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在景德鎮,"珠山八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於愛好收藏近代瓷器的人來說,珠山八友瓷板畫可謂是十分珍貴的。甚至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少收藏者熱衷於收藏他們的作品。王琦,作為珠山八友之首發起人,也經歷過艱苦歲月。他從最底層的環境中,以頑強奮鬥精神,以過人的才華以及豁達大度的人格力量逐漸成長為瓷畫大師。王琦的一生,究竟有哪些傳奇故事呢?今天,就讓小編為你解密王琦的傳奇人生。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樊欣野-《今日月圓》珠山八友團圓圖


▼曾以捏麵人維持生計,師從鄧碧珊後走上瓷藝之路

王琦(1886--1933),字碧珍,別號陶迷道人。祖籍安徽,1884年出生於江西省新建縣一個貧困家庭。王琦自幼家貧,少年時代學捏麵人餬口謀生。在走街串巷捏麵人的同時,看到這個以瓷業為主的景德鎮造就了許多繪瓷的能工巧匠、藝人、藝術家……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王琦有著巨大的震撼力。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而捏麵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與陶瓷藝術有著許多相通之處,捏麵人所練就的造型能力,可用到陶瓷藝術上。在此同時,王琦認識了以畫瓷像而出名的前清秀才鄧碧珊。比他大十歲的鄧碧珊收納他為弟子。王琦師從鄧碧珊之後,不但向他學習彩繪瓷像,而且也向他學詩文、書法等,從此走上了從藝的道路,開始了一個出色藝術家的攀登歷程。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王琦捏麵人練就的造型能力,使他在彩繪瓷像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從他留下為數不多的瓷像畫中,不但可以看到他對人物面部結構的深刻理解,素描關係的生動把握,以及他準確、生動、自然的造型能力和表現技巧,這方面已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鄧碧珊。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1916年,浮樑縣知事陳安,為萄訇齋題了一塊"神乎技矣"之匾,令王琦名聲大噪。然而,王琦的技藝之精進和出名,並末影響他和鄧碧珊的關係。相反,他們自此以後,不但是師徒關係,也是極為親密的朋友關係。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浮樑縣知事陳安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從名人畫中學取筆墨精髓,作品首用西畫手法

王琦來到景德鎮後,一方面以畫瓷像謀生,另一方面又努力鑽研文人畫和粉彩人物畫,並受到當時海派名家錢慧安的影響。從其所畫的《三國故事》粉彩瓷板畫人物看,他那時的彩繪技法還不夠成熟,填色也有"生"味。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三國人物故事(局部)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錢慧安先生


1916年王琦與同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同往上海看名家畫作,遂使眼界大開。王琦對"揚州八怪"中的黃慎推崇備至。黃慎奔放的畫風、流暢的筆法以及以草書入畫的力度和放達,讓王琦傾倒。為此他從黃慎的畫中吸取筆墨之精髓,

一改畫風,從此真正走上了瓷上文人畫的藝術之路。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民國-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粉彩三叟圖瓶(局部)


1921年至1924年間,王琦的藝術特色和風格開始形成。例如瓷板畫《鍾馗圖》,不但人物造型生動,表情極富傳說中的鐘馗之個性特徵,而且鍾馗與小鬼的形象結構,畫得也頗具體積感。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王琦粉彩人物的表現手法,並非是瓷像畫中的光影關係,而是對人物的體積和結構深刻認識後的生動運用。從筆墨特點來看,王琦的人物畫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首用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光影富於變化,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被後世稱為"西畫頭子"。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王琦伯樂相馬圖中堂瓷板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王琦粉彩劉海戲金蟾瓷板


此時王琦已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徵:線條放達而又疏鬆,尤其中鋒用筆比黃慎的衣紋線條更有力度和厚度,也更為概括。王琦深知自己的文化根基薄弱,這時的瓷繪作品多題窮款。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文化修養和書法水平得到提高,王琦才開始在自己的瓷繪作品中有長篇題詩和落款。他草書學黃慎和懷素的瀟灑有力度,詩作的質樸和韻味,都為瓷繪作品增色不少。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觀畫品藝圖(局部) 民國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功成民初瓷畫三大名家之一,後為"珠山八友"領軍人物

王琦早年捏過泥人,有很強的造型能力,來景德鎮後又拜鄧碧珊為師,學習過肖像瓷板畫,對人物的面部表情把握準確。清末民初,景德鎮藝人有在琺琅彩上仿西洋畫和朗士寧的作品,西洋頭像由暗到明的層層渲染,以強調人物的立體感和質量感。無論是捏泥人的經歷還是畫瓷像的經歷都使王琦在繪畫藝術上受益匪淺。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民國-王琦 粉彩人物紋方形人物筆筒

由於王琦非同尋常的天賦和凝聚力,在20世紀20年代,他漸漸成了景德鎮瓷藝界的核心人物,與汪曉棠、潘陶宇並稱為民國初年瓷畫三大名家。1922年景德鎮成立瓷業美術社,王琦和汪曉棠被推選為副社長。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民國-王琦《梅妻鶴子》人物紋粉彩瓶

同時,由於王琦的收入漸漸豐厚,他在景德鎮東門頭自建了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和畫室,其中數間專供畫友作畫、住宿。經濟困難的畫友向他借錢,他都慷慨解囊,從不問及還錢之事。王琦常對他妻子熊仕堂說:"他們有錢,自然會還,無錢也不必去討……"由此可見,王琦為人的仗義大方。正因為如此,其周圍能團結一批技藝精湛的藝人、藝術家。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明清至民國時期景德鎮地圖

1928年,王琦接受了一套八條屏瓷板畫的訂貨,便邀請了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等七位名家共同創作。在王琦的倡導下,確立此後農曆每月十五大家聚會一次,在一起研討詩文、繪畫,切磋瓷畫技藝,故名"月圓會"。"珠山"是古代景德鎮的象徵,故八人雅稱"珠山八友"。王琦被推舉為"珠山八友"之首。

這個團體延續了多年,直到王琦去世,還有一段時間的延續,並對景德鎮的瓷藝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珠山八友月圓會款識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民國王琦-笑口彌勒佛


王琦晚年的作品己深得黃慎筆意精髓,黃慎作畫以書入法,用筆自由奔放,氣勢豪邁,達到了書即畫、畫即詩的藝術境界。而陶瓷與國畫在材質上雖有不同,但王琦卻能做到殊途同歸,應該是他已將此法爛熟於胸的結果。王琦和黃慎在人物造型上雖有不同,如黃慎的簡筆法使用較多,衣紋的處理往往由"飄飛斷逸"的線條組合而成人物的動態,寥寥數筆就能表達人物的立體感,這正是黃慎筆精墨精的精髓所在,王琦把他繼承過來又結合自己不放棄對人物臉部明暗烘托的優勢,以達到盡善盡美的藝術效果。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他傾注於筆端,畢生情感刻畫在瓷上 | 王琦

1937年,王琦去世,享年53歲。2011年1月22日,由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徵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王琦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