子的故事。


秉燭讀春秋


劉墉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可以讓一向愛佔小便宜的和大人,拿出了10萬兩?其實有關於這件事情,有這兩著故事和它對應,不僅僅是劉墉把衣服倒著穿。



劉墉倒穿衣服,為何和珅拿了10萬兩?

話說乾隆皇帝這天帶著幾個大臣,在御花園裡面溜達。一邊觀賞風景,另外一邊和大臣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突然路過一條小路,發現這條小路坑坑窪窪,很久都沒有修葺了。

作為皇帝的行宮,怎麼能有這種上不了檯面的路?在皇宮裡面修路屬於後勤,也就是歸屬於內務府管轄。而內務府的總管正是和珅和大人,所以皇帝就把他叫了過來。

“和大人,你看這路坑坑窪窪,趕緊找人把他修理一下。”在這逛了沒多久,皇帝感到累了便回宮休息了。第2天早朝的時候,和珅就送上來一個摺子。

摺子裡面是有關於這次修路的預算,包括石料費、工人費等等,加起來竟然需要10萬兩。皇上養尊處優,也不知道柴米油鹽的價格,真的以為需要這麼多錢,於是大筆一揮批了。

這條路在一個月之內便完工了,和珅把這個消息報告給皇上。皇上一聽還非常高興,本來以為修條路還得半年,沒想到一個月便完工了。

但是轉眼一看,為何劉墉今天上朝把衣服穿反了?這可是朝堂之上,豈能如此的隨便?於是責備劉墉,你到底是怎麼回事?穿個衣服都能穿反。


劉墉趕緊稟告皇帝:“皇上有所不知,和大人只是把路翻了個面,就能拿到10萬兩。我尋思著今天把衣服穿反,皇上一高興說不準還能賞個兩三萬兩。”

原來和珅雖然是修路,但是根本就是搪塞行事。只是把路基翻了出來,然後把下面的石頭放到上面,稍微的打磨一下,就成為了一條新路。前前後後加起來,估計幾百兩都不到。

只是翻了個面的功夫,就從皇上這裡拿走了10萬兩。和珅聽了之後嚇出一身冷汗,趕緊跪在地上不斷的求饒。不僅把之前的10萬如數奉還,還從家裡面拿出10萬兩作為補貼。

劉墉運了幾個箱子——差點讓和珅垮掉

這一段故事是來自於《宰相劉羅鍋》當中,事情的背景是發生在劉墉掃黃打非的時候。和珅在怡紅樓認識了一位明叫吟紅的姑娘,可謂是美若天仙。

於是他讓郎世寧給吟紅畫了一幅肖像,衣服半遮半掩,充滿了誘惑的味道。劉墉竟然膽大到在朝堂之上,把這幅畫進獻給了乾隆。

乾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下朝之後就把和珅招到後面,問他這裡面的姑娘是誰?原來乾隆的香妃剛剛去世,不願意讓任何妃子侍寢。



所以和珅才想出來這種辦法,乾隆以前的妃子每次送過來都是包好被子,然後腳從下面鑽進來。哪見過如此誘惑的女子,什麼香妃不香妃的,全部拋在腦後。

然而當時劉墉和他老丈人正在主持京城內的掃黃打非,沒想到把皇帝打到了。他和他的老丈人嚇得路都走不了,劉墉的老婆給他出了主意。

可以夜審皇帝,趁著天黑看不見,隨便就糊弄過去了。當天晚上升堂,才剛剛把乾隆與和珅帶上堂來,後院突然著起了火。所有人都跑去救火,兩人趁亂逃走。

為了避免和珅與乾隆懷疑,劉墉還假裝去追了一段路。雖然後來有驚無險,但是也徹底惹怒了乾隆。再加上和珅在旁煽風點火,乾隆一生氣把劉墉貶到了江南。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劉墉用打造的十幾口箱子,裝著不知道什麼東西準備出城。但是被和珅攔了下來,十幾個箱子也都被扣了。打開之後發現,裡面竟然全部都是金條。

