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如果你是北漂一族,每天在這個偌大的城市來回奔波。每天擠完公交,擠地鐵,很辛苦,但你的夢想就是在這個城市生根發芽。

你認識一個朋友,他家裡有錢有勢,可以幫你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半年之後,你就能夠擁有北京戶口。代價就是你要當他的顧問,就是幫他擺平各種麻煩的那個人,你願意嗎?

2019年年底,有一部電影就講述了跟這個差不多的故事,名叫《半個喜劇》,講的就是關於幾個年輕人,在面對愛情、友情和未來,他們有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處世態度,從中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年輕人內心的困惑。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這部電影是前兩年大火的《驢得水》原班人馬操刀製作的,導演是周申和劉露,而任素汐是第一女主角,這樣一個鐵三角的組合。

《半部喜劇》講的是小人物的故事,這部影片想打破的是,現在社會對成年人只關注利益的刻板印象。

《半個喜劇》看似講的是愛情,其實講的是選擇

莫默是個北京女孩,她遇見了高中時期喜歡自己的男孩鄭多多。這男孩知道她要過生日了,就請她到自己家裡吃飯。

她到了鄭多多家裡,鄭多多還在跟另一個女孩睡覺。除了這個女孩,鄭多多還有一個未婚妻,並且再過一個月,他們就要結婚了。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莫默看到這樣的情況,非常生氣,穿上鞋子就準備回家。

可鄭多多是個能言善辯的情場高手,他把床上的女孩說成是室友孫同的女朋友,以此藉口來騙莫默。孫同,就是暫時借住在鄭多多家的室友,也是一個經常在鄭多多屁股後,給他擦屁股的“私人顧問”。

沒成想,原本說好幾天之後才回來的孫同,提前回來了。孫同的媽媽,也來看自己的兒子了。

陰差陽錯的,莫默跟孫同以及孫同的媽媽打了照面,還彼此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

鄭多多和莫默非常自然地發生了關係,莫默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卻不知她只是鄭多多初中時期暗戀的對象,鄭多多想要在婚前完結的願望而已。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蔡加尼克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沒有完成的事情,比對已經完成的事情,記憶更深刻,這是因為人都有有始有終的驅動力。而鄭多多對莫默的感情,就是受此驅動。

當莫默第二天醒來,看到了鄭多多的未婚妻,知道了鄭多多即將結婚的事實時,她崩潰了。她感覺自己太蠢了,29歲的年齡還被比自己小的男孩給騙了。她在孫同面前失聲痛哭,而此時孫同正在錄一首小樣,這首歌是要發給一個音樂製作人的。

歌名是《我不是我》,和莫默當時的遭遇結合起來,激發起了孫同內心的善良和愛,讓他對這個女孩產生了感情。

可一邊是自認為最好的哥們,另一邊是30年來自己第一次剋制不住想要保護的女孩,他想奮不顧身的去愛,可他又明白這份愛情,可能會讓他和鄭多多七年的“友誼”消耗殆盡。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除此之外,鄭多多拜託自己父親給孫同找的工作,以及半年之後能夠落下戶口,這些利益都要被收回。

面對這樣的兩難選擇,他糾結不已,整個人在不斷地在被拉扯著。最終他選擇做個真正的人,愛自己想愛的人,而他的未來他也決定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戲中的三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都是為了激化孫同內心的矛盾

鄭多多,一個富家子弟,對感情不懂得從一而終,而是見一個愛一個,因此給自己招來了不少麻煩。他仗著自己父親是一個大公司的副總,把個性懦弱的孫同當成自己的侍從,幫他追女孩,幫他處理和女友之間的矛盾,就連結婚相關的事情,很多都是孫同在幫他代理著。

他最大的問題是,只要是他碰過的女孩,別人都不能碰,特別是自己的哥們。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孫同媽媽,她希望這個復讀三年考到北京的兒子能好,她是那種付出型的母親,幾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幫助孩子身上。沒事就去北京給孩子洗衣服,整理房間,兒子找到工作,還從老家帶了好多的地方特產孝敬領導。

對於幫助自己兒子找到工作的多多,她當作“貴人”一樣對待,託人到香港買昂貴的禮物,對多多是能順著,絕對不會擰著。在她眼中孫同沒有多多的幫助,就活不下去。

莫默,一個家境非常不錯的北京女孩,29歲,她期待愛情,拒絕相親。她內心有非常清晰的原則,她不說謊,也不會接受別人說謊的行為,她對一切正義的事情,就堅決執行著。連她銀行的行長,找她替一個客戶加塞,她都不會給面子。

莫默知道這個成年人的規則,但她內心不願意變得世俗,她想按照自己的原則去和世界碰撞。她是個稜角分明,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人。

在莫默沒有出現之前,鄭多多和孫同的媽媽是孫同的大半個天空,他們兩個是推動孫同走向現實的幕後黑手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鄭多多是個自視清高的人,他不斷送孫同東西,包括戶口、工作。但也不斷要求孫同付出著,比如幫他在未婚妻之間打掩護,抑或是兩個人鬧矛盾,就找孫同當傳話筒。

而孫同媽媽,她是兒子夢想的無條件支持者,她想讓兒子快速在北京落戶,還沒有真正落戶就已經計劃好給他買房子。

莫默跟孫同世界裡的人不同,她說話直接,為人爽朗,她不委曲求全,她不撒謊,不認同社會的那些潛規則。如果說她的世界是白色的,那麼孫同的世界就是完全相反的黑色。

莫默和孫同的相遇,把他多年來建立的三觀摧毀殆盡,莫默的直接和正直,孫同內心也有,可他為了滿足自己階段性的目標,被他埋在了心底。

莫默的出現,讓孫同內心的矛盾激化,到底是該遵守內心的原則,還是順應這個世界的規則?

