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根据新批评者的文本细读理论,《京华烟云》中的银屏生性刚强固执,颇具活力和算计性。她想尽一切办法想嫁给姚体仁,但她最终还是上吊自杀了,因为姚体仁的母亲暂时抓住了她的孩子。她的行为与她的性格不一致,缺乏内在的逻辑连续性,这导致文本出现裂缝。这揭示了林语堂潜意识中对母系家庭伦理和传统婚姻爱情观的认同和尊重。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尽管林语堂最后明确表示他同情银屏:“银屏是个好女人吗?是的,世界上有坏女人吗?只要环境状况稍有变化,银屏在生活中就会和木兰的母亲占据同样的地位——一个富裕家庭的女主人,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以及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人选。”

林语堂在银屏身上展现的家庭文化观念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性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形象,另一方面,他又崇尚贤妻良母式的男主外女主内婚姻。

一、卑微的奴婢形象

1.角色定位,突出女性地位

银屏在姚家是个很小的角色,是大少爷体仁先生的贴身女仆。最初的命运是为年轻的主人服务,成年后完成自己的使命,即结婚。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爱上了这位年轻的少爷。然而,他们的感情在那个时代是不被允许的。她处于社会的底层,会反抗外界的压迫,但她也有妥协的奴性。这里便是林语堂一开始对于女性的定位——婚姻是必要的。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2.强调妻子的性别角色

银屏是最叛逆的,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她有着渴望加入上层阶级的强烈愿望,并且愿意为之而去付出。她的反抗也是最接近成功和最强烈的,她爱体仁,渴望嫁给体仁,即使她只能得到一妻半妾的身份。她的悲剧背后是她不可磨灭的奴性意识,正是这个社会的悲剧造就了她的悲剧命运。而林语堂赋予银屏的是充满现代化的独立女性反抗行为,他将当时的封建阶级地位撼动。

3.现代化的女性价值意义

银屏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她的改变实际上是从爱开始的,爱是伟大而纯洁的。在追求体仁的过程中,她在深厚友谊的基础上勇敢而理智地战斗。她没有两位姚太太的地位,没有姚先生从小为她们创造的学习机会,没有她们出众的外表,更没有一个公平的社会可以依靠。

她只是个女仆,只能依靠一个虎头蛇尾的主人——姚体仁。但是她却能够下定决心与姚太太为首的一干势力斗争着,即便是孤立无援。这是一场人与天之间的斗争,结局似乎已经在阴影中很久了。

二、反抗的牺牲品

1.风流灵巧,敢爱敢恨

银屏在那个时代是个相对开放的女人。她敢于爱与恨,敢于追求自己的爱。她比木兰更彻底地瓦解了封建势力。因为她完全没有烦恼,孑然一身且了无牵挂。我似乎觉得她比木兰更有勇气,但智慧却更少。她的力量很小,但她是在体仁的大树下用这种小力量成长的,她的爱与日俱增。银屏对他的爱包括母爱、情爱以及主人和仆人的爱。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银屏的失败是命中注定的,这也正是林语堂先生暗含着的意欲,即女性的美德和包容度。毕竟,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而那些最终的导火索还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刁难。在当前形势下,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

2.心有不甘,打破世俗

体仁和银屏的悲剧,有姚母的作用在里面,姚母不仅是推波助澜还是主要的导向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们自身的性格问题。做人做到这份上,都那么惨的结局了,还引不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惜,真的是失败到了家。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心里的镜子,别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苦难都是别人造成的,即使有人成心不想让你好,也得从泥沼里开出花呢。

她聪明、美丽、雄心勃勃。她是一个孤儿,却被姚家收留,在姚家长大,生活奢侈。她不仅没有任何的知恩之心,还害怕如果她以女仆的身份结婚到其他家族,她将永远享受不到姚家的财富。于是她非常想把姚体仁握在手中,像是