這一下可讓和珅樂開了花,原來劉墉的清廉都是假的。就在第2天早朝,劉墉準備做最後的告別。和珅突然把他叫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乾隆,十幾口箱子也被抬上大殿之上。


當箱子打開之後,驚呆了滿朝文武,都沒想到劉墉是這樣的人。結果劉墉隨便拿出其中兩根金條,輕輕的一碰便碎了。原來金條是假的,外面只是包了一層黃料。由於當時天黑,和珅也沒有看清楚。

結果這次輪到劉墉不樂意了,自己抬著十幾箱的金子,怎麼在和府過了一晚上,第2天全部成了土克拉。然後開始在大殿上哭喊,這個時候乾隆看出來什麼意思了。

原來劉墉被貶江南,而此時江南發生災禍,正愁著沒有錢賑災。想讓乾隆出錢,乾隆又不是很樂意。乾隆看出來劉墉的意思後,順水推舟也責備和珅。

這個時候和珅還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只好自己吃虧拿了所有的錢出來。結果就是劉墉臨走前,還坑了一把和珅。搜家的時候,和珅家裡面所有的金條都拿出來了,最後還差點沒夠十幾個大箱子。


史之策


乾隆時期,和珅在朝中掌握大權,他也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撈取利益,他的身價要比國家的收入還要多。和珅他撈錢確實是有一套,那麼他這麼瘋狂貪汙,在朝中是否會有一些人看不慣呢?


在民間是有傳說,認為劉羅鍋算是和珅的剋星,可實際上,劉墉可不是什麼善茬,他身材高大,也不是什麼駝背,他與和珅之間也不是什麼對立的關係。劉墉他是非常會為自己考慮的,他可不敢隨意去得罪和珅,好不容易成為軍機大臣,他可不願意丟了自己的官職。當時乾隆把國家也治理得非常強盛,他覺得天下太平,自己當然可以去放心享受,還有和珅幫自己撈錢處理政務,他也對國事沒有那麼上心,反而更加信任和珅。

在他這種奢華的生活中,和珅撈錢的路子就越來越多。有一次乾隆帶著大臣在花園裡面遊玩,卻看到有一條御道泥濘不堪,這裡位置非常偏僻,很少會有人過來,乾隆這次過來後,還不小心崴腳,他心裡就非常生氣,畢竟當場還有不少的大臣。


他可是要面子的人,因此他立馬就把內務府總管叫過來,御花園修路這可是內務府的事情,沒想到他們就這樣糊弄皇帝,這可是要撤職殺頭的事情,把內務府總管給嚇得夠嗆,此時和珅就主動過來,他覺得這是一個賺錢表現自己的好機會,於是他向乾隆建議,這條路讓他來負責修,乾隆當然心裡也沒有當回事,他就把修路的事情交給和珅來處理,那麼和珅他到底打算怎麼來處理修路的事情呢?他找人測算了一下這條路的修築成本,總共是需要一萬兩。

但他卻給乾隆帝報的成本是十萬兩,他表示這條路要想修好,必然是要用漢白玉鋪路,可現在手頭上沒有現成的材料,就需要從山東這些地方再運,這下成本自然就非常高。


乾隆這個人也是大手大腳,他覺得這點錢不是什麼問題,因此就很爽快就批准,結果和珅得到十萬兩的預算,他實際修路也沒有用多少,只是把原來的路面的材料當做基礎,上面隨便鋪一層漢白玉,這下路就真的修好,他從中賺取數萬白銀。這件事被劉墉知道,他心裡對和珅的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滿,於是他在乾隆過去查看修好路面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朝服給反著穿。乾隆看到他的樣子就問他為何要這麼穿,劉墉就表示和珅將露面翻了一遍就能賺取十萬兩白銀,他也想像和大人那樣賺錢,這才反著穿朝服。

和珅一聽他這麼說立馬就嚇壞了,乾隆其實心裡非常明白,不過這種修路的小事他不願意多問,和珅當然不能說自己是貪汙了這些錢,於是他就只能表示,自己經過嚴格的測算後,用最省錢的方法修好路,前後為皇帝也是剩下九萬多的白銀。


可他既然是這麼表示,那麼銀子他不可能自己拿走,就只能老實把白銀都交給皇帝,結果他這一分錢沒有撈到,還都交了罰款。從這件事能夠看到,和珅這個人確實是貪得無厭,甚至把賬都算到皇帝的頭上。

乾隆後來也沒有處理和珅,這種事情不會動搖他對和珅的信任,劉墉雖然沒有讓和珅賺錢,但他也沒有打擊到和珅。後面他該怎麼貪還是怎麼貪,那麼和珅為何能一直得到乾隆帝的信任呢?