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孫同高考了3次,考到了北京的大學,都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儘管這部電影弱化了夢想的分量,我們依然能夠看出孫同對北京這個城市是依戀著的。

命運安排他認識了鄭多多,並且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這個朋友對他其實並不算太差,只不過也逃不出成年人講利益的模式。

兩個人本科研究生在一起七年了,鄭多多拜託父親,給孫同安排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戶口問題也順帶幫他解決了,還讓他住在自己家裡。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在這段關係中,兩個人各取所需,儘管友情有一定的分量,但更多時候是相互利用。

孫同對多多一定有感恩戴德的供著,畢竟好工作,落戶這兩件事都是多多給的,他知道這樣達成目標的方式不夠光明磊落,也讓自己站不直。只是他習慣了向現實妥協,畢竟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他想要的東西太難了。

當內心的原則遇上現實,之所以我們難以“從心”,其實跟人類本身的一個bug有關,用萬維鋼老師的話說是,壞比好重要,用心理學上的詞概括就是厭惡損失

心理學家發現,人厭惡的並不是損失本身,而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感受,這種感受是自動化反應的,是人無意識種做出的選擇。

在《象與騎象人》中喬納森.海特認為:

人類的心理對壞事的反應要比好事的反應更快、更強烈、更持久。人類的心理就是會主動去搜尋並回應危脅、侵犯以及挫敗,所以我們沒辦法強迫自己從好的角度看事情。

神經科學家發現,人的行為受兩種相反的動機系統控制,趨近系統和逃避系統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趨近系統就是“我想要”的力量,它會引發正面情緒和反應。逃避系統引發的消極情緒反應,讓人產生逃避或是撤離的想法。

逃避系統總是在第一時間得到情報,因為控制逃避系統的是杏仁核,杏仁核直接連接腦幹中啟動“戰鬥或是逃跑反應”,這個系統一旦啟動,身體就進入紅色警戒。

孫同是研究生畢業,又能唱歌,又能寫歌。按理說,用他真實的實力,他也應該能夠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假如他用對方法,足夠努力,工作上一定能有不錯的發展。

倘若加上幸運,他寫的歌被音樂製作人買走了,或是自己出專輯,他的未來不會太差。

只是人就是這樣,已經握在自己手中的東西,就是難以放手。他寧願違背原則,寧願撒謊騙人,也要護著賜予自己戶口和工作的多多。

靠財富、名望和地位,並不能真的幫人找到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活出自己的滿意

孫同在鄭多多的婚禮上,拆穿了鄭多多的濫情行為,還跟鄭多多打了一架,他對著公司的副總,也就是鄭多多的爸爸說:我話還沒說完,你沒聽見嗎

放在以前,他根本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敢頂撞鄭多多和多多的爸爸。

他之前考慮母親的感受,考慮了多多的感受,考慮了高璐的感受,卻唯獨忘了自己是什麼感受,自己又想怎樣選擇。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人生中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沒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的座標體系不同,其實我們追求的幸福,就是活出自己的滿意,畢竟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著的。

想要活出自己的滿意,至少要做到以下這些事:

首先,100%的堅持自己的原則,永遠比98%的堅持更有效

莫默就是那個100%堅持自己原則的人,就連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找她幫忙,她都不會破例。因為破例這事,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有很大的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無數次。

就像是莫默說孫同的話:

幹一次這種事,就會幹一輩子這種事,今天你能為了工作,明天就能為了升官,後天為了孩子上學,你會永遠為你自己做出噁心的事找藉口。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就像《聞香識女人》中,那個上高中的男孩查理,他碰上了幾個同學準備戲弄校長的行為。校長承諾他,只要他說出哪些同學在惡作劇,他就能夠被報送到哈佛大學。面對這樣的誘惑,他內心動搖過,但他知道他不能違背自己的原則,無論如何都不能說,這是他的底線。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說到:

如果你從未越界,那麼道德界限就足夠強大;如果你破例一次,那麼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其次,想要得到某樣東西,先要讓自己配得上它

這是查理.芒格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他很小就懂得這個道理,也因此這一生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享受生活。

這世界上,確實有一些看起來可以不勞而獲獲得財富的方法,可背後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孫同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不錯的工作,加上認真寫歌,他的未來不會太差,並且憑藉著自己的雙手獲得財富,才用這些財富去換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只有這樣才最踏實。

最後,敢於放棄沉沒成本,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孫同前半生中,是一個老好人,在酒吧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在公司對每個人都和和氣氣,對朋友永遠自己吃虧,這樣的人生又怎麼能算完整呢,老好人其實最不招人待見。

《半個喜劇》:當內心的原則遇到現實,我們為何難“從心”

看似每個人都對你很和氣,不過轉過身來,沒有人會在真正重要的時刻記得你。

過往的自己,曾經建立起來的老好人的人設,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敢愛敢恨的人,才是特點鮮明的人,老好人的人設沒啥好,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成為一個跟別人不同,能自由選擇的人。即使因為做自己被別人討厭了,也依然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

《半個喜劇》,看似荒誕的劇情背後,給不同的觀眾不同的感受,畢竟孫同面臨的選擇,我們曾經或多或少也經歷過,也許我們迷失過,走丟過,但最終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回自己想要走的路。

在看這部戲的導演劉露,接受媒體的訪談時說到:

我們希望的就是讓更多像孫同這樣徘徊的人看到,你選擇堅守底線,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是有出路的。

人,總要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成長,不斷重塑自我,讓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參考資料:

《象與騎象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