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夜觀《陰謀》

花了一整個夜晚的時間,把這部電影,《陰謀Conspiracy》

,一個人看完了,然後默默地坐在書房裡很久。找出來那些相應歷史片段的資料,雖然只是翻了又翻,根本看不進去。提起筆來想要寫點什麼,卻覺得無從下筆,亂糟糟的感覺就像一鍋剛剛燒開的沸水,可是為啥坐在旁邊的我去總是感到一陣陣渾身發冷呢?

夜观《阴谋》

看著窗外的天空一點點變得亮起來,過不了多久大概太陽就會從遠處的那棟樓後面冒出來了,陽光和昨天一樣灑滿視線所及之處,不過那些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呢?會不會和幾十年前一樣的黑暗呢?

這是我看過的第三部與萊茵哈德·海德里希有關的電影。第一部是《類人猿行動 Anthropoid》,第二部是《利迪策大屠殺 Lidice》,第三部就是這部《陰謀Conspiracy》。此君何德何能,為何值得幾十年後人們依然不斷把他搬上銀幕?

就是下面圖片中的這位人物。

夜观《阴谋》

萊因哈德·特里斯坦·歐根·海德里希(德語: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年3月7日-1942年6月4日),德國納粹黨黨衛隊的重要成員之一,地位僅次於希姆萊,希特勒曾一度有意培養海德里希為自己的接班人。

海德里希生於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哈雷,祖先據說有猶太血統,這對於他後來的命運簡直是一種莫大的諷刺。本人是一個金髮碧眼、身材高挑的美男子,游泳、馬術、田徑、擊劍等各項運動都擅長,少年海德里希讀書努力,他有著超強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他不僅門門科目都是最優秀,而且海德里希的音樂天賦更是突出,特別是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細膩的演奏竟能催人淚下,在鋼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

如果不是後來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也許這個世界會多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而不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金髮野獸”、“鐵石心腸的人”、“納粹的斬首官”、“死亡的追隨者”、“納粹魔王”,“第三帝國的黑王子”。

夜观《阴谋》

海德里希於1931年6月加入納粹黨與黨衛軍,1932年7月接掌黨衛軍安全部門,成為海因裡希·希姆萊的得力助手。1936年起領導“安全警察”,1939年安全部門、安全警察與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組織整併成為新設立的國家安全總局,由海德里希出任局長。海德里希本人工作態度積極,且能力超強,但並沒有其他納粹高官般的權力慾,因此深得希特勒信任。1941年他便成為黨衛隊的全國總指揮,1941年7月受赫爾曼·戈林委託,執行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期間由他主持的“萬湖會議”(1942年1月20日),一場確立如何高效,合法,快速消滅猶太人的會議便是《陰謀Conspiracy》的背景。

夜观《阴谋》

1942年5月27日晚間的類猿人行動中,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遭遇兩名英國派遣的捷克傘兵持手榴彈與衝鋒槍攻擊而身負重傷,延至6月4日不治。希特勒親自主持海德里希的喪禮,稱呼他為“擁有鋼鐵之心的男人”,並追授“德意志勳章”,其遺體歸葬於柏林後,希特勒為了替其報仇,下令對捷克的相關地區展開毀滅性的破壞與殺戮,其中利迪策村就是最有名的案例。黨衛軍第七武裝山地師“歐根親王”師藉口利迪策村包庇刺客,將利迪策村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全部槍決、172名婦女和難以統計的兒童則被送進集中營作為懲罰,總計整個報復行動造成兩千至五千人死亡,納粹一度企圖把利迪策村從地圖上抹去。戰後,捷克政府在利迪策村修建了墓碑以紀念那些無辜的死難者,利迪策慘案也成為後來國際兒童節的淵源,因為慘案中有88名兒童被殺,而剛出生的嬰兒就被強行送到德國家庭收養。

這就是另外兩部電影《類人猿行動 Anthropoid》和《利迪策大屠殺 Lidice》的來源。

夜观《阴谋》

回到本片。

作為執行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前最重要的一次會議,萬湖會議的會議室就是本片的唯一場景,與會人物除了前面提及的海德里希,還有來自德國陸軍,黨衛軍,外交部,波蘭總督府的各方頭頭腦腦,匯聚一堂。那麼對於導演來說,狹小空間內的群戲其實非常非常難拍的,不信你去問問《十二公民》,《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導演。

既要保證面面俱到,又要保證重點突出,如何調度,如何取捨,彼此之間如何聯繫,鋪墊,相互策應,更不要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發生在狹小空間之內,端的是螺螄殼裡做道場,需要一番好手藝。

不得不說,導演這活兒幹得真不賴,有血有肉,有輕有重,加上一眾演員的精彩演出,使得今日的我們能夠得窺當年在這間屋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這些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一面喝著紅酒,吃著牛排,聽著音樂,談笑之間就決定了另外幾百萬人的生命,以所謂的正義之名,當然這個正義是法西斯納粹的正義。