主要是他對乾隆的那些心思非常瞭解,他可以滿足皇帝無止境的貪慾,和珅他也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可以讓皇帝去放心享受富足的生活,有和珅在手下做事,乾隆過得也是非常舒服。但乾隆這麼精明的人,他對於和珅這樣的貪官還是有數的,他沒有動和珅,只是因為和珅一直在自己的控制中,什麼時候想動他就可以把他拉下來。


貓眼觀史


在各類電視劇中,不管是劉墉還是紀曉嵐,都通過自己地聰明才智與貪官和珅鬥智鬥勇,每當和珅跌了大跟頭出醜的時候,觀眾們總是拍手稱快。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劉墉就是剛正不阿、為民做主的典型模範,而和珅就是國家的一隻蛀蟲,是貪官的集中代表。

這個故事從何而來?

關於劉墉智鬥和珅的野史可謂數不勝數,1996年上映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拿十口大木箱裝著磚頭塊成功“騙”了和珅十萬兩黃金,劉墉把這筆錢拿出來捐給了受災的安徽巡撫,拯救了江淮兩岸數百萬百姓。

而這個故事與上述電視劇片段有異曲同工之妙。話說當年乾隆吃飽了飯沒地方逛,就帶著兩個小太監換上便服準備出宮尋摸點樂子,可剛到出了乾清門還沒走到午門,御道上破爛不堪,時不時的還有碎石頭硌著乾隆的“龍足”,乾隆一看瞬間大怒,我堂堂康乾盛世,連皇宮的路都這麼不堪,這不是打我的臉嗎?

於是出遊的興致一下就全沒了,氣沖沖的又回了宮。他把管事的太監叫過來詢問情況,問為何御道會年久失修,年久失修又為何不報?說話就要打那太監的板子。

可這時候和珅來了,看到乾隆怒不可遏,靜悄悄的走過來詢問小太監原因。在得知事情真相後,也附和著罵了那個太監幾句,最後打了個圓場:“還不趕快下去,跪在這等著領賞呢?”

太監走後,和珅開始開導乾隆道:“陛下,這等小事真的不值得您動怒,萬一氣壞了,我大清豈不是天塌下來了?奴才別的本事沒有,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的忠心還是有的,您只要給我15萬兩銀子,我保證五天之內把道給您修的漂漂亮亮的,包您一眼就相中!”

乾隆一看是和愛卿,瞬間就沒了氣,“愛卿果然公忠體國,你辦事,朕還是放心的,這樣吧,你直接去國庫支15萬兩銀子,就說是朕說的!”

和珅拿到了金牌令箭,別提有多高興了,要知道,這修路的可是能把劫道的給氣死,裡面的油水和珅一想就別提有多美。

和珅拿了銀子後,果然五天之內就把路給修好了,乾隆看到和愛卿辦事如此幹練,別提有多高興了,第二天上朝還準備給和珅發一個“獎狀”。可是乾隆坐在龍椅上往下一看,就一個人很特殊,他就是劉墉,劉墉竟然將官服反過來穿。


和珅看到乾隆面露不悅,立馬就上前參了劉墉一本:“陛下,堂堂大清,劉墉反穿官服,這實在有失我大清國官員的體統,請皇帝從重發落!”

