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京東福地“風水寶地”,馬蘭峪我的家鄉


京東福地“風水寶地”,馬蘭峪我的家鄉


馬蘭峪

馬蘭峪介紹文化景點打造歷史文化名鎮

“十里不通風,百里不通俗。”這是馬蘭峪一帶真實的寫照。 被譽為京東名鎮的馬蘭峪,位居河北省遵化市西北23公里的薊(縣)遵(化)興(隆)三縣交界處。傳因此地駐守過名叫馬蘭的邊將,並在此處栽植些馬蘭花而得名。初名馬蘭谷營、馬蘭城、馬蘭峪,又因清道光年間在此建蘭陽書院而名蘭陽。

中文名馬蘭峪面積50.8平方公里人口24095人著名景點府君廟、天齊廟、魯班 風水寶地馬蘭峪 風水寶地馬蘭峪 廟、真武廟、永旺塔等地理位置遵化市西北二十五公里處耕地總面積24372畝

收起

馬蘭峪介紹

行政規劃

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位於遵化市西北二十五公里處,西與天津、薊縣接壤,北與承德市興隆縣相連。馬蘭峪鎮是一個以滿族為主,漢、回、蒙、壯等多民族聚集地區。共轄25個行政村,全鎮共有7124戶,總人口24095人。其中滿族人口19517人,佔全鎮總人口的81%。鎮域總面積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24372畝。

歷史沿革

古鎮建年無考。《遵化州志》記:“遵化州界之長城,戰國燕築,秦復修,歷代迭葺。”由此得知,自築長城開始,此地即為駐軍之所,逐漸聚成村落。直至明初,大將徐達重修長城時,於此處建石城一座,視為軍事要塞;戚繼光鎮此期間,又在原城牆外面包上一層磚,頂端築垛口,門洞加崗樓,使城池固若金湯。明代以前,見於書籍中的僅是“守禦要地”。萬曆年間蔣一葵《長安客話》裡又提及“幽關即傍馬蘭開”詩句。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修建陵寢後,這裡成為守陵機關駐地,先後200餘載內始終不斷地興旺發達著。

道光年間建蘭陽書院,又名蘭陽,蒙古名為馬賴,後稱馬蘭峪。在市區西北23公里的府君山下,清東陵東面風水牆外。東臨名勝湯泉,南與陵區三鎮之一的南新城相對,西接清東陵,北靠長城要隘馬蘭關,為遵化市西北部重鎮。

京東福地“風水寶地”,馬蘭峪我的家鄉


唐山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

古鎮建年無考。《遵化州志》記載:“遵化州界之長城,戰國燕築,秦復修。歷代迭葺。”由此推理,自馬蘭口建關隘,此地即為駐兵之所,至今約有2000餘年。其城池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出自大將徐達之策,為扼守馬蘭口關,以此屯軍為營,初稱“馬蘭谷營”。中葉,抗倭名將戚繼光鎮 邊中,特從原來的石砌牆之外改砌成磚,牆頂築成垛口,門洞加上崗樓。清代又把南門洞上的崗樓擴為兩層明樓,樓裡塑上關帝像,並在東南和西南隅修上角樓,既為防務,又顯示其壯觀。 修葺後的山城,位居府君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周長 338丈,牆高 .8丈,因系駐軍的營盤,仍未設北門。各城門樓上均鎮刻玉石匾額:東門所書“長泰”,門外 100米處加座柵樓,上書“東藩”;南門匾額為“馬蘭谷營”。

順治十八年(1661年)始建孝陵後,這裡成為管理陵區的重要機關所在地。康熙二年(1663 年),於城東南隅建孝陵營房。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為供奉康熙帝駐曄馬蘭峪時所賦御製詩而在鎮內又建座御書閣,上書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年)冬謁孝陵後所作《馬蘭峪》詩:拜奉山陵淚雨垂,提攜鞠育賴仁慈。松林轉盛青如許,鬚髮勞傷白所宜。

屈指多年永慕近,逐漸幕景晚來遲。朱邱玉殿依然覲,悲想音遙寸晷移。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又在東面建孝東陵營房和內府圈,別稱“東新城”。後又將孝東陵營房分為兩部分,內府部分另稱東圈;八旗部分隨孝陵營房仍稱馬蘭峪。

雍正元年(1723年),胤禛特派皇十四弟允禵率奉恩輔國公魯斌、法爾珊來任護陵大臣。同來者有乾清宮侍衛 4員、御前近侍衛 4員、侍衛40員,遂在城東建造王府一所,公府 2所,共建房 170間(後稱東府、今馬蘭峪醫院),併為48名侍衛於王府南建座侍衛城。後因護陵大臣由王爵降為貝子爵,人員也在壓縮,王公府均遷至城內,改稱東、西府,設立“東陵承辦事務衙門”,為護陵大臣代表皇室來處理陵寢事務的最高權力機關。於是,這裡既是兩陵的營房,又系宗室人員寓居之所,還為陵區同朝廷發生公犢往來的樞紐及統治各陵圈的中心。

