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齊名,史稱“小李杜”。

杜牧擅長近體詩,絕句數量與律詩相當,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譽。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雲:“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雲:“杜紫微詩,惟絕句最多風調,味永趣長,有明月孤映,高霞獨舉之象,餘詩則不能爾。”

沈德潛認為杜牧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把其特色概括為“遠韻遠神”。

他的七絕,意境幽美、議論警拔、韻味雋永。

懷古詠史絕句,立意出奇,史識高絕。

寫景抒情絕句,意境幽美,韻味雋永,於盛唐七絕之外,別開妙境。

杜牧的絕句和李商隱的律詩,代表了晚唐詩歌的最高成就。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一、公子風流

據史料載,杜牧這個人,長得高大帥氣,為人倜儻,不拘小節,特別喜歡美女,常難以把持自己。杜牧是風流才子,又是高幹子弟。其祖父杜佑,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留心經世致用之道,著有《通典》二百卷。杜牧的年輕時期,曾有過一段浪蕩的公子生活,以至於自己似乎都有所後悔。

01《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賞析】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作者回想往昔揚州幕僚生活那段失意的日子,竟像是大夢一場,放浪形骸,蹉跎時日,簡直荒唐太甚。但仔細想來,詩人的醉生夢死的揚州生活,很大程度與他政治上的不得志有關。作者通過追憶與感慨,發洩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以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

揚州在唐朝是數一數二的繁華大都市,其交通便利,貿易發達,商賈雲集,笙歌不斷,俗話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在當時的人眼裡,揚州可謂“仙境”。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三十一歲的杜牧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邀請,從宣州(今安徽宣城)來到揚州,在牛僧孺的幕府中擔任推官、監察御史裡行,後又轉任掌書記。這段經歷,讓大才子杜牧留下了眾多詩篇。

02《贈別》二首之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03《贈別》二首之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這是贈別一位歌姬的詩,歌姬還是妙齡少女,正值美好年華,以歌姬之美更襯離別之情。“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頗有幾分同是風流才子的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味道。

04《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賞析】韓綽是他在牛僧孺幕府中的同僚,二人交情甚好。當年在揚州的詩酒風流中,當然少不了韓綽的陪伴。本詩是寫於離開揚州以後,此詩著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舊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全詩意境優美,清麗俊爽,結尾充滿了情趣:揚州的月色如此美妙,你在哪聽嫵媚女子吹簫呢?

杜牧這種風流多情的性格,即便是後來作了御史一直不改。大和九年,杜牧當上御史後分司東都,在洛陽任職。兵部尚書李願退休在家頤養天年,聲色犬馬,窮盡豪奢。有一次,他設盛宴招待朝中大臣和各界名士,因杜牧是監察御史,未敢請他。杜牧聽說後便要人傳話,表示願意赴會,李願不得已把他請來。杜牧入席後,見歌妓百餘人,都是絕色佳人,便獨坐南向,瞪目注視。喝完三杯酒後,向李願發問:“聽說有個叫紫雲的,她是誰?”隨著李願的指點,杜牧目不轉睛地看了好久,說:“果然名不虛傳,應該把她送給我!”隨即為紫雲贈了一首詩:

05《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偶發狂言驚滿坐,三重粉面一時回。

據說,杜牧寫完後神閒氣定,旁若無人。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二、懷古詠史

晚唐時期是一個懷古詠史詩創作的高峰期。在杜牧的集中,其懷古詠史詩數量較多,質量較好,不容忽視。這大致又可分為三類:

2.1借古諷今,意有所指。

這類詩歌,對歷史作冷靜的思考,以諷刺為主,情感內斂,詩人不置身其中。

06《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這首詩選取為歷史上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侈,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

07《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賞析】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2.2悼古傷今,悵惋悲涼

對於這類懷古詠史詩,杜牧在常常抒寫對於歷史上繁榮局面消逝的惆悵情緒。疏朗詩風,哀婉情愁,二者竟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08《登樂遊原》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賞析】作者感嘆盛大煊赫的西漢王朝,只剩下荒陵殘冢。