可乾隆並沒有立馬問罪,他知道劉墉平時鬼點子多,就問劉墉:“劉墉,和愛卿奏了你一本,你可有話要說?”劉墉斜眼看了和珅一眼:“陛下,臣的朝服反過來容易,可路要是翻過來就不是那麼輕易再能翻過去了。”

乾隆一聽,瞬間明白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和珅,把和珅看得渾身發毛,要說和珅能混的風生水起絕不是偶然,他立刻跪下解釋道:“陛下,奴才失職,修路的那個奴才只是把地給重新翻新了一遍,並沒有用新料,我也是剛剛才查出來,現在抄出剩餘的10萬兩,交還國庫,還請陛下治奴才失察之罪。”


乾隆其實心知肚明這10萬兩銀子到底是誰貪的,看到和珅也認罪了,便不再追究了,不過劉墉和和珅的樑子就越結越大了,乾隆也很樂意觀看他二人的鬥法。

野史的記載雖然有趣,但真實的歷史上劉墉可是出了名的“老泥鰍”,而且比和珅要大個30多歲,他基本上沒有與和珅發生過正面衝突,只不過是一個獨善其身的老好人罷了。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一日乾隆走在正陽門和午門的路上,路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走路都硌腳。於是責令何坤負責此事,並限兩個月完工。何坤這個一愛佔便宜不吃虧的主,當然不會放過這次發財的機會。上早朝時送上奏本,奏本上說路面破舊不堪,要全部換新,而且為了皇室尊貴,選用上等石料,每一塊石料都需要精心打磨,耗資巨大,預算需白銀十萬兩。乾隆聽罷,就準了。

何坤馬不停蹄的就動工了,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乾隆心想這麼快就完工了,不愧是我的得力干將,就又賞賜了一萬兩作為獎勵。


劉墉心想怎麼這麼快就弄好了,後面發現事有蹊蹺。何坤只是把路面翻了個身,再讓石匠雕刻,所以工期就縮短了很多。劉墉一心想要揭發何坤,想到了一個主意。劉墉在上早朝的時候把衣服反著穿,乾隆看了,很生氣,這眼裡還有我這個皇上嗎?劉墉連忙下跪:“啟稟皇上,臣今日反穿朝服,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了很容易被人發現,而如今有人把御道翻了個面,再請石匠略加雕刻,就中飽私囊,雖事發於眾人眼前,恐怕很難被發現吧?”乾隆是何等聰明的人,一聽就明白了。龍顏大怒,責問何坤。何坤當即撲通一聲跪下,連連求饒。乾隆責問修路用了多少銀兩,何坤只能老老實實回答用了一萬兩。聽聞下令交回貪汙銀兩,官降一級,修路費用自掏腰包!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小生聊歷史


這件事情非常具有戲劇性,並且劇情反轉很大。也是一件“偷雞不成蝕把米”,令人津津樂道鬥智鬥勇的故事。(和珅與劉墉)


我們要乾隆皇帝走路崴腳說起,一條小路差點崴了皇帝的腳,竟然花費102000兩銀子去修路!

乾隆皇帝靠著他爺爺和老爸的打拼,坐享繁華盛世。乾隆帝自然就是一個狂妄之人,揮土如金,奢侈至極。


當時的清朝,在康熙和雍正的治理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GDP處於世界第一。所以乾隆就因為一條小路崴了他的腳,竟然大花102000兩銀子去修。


一天,乾隆與和珅等大臣們在御花園春遊,風和日麗,心情大好。走著走著,他們就來到了一個既偏僻又泥濘坑窪的小路上,差點崴傷了乾隆皇帝的龍腳,乾隆帝火冒三丈。

這時,跟在後面的和珅發現這是一個極好的表現機會,於是快步走到皇帝面前,立即跪下說:


“皇上,最近內務府的人員非常繁忙,沒有注意到這條坑坑窪窪的小路,讓您受驚了。懇請皇上讓奴才修復此路!”於是乾隆皇帝答應了。


在當天晚上,和珅徹夜未眠核算了這個“大項目”的預算費用。然而內務府的核算費用是12000兩白銀。


什麼?修路預算才12000兩?和珅對這個小數目感到惱火,立即在“一”上面加了一豎,搖身一變“十”萬2000兩”。


乾隆帝看到這個10萬2000兩的預算,竟然還批准了!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給皇帝辦事也是處處想著貪點小利。和珅命令工人將原路面翻了過來,當成新的路基,緊接著就在上面鋪了一層漢白玉。