抗戰時期,馬蘭峪成為“三足鼎立”之地,建有三個組織。東陵辦事處:其前身系東陵總管內務府,為清亡後優待皇室組建的管理機構,一直由溥儀堂弟溥賢執事,地址在橫街南部路西原稱“東府”的馬蘭峪民族醫院家屬院內;東陵地區管理處:系偽滿洲國溥儀所屬由熱河省派出看管清東陵的機構,實為日本人統領,地址在東關路北;興隆辦事處:為“長城抗戰”之後所設,轄長城外興隆縣境的32個村和馬蘭峪特區,屬漢奸殷汝耕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管轄,地址在西關的原清公爺府。另外設有日本駐馬蘭峪領事館,系專門為日寇服務的機關,地址在東門外路南當鋪院內(今之供銷社旅店)。計有日偽派來的守備隊、特務隊、警察所、滿洲隊、武裝礦警等近千人之多。此外,還有與此相配套的白麵館、妓院等。

作為滿族集居之地,這裡一直被清王朝和日本鬼子所重視。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京營總兵官到職後,便奏明皇上創辦起“蘭陽書院”,後又連續建義學多處,使其八旗子弟和綠營兵的子女們及時入學識字。日本侵略者鐵蹄踏進這裡之後,立即在圈裡的南大村創辦“東陵學院”,以此來奴化中國人民,為其侵略行徑而效勞。

交通情況

鎮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便利。南有石馬公路(石門-馬蘭峪)與省道京遵公路相結;東面有堡東路(堡子店-東陵)橫貫其中;北有馬上公路(馬蘭峪-上關)直通。每天都有通往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等大中城市的直達班車。鎮內建有現代化的網通、移動、聯通辦公大樓,通訊快捷暢通。

文化景點

京東福地“風水寶地”,馬蘭峪我的家鄉


風水寶地馬蘭峪

解放前,這裡有寺、廟、庵、塔等72座,著名的如府君廟、天齊廟、魯班 廟、真武廟、永旺塔等。又有“蘭陽八景”傳於世,即花盆底下走大車,鷹飛倒仰山,一步三座山,老頭扎犁杖,雙官老爺廟,十八碌碡橋,雙柏加一廟,離地三尺廟等,曾經名揚四方。特別是老柏、神槐、古磨、更鐘、尤為神奇。清代刑部尚書韓[山封]曾賦詩湧之。如《神槐》詩云:

高槐凌青霄,獨立無旁枝。骨朽心不死,作其鱗之而。中夜尚吟嘯,魍魎逃何之。垂垂見修綆,隱隱揚靈?。又如《更鐘》詩云:鋐然一聲來,萬竅皆蚯蚓。長夜何漫漫,時一發猛省。 底須街鼓撾,似待它漏永。悟茲寂時喧;萬事付笑[門女]。

古典建築

古建築中的佼佼者有三:一是魯班廟前大戲樓。一般的戲樓前面為 4根柱腳,而此樓為 2根石柱,前後臺均為 2層,據說,是仿照北京頤和園大戲樓而建造,有“京東第一戲樓”之稱。二是永旺塔(見《名塔水旺》)。三是藥王廟。它是當今馬蘭峪僅存的古建築之一,名之為藥王廟,實為諸多廟宇之冠,尤其是清代的幾位皇帝的替僧,都坐禪於此,均受皇封5品,僅次於真武廟二品住持道長。當時這裡的住持為京東僧官,到各縣傳經辦事,都要受到當地官員們的接送。因此地寬闊,樹木環繞,內設花園小舍,室內古玩名畫吸人,眾增30餘名,故每至夏暑,駐京城的美、德等領事館的官員們常來此避暑納涼。此廟待加修繕。掌故、傳說,豐富著這裡的文化內涵。如神猴變成了“猴兒山”;永遠拆不掉的“二郎廟”;康熙皇帝駐蹕的“麒麟山”;鎮南面的乾隆一怒“扳倒井”;城北震懾徐二老虎的“刀把官房”;城南的“水漫金星山”;城東奉聖夫人墓的“康熙娘娘奇聞”;城西“雙妃陵”的故事等。

成為世博參展小鎮

河北省遵化市透露,經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專家評審,有悠久歷史的馬蘭峪鎮正式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參展小鎮,並於明天開始在中國館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展出。

據介紹,馬蘭峪鎮位於遵化市西北25公里,自清乾隆、道光年間至今一直商賈雲集,繁盛興旺。小鎮內至今保存著清代惠陵、王爺府、二郎廟和明代永旺塔、古長城遺址和其他文物保護單位10餘處。


京東福地“風水寶地”,馬蘭峪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