09《過勤政樓》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賞析】這一首寫唐玄宗時代作為盛世標誌的勤政樓,被遺忘冷落,獨任苔蘚滋蔓。

10《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賞析】這是一首即景生情詩。詩人經過西晉富豪石崇的金谷園遺址而興弔古情思。句句寫景,層層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寫景意味雋永,抒情悽切哀婉。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2.3借題發揮,表達識見

杜牧出身於名門高弟,祖父杜佑,任三朝宰相,著《通典》二百卷。杜牧深以家學傳統為榮,注意之亂興亡之際,財富甲兵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但仕途並不順利,未能有所作為,便轉而通過文字縱橫歷史,指點江山。

11《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賞析】詩人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卻得不到重用。全詩構思極為精巧,提出了一個很新奇的觀點:如果不是那場東風,恐怕歷史就得改寫了:大小喬說不定也要被困在那銅雀臺上。可惜歷史沒如果。

12《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賞析】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以他的實力,說不定還可以捲土重來。這首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事件的假設性推想。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三、寫景紀行

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

13《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賞析】這首詩描繪秋景,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也成了長沙愛晚亭得名的由來。

14《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賞析】這首詩是杜牧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首詩將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織起來進行描寫,把美麗如畫的江南自然風景和煙雨濛濛中南朝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在煙雨迷濛的春色之中,滲透出詩人對歷史興亡盛衰的感慨和對晚唐國運的隱憂。

15《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不過,本詩作者是否是杜牧存在爭議。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四、傷春悲秋

一般來說,杜公子的詩以明麗疏朗著稱,姜夔所謂“杜郎賞俊”是也,卻也不乏傷春悲秋的作品。

16《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賞析】這裡的傷懷是替人感傷。古詩裡,常以秋扇比喻棄婦。深宮女子是極易被遺忘的,一旦遺忘,難再翻身。牛郎織女尚能一年一見,這深宮怨婦怕是等不來心上人了。

17《洛中二首》

一、

柳動晴風拂路塵,年年宮闕鎖濃春。

一從翠輦無巡幸,老卻蛾眉幾許人?

二、

風吹柳帶搖晴綠,蝶繞花枝戀暖香。

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對愁腸。

【賞析】本篇寫宮女年老色衰的悲慘命運,寄寓作者深深的同情。

19《寓言》

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

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

【賞析】這首詩其名為《寓言》,幾乎可看做杜公子本人的寫照。杜牧一生,雖然沒遭到什麼重大的打擊,但也不怎麼得志,心中的抱負謀略得不到施展的地方。就在他顧影自殘之際,想起了年輕時杏花時節的江南,那時,他是多麼地瀟灑快活啊。

風流才子杜牧的大美七絕,遠韻遠神,風流華美

20《重送絕句》

絕藝如君天下少,閒人似我世間無。

別後竹窗風雪夜,一燈明暗覆吳圖。

【賞析】第一句誇讚友人的棋藝天下少有,第二句轉為自黑,其實是發牢騷。為什麼那麼閒呢?統治者沒讓他擔當大的重任罷了。而重點在乎最後一句:一燈明暗覆吳圖。什麼是覆吳圖?有說法是用了王粲恢復棋局的典故,也有說法是用了其杜預伐吳的典故。杜預是杜牧的遠祖,西晉名將。當杜預討伐滅吳的上書送到皇帝司馬炎那裡的時候,大臣張華正在陪司馬炎下棋。張華看到信後,立即推開棋盤,勸司馬炎不要再優柔寡斷了,懇求他採納杜預的建議。後來,杜預果然伐吳功成。顯然,第二種說法,更說得通一點。

據《新唐書》載,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墓誌銘寫就,便閉門在家,蒐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留十之二三。今杜牧存詩四百餘首,在晚唐詩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