夜观《阴谋》

這間屋子裡面的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都是罪該萬死,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不過就算是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匯聚在一起,彼此之間也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演員和角色是兩碼事,一個演員演的越好,說明他把角色刻畫的越生動,然後會激起觀眾對於角色本身的更加痛恨,而當這種痛恨和對於演員本身精湛演技的敬佩組合在一起之後,會讓觀眾恍惚之間有那麼一點點略帶錯亂的彆扭。

其中有三場戲印象特別深刻。

科林·菲斯飾演的律師,尤其是那一大段引經據典,氣勢磅礴的演講,有那麼一瞬間,讓人想起了《國王的演講》。大神出眾的臺詞功力,結合劇情調動情緒的能力,以及屬於他個人招牌式的表演,一時間氣場全開。從角色上講,他是全場唯一一個敢於並且能夠當面硬撼海德里希的人物,從演員上講,科林·菲斯就是科林·菲斯,無話可說。

夜观《阴谋》

肯尼思·布拉納 Kenneth Branagh扮演的萊因哈特·海德里希無疑是全片最核心的人物,從他的姍姍來遲以便彰顯自己的威壓,到在會議室裡舌戰群雄,或以勢凌人,正面硬剛,或合縱連橫,借力打力,或循循善誘,分化瓦解,思路之清爽,反應之敏捷,言辭之犀利,氣勢之逼人,確實當得起“完美”二字。這種帶給觀眾的震撼到了什麼程度呢?幾乎要忘記了他的政治立場以及這場會議的目的,這是其一;難怪希特勒會挑選他作為第三帝國的接班人,這是其二;如果把他在這場會議中的表演重新剪輯一下,作為企業培訓教材,比如“教你怎麼開會”,“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說服對方”,“怎麼做一個霸道總裁?”,絕對是形象生動,包教包會啊。

夜观《阴谋》

這麼一次意義重大,關係複雜,黨派林立的會議,想必組織起來不那麼容易吧?那麼就看看艾希曼的會議組織能力吧。對,就是那個艾希曼。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6月1日),納粹黨衛軍高官,萬湖會議的組織者,會議之後被任命為中校,負責協助海德里希執行針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在海德里希遇刺之後,更是成為在猶太人大屠殺中承擔”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稱為“死刑執行者”。在電影中的萬湖會議上,艾希曼低調,內斂,沉著,穩定,事無鉅細,思維之縝密,行動之果斷,該出現的地方一定會出現,不該出現的時候必然悄然隱去,堪稱既敬業又職業的楷模。

夜观《阴谋》

除此之外,諸多配角亦然各有精彩之處,令人影響深刻。

作為一個觀眾,觀看這麼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可以純粹的享受表演的樂趣,無疑是非常過癮的,以至於看完之後,久久回味,欲罷不能。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在瞭解此次會議的前因後果之後,尤其是聯想到短短几個小時的會議,就決定了隨後數年內上百萬猶太人的命運,包括如何定義猶太人,如何進行權力分配和工作安排,什麼樣的屠殺方式才是最經濟有效且高效快速的,具體的時間表又將如何制定,彼此之間既要分工合作又要爭權奪利,一邊是血淋林的人類命運,一方面是如同鐘錶般精確,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執行工作,彼此交織之下帶來的衝擊無疑是雙重的。

夜观《阴谋》

而且,雖然片中各方都是暗懷鬼胎,但是這種分歧只是存在於執行層面以及如何在這一場世紀大屠殺中如何為自己撈取更多的政治資本,他們對於最終解決猶太人方案的初衷並沒有任何疑問,反而在會議之初就達成了高度統一的認知。為了謀求所謂的最大生存空間,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舉起屠刀,如果從單獨的個體來看,這無疑是一種犯罪,但是如果從一個政府的統治來看呢,似乎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如果我們再向更深處推進一步呢?假如看看身邊的這個世界,在距離萬湖會議七十七年之後,看看那些冰層之下暗流湧動的危機,是不是該多那麼一點點警惕呢?

夜观《阴谋》

說不定,惡魔並沒有走遠。說不定,昨日就是會重現。要知道,世間多少罪惡,都是假借正義之名而行!這樣的電影看著才過癮啊!《至暗時刻Darkest Hour》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看到煙:《至愛梵高》一個老混蛋是如何煉成的?《老獸》愛如潮水,永不停歇:《相愛相親》《一念無明》,到底有多好?愛,尊嚴,以及最後的死亡:《愛在記憶消逝前》所謂讀書,不過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已:《無問西東》世界上每多一個人看過這部電影,這個世界的未來就多一分希望:《V字仇殺隊》從《E.T.》到《頭號玩家》,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哀莫大於心死:《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才過了十年,難道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嘛?《監守自盜Inside Jo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