就這樣,和珅僅僅用了一個月就修好了這條路,僅僅花費了1萬兩銀子,和珅從中貪汙了差不多10萬兩白銀!皇帝去檢查修好的路時,大讚和珅辦事效率高。


劉墉是個明眼人,一看便知裡面有鬼,和珅修這條路10000兩白銀足以,甚至還有剩餘。


路修好的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一人反穿朝服。和珅見狀後,還倒打一耙,立馬跪在朝堂上狀告劉墉,說劉墉反穿朝服,是褻瀆了朝堂,褻瀆了皇上!

劉墉隨聲附和道:和大人您將一條小路反過來修了一邊,轉手得到10萬兩,我今天反穿朝服又算得了什麼呢?


和珅聽到自己的罪證被劉墉知道了,覺得已經瞞不住皇帝了,一下子撲倒在地上,嘴裡大喊“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和珅此次貪汙事發後,將自己貪汙的10萬兩全部上繳國庫。

乾隆帝大讚劉墉做得好,還特地褒獎了劉墉,又獎賞了他10件朝服,並且笑著說你下次不要再反穿了。

以上就是和珅為什麼狀告劉墉,劉墉為何反穿朝服的原因。這是一件“偷雞不成蝕把米”,令人津津樂道鬥智鬥勇的故事。


搞史人


劉墉故意將衣服反穿裡子當做表子穿,是暗中諷刺和珅為人做事表裡不一,弄虛作假欺騙乾隆皇帝。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都熟悉劇情裡面的大學士劉墉憑藉自己過人的智慧成功抱的美人歸,同時他剛正不阿的性格贏得很好的名譽。可以說劉墉為了乾隆皇帝的江山鞠躬盡瘁,全心全意。



在劇中大饞臣和珅被劉墉用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捉弄的團團轉,幾乎每次過招都偷雞不成蝕把米。而且在劇中劉墉面對和珅狡猾的算計和排擠總能見招拆招遇難成祥。


劉墉上朝故意把衣服反穿,結果被眼尖的和珅發現並向乾隆皇帝舉報其不注意形象,無視皇帝,希望乾隆能借此懲罰劉墉。沒想到最後卻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這個典故說的是在乾隆年間時期,某次乾隆皇帝心血來潮讓眾大臣陪著逛御花園,走著走著乾隆皇帝發現腳下小路崎嶇不平,走起路來特別累腳,於是就命身邊紅人和珅負責修繕道路。


修路總歸是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作為支柱,和珅就仗著乾隆皇帝的信賴,虛報預算,準備發一筆橫財,畢竟乾隆年間國家不差錢。


本來不大的工程,被和珅說成了“修白銀鋪路”,光預算大約需要十幾萬兩白銀。都知道皇家御用的哪怕是一個瓦片都是私人訂製,需要長時間準備工作。


當時和珅為了利益最大化,把鋪路的磚石挖出來沖洗乾淨,背面打磨一下反過來用,結果道路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修繕完成,乾隆為此還表揚和珅辦事效率高。



但嚴謹細緻的劉墉很快發現其中貓膩,並暗中尋訪查下。知道事情後,劉墉對和珅欺君犯上唯利是圖行為很是唾棄,於是就心生一計故意把衣服穿反讓和珅告發自己。


乾隆皇帝知道緣由後,對和珅進行口頭教育,並罰其十萬兩銀子以示懲罰。


其實在《宰相劉羅鍋》中還有類似的片段。


講的是浙江巡撫孫有道表裡不一的故事。孫有道貴為浙江巡撫,十年如一日的穿著補丁落補丁的衣服,乾隆被其表面勤儉節約的精神所感動,病賞賜他新的補服朝靴大加讚賞宣傳他的事蹟。