牢牢抓住自己的未来。

为此,她毫不犹豫地怂恿体仁变坏、堕落,与华夫人这样的妓女交朋友,甚至两个女人服务一个男人,并让姚体仁抽大烟。为了她能抓住姚家的先生,银屏尽她所能,使尽了所有的手段。然而,银屏还太小,还不能赶上姚太太无情的决心。最后,姚的母亲抢劫了她的儿子,并强迫银屏上吊自杀。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在这个过程当中,林语堂更多的着墨于女性之间的挣扎,而最终的结局描写,也过分的突出了林语堂对于女性德育的强调。银屏绝望的自杀确实令人沮丧,但她无话可说,“有办法的时候你不去天堂,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就去地狱。”

姚体仁是个无助的阿斗,银屏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他身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赌注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也可以想象当时银屏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是能够预料的。银屏最终的死亡,也就侧面的印证了林语堂先生提及的女性自主,倘若不是过于依赖姚体仁,银屏大概不会沦落至此。

体仁和银屏的悲剧里面,姚的母亲不仅是驱动力,也是主要的引导原因,同时也是他们自己的人格问题。姚体仁的母亲丧失了林语堂先生笔下希望的“美德”,而她的所作所为更是违背了对银屏的尊重和包容。

人贵自救,而天助之。银屏的形象是充满矛盾的,也就是林语堂先生自身的家庭文化观的体现。一方面,他希望银屏能够打破世俗,形成完美的先进女性形象,跳脱出当时封建社会下的条条款款;另一方面,他却又赋予银屏以爱情,使得她向着传统的美德方向发展,

最终被无情的抛弃。

三、独自的抵抗

体仁是银屏悲剧的一个线索,因为身为体仁的贴身丫鬟的银屏,出现一定是围绕在体仁周围。体仁是她的天堂,她唯一的依靠。体仁在家里处境尴尬。作为家里的第一继承人,他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喜欢整天吃喝工作。他母亲的纵容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唯一害怕的父亲激起了他的叛逆态度。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文化,但只是从中取得了乐趣。

希望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被万人尊敬的上流社会的人,并向别人学习假装。美好的生活让他享受安逸,平静的生活使他无法面对困难,心有大志却胸无沉浮。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林语堂先生树立的这个形象,同银屏的女性尊严相冲突,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隐喻的事情。而姚体仁之所以会成为银屏的“救命稻草”,也是没有能够逃过世俗的表现。林语堂先生要求银屏是充满特殊意义的,要求她具备现代女性的光辉和思想,却又想要将传统美德和固有的一些思想禁锢在她的灵魂中。

为了分开他们,母亲同意迪人去欧洲留学,并答应儿子留下银屏,直到他回来。体仁求学回来时,身无分文,银屏早早就被姚太太赶走了。银屏逃走后,联系了体仁,在一个居民家里安顿下来,与体仁隐居起来。

那段时间是银屏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似乎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她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并且有爱的结晶。它看起来很美,胜利就在眼前。这里的银屏看起来是非常成功的,好像她的反抗得到了结果,也好像她的“标新立异”被认可。

她非常了解姚先生,等待姚先生回来公布事实,这样她的理想就可能真正实现。但那个盲目任性的丈夫体仁出现了,而这也正是银屏的“奢望”,她

被传统文化冲击了的思想,最终还是让她没有尊严的死去了。丈夫的不理解和无用,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是导致银屏失望的根本原因。这也和林语堂先生倡导的夫妻关系,即和谐与互相理解,是相吻合的。

银屏没有希望,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而姚体仁把怒气转向母亲,诅咒她。母亲既失望又沮丧,最后去世了。然而,姚体仁却和妓女华夫人生活在了一起。体仁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和终结者。银屏的抵抗之路一直都是单枪匹马的,她的依赖不能给她任何帮助,还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倒忙,失败是注定的。

《京华烟云》:从“银屏之死”看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传统又开放

银屏的一生都在勇敢的抵抗,这也不难看出,林语堂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迫切的希望她是开放而又具有尊严的。虽然她失败了,但她小小的形象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她的低下地位和孤立导致了她最终的失败。她是那个时代没有的女人。小人物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他人的附属。

四、结语

总之,林语堂家庭观念中的妻子不仅强调做好妻子和母亲的传统美德,还强调现代意义上女性的开放性、尊严性和个性,以及自然和现实的人生价值理想。在林语堂倡导的家庭中,夫妻双方必须达到高度的理解与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