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導彈也能打游擊!不信你來看

礪劍春秋 | 導彈也能打游擊!不信你來看

講述礪劍故事,弘揚礪劍精神。小“火”伴們,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導彈打游擊》。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東風3號”導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生產的液體核導彈,是第二炮兵第一代主戰武器裝備,為支撐我國大國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我國核導彈武器保持作戰能力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被譽為支撐共和國核大國地位的“功勳彈”。

1971年,東北長白山密林裡,某基地司令員尹南軒在拉練途中,突然將工程師張自然叫到駐訓場,提出“如果行軍途中突然接到作戰命令怎麼辦”的問題,令在場所有人陷入沉思:把部隊拉回到固定陣地去,恐怕已經不可能,就地執行發射任務,臨時構築發射水泥基座,也來不及。

隨後,老將軍創新性地將游擊戰思想應用於戰略導彈部隊,提出研製機動發射基座的構想。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如今,戰略導彈機動發射已經成為常態。可在40多年前,機動發射技術是前沿技術,在國內尚屬空白,設計製作難度極高,而且事關重大,一旦導彈發射出現問題,後果難以想象。

看到張自然顧慮很深,尹司令員當即勉勵他大膽幹、不要怕,一番懇切的肺腑之言打動了在場所有人,也給張自然巨大的信心和勇氣,當場受領了任務,決心一定要堅決完成!

很快,基地成立了以錢貴副參謀長為負責人的技術攻關小組,張自然任總工程師。

受領任務後,所有人第一個動作就是投入理論預研,瞭解掌握鋼板基座需要滿足的技術指標。在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後,他們多次召集科研人員舉行座談會、“諸葛會”,深入研究技術資料,反覆對設計內容提出修改意見。

為了把鋼板基座設計得更加科學合理,張總工程師一開始就投入巨大精力在圖紙的繪製、參數的計算上。他不僅起早貪黑爭分奪秒,還把一年一度的探親假用於四處拜師求教,訪問專家學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繪製出了8種50多張草圖,經過反覆的對比和篩選後,終於選定了最佳的方案。

當時正值“文革”期間,地方上很多工廠都受到一定的衝擊。這時候,如何將圖紙生產為成品,又成為擺在張自然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他們先後找了10多個單位竟沒有一家能夠達到製造要求,要麼是工廠無法生產標準要求如此高的工件,要麼是缺少合適的材料。

正當張總工程師等人為鋼板基座的生產問題發愁時,尹司令員從大連傳來了喜訊——生產單位找到了!原來,他因心臟病發作在大連住院期間,幫助找到了合適的廠家。正是憑著這種上下齊心、協力攻關的勁頭,他們一步步完成了鋼板基座的研製工作。

1972年,第一塊碳素鑄鋼件(ZG25)鋼板基座在大連工礦車輛廠鑄造;1973年,相關配件在通化鋼廠加工完成,併成功進行等效靜載試驗;1974年,首次“202”初級點火試驗成功;1975年,第二次點火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77年3月26日,是一個讓所有參與此項設計工作者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將使用鑄鋼型鋼板發射基座首次進行導彈發射。擔負這一光榮任務的是80403部隊三營。

發射前,營長趙書月對官兵反覆講解新型發射基座的科學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但發射場上的氣氛依舊異常緊張,操作人員和參觀人員都捏著一把汗,生怕導彈發射出現什麼差錯。

作為主要設計者的張總工程師更是如此,程序每推進一步,他的心就

緊張一分,進入30分鐘發射倒計時的時候,他的心都吊在嗓子眼上了。

當其他人員撤離發射場時,他卻主動要求留在距發射臺僅有50米的掩體內——他要近距離仔細地觀察發射時鋼板基座的變化。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點火!”隨著啟動活門的打開,剎那間,導彈如蛟龍出海般衝出鋼板基座,按預定軌道飛向目標,發射場上頓時歡聲雷動。看到發射基座完好如初地靜臥在原處,張總工程師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癱倒在了椅子上。

試驗發射成功之後,鋼板基座獲得了當年的第二炮兵科技成果獎。在隨後的實踐中,它的承載力、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各項性能不斷得到優化提升。在“83-01”演習和“304”任務中,裝配有鋼板基座的導彈車分別發射了一枚“202”和“203”導彈,發射圓滿成功。

在“83-01”演習中導彈成功發射後,軍委楊尚昆副主席專門接見了鋼板基座主要設計者張自然,親切同他握手,並給予高度讚揚,鼓勵他繼續為導彈事業貢獻力量。

練兵備戰沒有休止符,戰鬥力生成永遠在路上。為進一步提升“東3”導彈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生存能力,滿足現代戰爭需求,如何減少發射準備時間成了當時研究探索的重點。

1980年10月,基地官兵按照2小時發射程序,僅用幾分鐘,成功發射一枚“東3”導彈,創造了二炮同型號導彈發射時間最短的歷史記錄。

此後,基地又開始著手解決“東3”導彈的正規化訓練問題。雖然部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訓練計劃、訓練方法、考核標準,但沒有一套固定於紙面的權威教範作依據,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統一的標準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形、走了樣。

1983年,新年鞭炮聲的餘響未盡,“東3”導彈的實裝操作教範編寫工作已經開始。

在基地編寫組成員的努力下,經過軍事現場會實踐的檢驗,7月11日,長達60萬字的《“203”導彈實裝操作教範》終於完成。

這套教範得到了二炮首長的充分認可,後又在各大單位徵求意見,反覆推敲,最終成為火箭軍部隊訓練史上第一部正式頒發的實裝操作教範。

現在,老一輩只要回憶起那個時代,就會叨唸“東3”導彈這個功勳彈,它伴隨著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為共和國建立了永載史冊的功勳。

用導彈打游擊,反映了戰略導彈部隊官兵立足既有技術條件探索創新訓法戰法、隨時準備打仗的使命擔當,時至今日,對於我們紮實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全面提升火箭軍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砺剑春秋 | 导弹也能打游击!不信你来看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813 期

監製:毛勳正

主編:吳 浩

播音:楊惠惠

郵箱:zghjjt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