結果在乾隆生日期間,這位勤儉節約的浙江巡撫給乾隆送的賀禮竟然是用金子製成的帆船金光閃閃,引起乾隆皇帝的疑心,這為人和做事反差太大。


後來乾隆命劉墉親自去浙江省暗查孫有道,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位表面上穿著乞丐服的官員,背地竟是貪汙受賄的腐敗分子,其背地過的日子是人參頓白菜價日子,奢侈無比。

乾隆知道孫有道背後真面目後,這位巡撫大人的人生也走到盡頭,竟敢迷惑頂頭上司,只有死路一條。

微風之語


這是野史上寫的劉墉和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的一個故事。但真實史料上,劉墉和和珅的關係並非如此。


據史料記載,在和珅專寵於乾隆時,劉墉選擇“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雖不依附於和珅,但也不會跟和珅起正面衝突。

不過既是野史故事,那就聊一聊,圖個樂子。

話說有一天,乾隆來到午門散步,發現有條御道坑坑窪窪,覺得有失皇家體面。於是召來內務府總管和珅,讓他做出預算,限期兩個月,重新修整御道。

和珅是個大貪官,有工程做,就是一個發財的機會。於是他大肆鼓吹使用好的石料、好的工藝,工程浩大等等,忽悠乾隆撥了十萬兩白銀的工程款。


銀子到位後,和珅馬上大張旗鼓的幹了起來,不到一個月,御道就提前完工了。乾隆前去查看,道路平整光滑,直誇和珅會辦事,並重賞了和珅。

這麼大的工程,這麼快就完成了,劉墉就覺得其中肯定有鬼。於是私下暗查,果真被他發現了貓膩:原來和珅是把原來的石塊翻過來,在反面讓石匠重新雕刻了一遍,再鋪回去。

這不是欺君罔上嗎?劉墉決定揭發和珅,於是他想了一個主意。

第二天早朝,劉墉將朝服反穿進了宮殿。這很快就被眼尖的和珅發現了,這有違大清禮制啊。這整治對手的機會,和珅肯定不會放過。他馬上奏明乾隆,讓皇上治劉墉的罪。


乾隆覺得劉墉為人謹慎,按道理不應該會犯這種錯誤,於是問詢原因。

劉墉跪地奏道:“臣匆忙之中把衣服穿反了,請皇上降罪。不過如果有人把御道的石板翻過來,以次充好,欺君罔上,不知該當何罪?”

正得意洋洋的和珅,聽完劉墉的話臉色大變,慌忙跪地向乾隆皇帝請罪。乾隆一聽大怒,讓和珅退回之前所貪銀兩,並讓和珅自掏腰包重修御道。

雖然受了懲罰,但和珅心裡還暗暗高興:皇上果然夠意思,只是罰了點錢,不過錢對我來說都不是事。只是可惡的劉墉老兒,下次一定找機會好好整治他一下。



花木童說史


首先要明白問題的來歷,這個問題來自評書大話劉羅鍋,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明清兩朝的的皇帝都和玉泉山的水,有一天皇上,劉墉,和珅,去玉泉山遊覽,由於這個路是明朝修的,經過二百年的滄桑已經不好走了,皇上去一次把腰累壞了,讓和珅去重新修。撥給了十萬兩銀子。那條是石頭的,石頭要從房山運過來,那時候運石頭必須是冬天,皇上讓修路的時候是春天,單等石頭就忒一年。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想貪點錢。他就想到上面的一面壞了,地底下的一面可是好的。他就讓人跟翻餡餅似的翻了過來。皇上知道以後讓人去檢查,這些人不敢得罪和珅,就說非常好。 但是身為御史言官(中央紀委委員)的劉墉,就上奏摺舉報和珅。但是由於和珅喜歡也不在乎這些錢,就沒有批覆。第二天他就使了這一招,不是反穿朝服而是把帽子反過來。和珅就舉報他對皇上不敬,皇上問他為什麼,他特有氣勢的說了一句:“御路都能翻個,為什麼頂戴不能反”這樣一說皇上啞口無言,才讓和珅返還十萬兩銀子。因為這些錢已經屬於和珅,所以再拿出來也算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