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世界僅此一頂的最高級別烏紗帽,你知現存哪裡?


世界僅此一頂的最高級別烏紗帽,你知現存哪裡?

提起烏紗帽,想必大家不會覺得陌生,我們且不提過去,就是現在朋友之間如果有人當了官,我們還不禁會戲言一句“戴上了烏紗帽”,自然丟官之後也會說一句“被摘了烏紗帽”。在山東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迄今為止全國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件最高級別的“烏紗帽”———九旒冕。

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種禮帽。《宋史·輿服志》:“九旒冕:塗金銀花額,犀、玳瑁簪導……親王、中書門下,奉祀則服之。” 宋 周密 《武林舊事·皇子行冠禮儀略》:“內服跪受服,興,置匴於席,執九旒冕者升,掌冠者降三等受之。”旒冕,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冕冠形制過去繪畫中常見,諸如武梁祠漢代刻石上的黃帝、堯、舜天子像,唐代閆立本畫的歷代帝王圖,宋代作的晉文公復國圖,明人所作聖蹟圖中的孔子像等。這些畫像人物頭戴冕冠,身穿冕服,冠冕堂皇,儀表威嚴。但今天能見到的冕的實物,除了袁世凱復闢時穿戴的那件未被國人認可的“皇帝冕”外,就只有魯荒王朱檀墓出土的這件九旒冕了。

  烏紗帽在明代時被規定為官帽,成了冕服的一部分。現存於山東博物館的明魯荒王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所謂“旒冕”,指的是冕服上垂下“旒”,以“旒”的數量區分官員等級的高低。傳說中有“皇帝造冕垂旒”的說法,雖然不能考證旒冕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但孔子說過“服周之冕”的話,可以證明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冕服制度。以後的歷朝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象徵地位和權力指向的冕服制度,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更是強調要“復漢官之威儀”,冕服制度更加完善,朱氏王朝持續了276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276年,直到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廢止。

  魯荒王墓出土的這頂九旒冕高18釐米、長49.4釐米、寬30釐米,藤篾編制而成,表面敷羅絹黑漆,鑲著金圈、金邊;帽子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枚金簪。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戴的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分別垂著9道旒,每道旒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

  目前,作為文物的垂旒冕全國只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現藏於山東博物館的魯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親王冕冠,填補史闕,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同時也是彰顯朱檀王室威儀的最有力的佐證。

(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