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位護士隔離病房的50天“記憶”:從寫下遺書到成就信心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胡夢)“我曾寫下遺書給妹妹,不過當初的悲觀,不會再有了!”3月8日,湖北省中醫院婦產科護士魯紅平寫下一篇文章,紀念自己戰役50天的“記憶”。

一月中旬,省中醫院緊急成立了隔離病房,從全院抽調護理人員支援一線。魯紅平第一時間報名請戰,但她的內心其實很緊張。“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第一時間提出申請,要求去一線支援;作為一名助產士,我也很害怕,呼吸內科畢竟是個陌生的領域,特別是傳染病,怕連累家人。”她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1月19日,魯紅平下班本打算去給女兒買衣服,但剛出門就接到電話通知,晚上8點開始,到隔離病房上班。她立刻給老公和女兒買了回老家的車票。沒想到,老公竟然拒絕了她。老公對她說:“我們走了,你怎麼辦,一個人多孤單,有困難我們一起扛。”

當晚老公把車票退了。魯紅平得知後,心中五味雜陳,既“憤怒”老公不理解她的擔心,卻又欣慰,“實在想不到,平時那個木納的老公說出來的話讓人如此感動。”出門上班前,魯紅平的眼淚瞬間就控制不住了,“不知道是感動,還是對未知的恐懼,我抱著女兒哭了。”

一進入隔離病房,魯紅平傻眼了。“因為病情發展迅速,病人增加很快,防護物資也緊缺,到處是忙亂的身影。還好和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同事兩個人一起上班。但即便這樣,原計劃凌晨2點下班,可我到4點還不敢下班,反覆核對,反覆檢查,生怕做錯事,做漏事。”第一個班,讓魯紅平充滿挫敗感,回家後她躲在被窩裡哭了。

慢慢的,魯紅平適應了這種節奏的“病房生活”,但精神壓力卻在與日俱增。她在文中回憶,“在最開始的半個月裡,就沒看到出院的人。記得一天,病房裡的16床患者,前一天還能和我溝通,第二天就血氧起不來了,他比劃著告訴我,他要寫字,我馬上給他送了筆和紙,他艱難地寫下了一句話:沒救了,準備後事吧。”瞬間,魯紅平的眼淚打溼了口罩,打溼了防護服。晚上,患者去世了。

回家後,魯紅平悄悄寫了一份遺書。“我怕萬一感染了,沒有力氣寫,來不及寫。最放心不下的也就是女兒,她還那麼小,才剛滿七歲,沒有我她怎麼過啊,想來想去還是託付給她小姨,這樣我放心。”後來,這份遺書魯紅平交給了妹妹。

堅持半個月後,魯紅平的病區迎來了第一位出院病人。之後,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也加入醫院。在大家的努力下,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死亡病例越來越少。魯紅平在日常的醫療護理外,不斷給患者做生活護理,要餵飯喂水喂藥,要處理大小便,要翻身叩背,要做好心裡疏導……她的悲觀情緒也隨著出院患者的增加而越來越少。

“在這一生中,會有很多次挑戰,其實堅持了,也就成功了。這50天的堅守,是我從業十幾年來最有成就感的日子,勝利已經不遠了。”魯紅平對記者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