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老闆開大會,有幾個員工遲到了,被現場辭退。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你怎麼看?

職場三哥


【職場逗伴匠】的理解:

公司老闆開會,身為員工你都敢遲到,簡直“厲害”了。這裡我說的厲害有兩層意思,第一層,要麼是你的專業技術層厲害,公司裡離開你就不行。第二層,要麼是你在公司裡背景厲害,比如是跟老闆一起打江山走過來的,屬於核心創始人團隊成員。除了上述兩點,對於普通職員來講,老闆開會你敢隨意遲到,結局通常很慘。

我的觀點如下:

別說是老闆開會有這類想法,自己作為集團中層管理幹部,給下屬開工作部署會議時,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心裡是一樣的不舒服。當然除了不高興,還可以更多層面來進行解析:第一,老闆的心情這幾天湊巧很差,開會遲到的那些人,剛好趕上了只能自認倒黴。第二,這幾個員工本身在日常的工作裡就有問題,老闆或許早就看他們不順眼,剛好加一塊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三,老闆是在樹立個人威嚴,也可能是在敲某些人的警鐘。言外之意,很多事情到了某個份上,就別怪我無情無義了。

所以,身在職場中的我們,最好是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忌得意忘形,進而做出一些不妥的事情。工作裡的小動作,說不準就給領導留下一個又一個不好的印象,這也是在埋下個人職場發展中的“隱患”,應當嚴謹對待。針對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你怎麼看?結合自身職場實踐,談談個人看法。

一、有人會認為開會遲到是一件小事,殊不知老闆或許有大的調整動作,這並不是在小題大做。

無論在哪類企業,都少不了各種大小會議,這是一種普通的工作開展形式。

要知道,老闆的時間比我們珍貴N倍,但凡老闆著急組織開會,說明這類事情已經十分重要了,值得每一位參會者注意,要引起高度重視。

前不久,有一位入職公司半年多的部門經理,因為開會“遲到”被老闆孤立。

沒過幾天,也為自身的不妥當行為,付出了對應的代價,自己選擇了離職。

老闆事先告知好時間,通知三位部門經理,在公司大廳開項目會議。時間到了,老闆和其中兩位部門經理已經在大廳坐好了,比預定時間超了五分鐘,第三位部門負責人,潘經理,才姍姍來遲。看上去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在處理些事情耽誤了。

老闆見狀一臉不高興:“你在忙什麼啊?你說說,月初交代給你的項目,現在進展怎麼樣?現在要交結果了!”

見老闆發脾氣,潘經理連忙跟著回答:“項目一直在跟進,已經完成差不多了,這是目前已經完成的部分情況。”

老闆大致看了看:“你忙這一個月,就這個水平,這種結果換作你部門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完成,你的價值在哪裡?”

潘經理見形勢不妙,不敢出聲。另外兩位經理也是。

後面開會的細節就不多講,這個會議開完後,沒幾天潘經理就離職了。

後來得知,潘經理在項目執行中,有中飽私囊的違規行為,而且工作中非常個人主義,同事們對其是怨聲載道,後來被人告狀到老闆那邊,老闆安排人一查,事實果然如此。至於那個會議遲到,只是一個導火索罷了,老闆“開除”他,是早晚的事情。

老闆在公司裡的每一個動作,相信都是有其因果的。

有經驗的職場人,甚至在老闆開會前就會開始揣摩:

1.開這個會的用意何在?

老闆開會通常是本著解決問題而來,這個會議針對的問題可能是什麼?你要提前思考。

2.為什麼要通知你參加?

作為與會人員,有你參加跟沒你參加的區別何在,也就是你的參會價值。需要你在會議上發揮怎樣的作用,你要提前想清楚一二三。

3.可能在會上講起的事情是什麼?

回想下公司最近的大小事情,老闆經常掛在嘴邊的又是哪件事?今天開會可能會講的事情是哪幾件?你跟這些事情有何關聯。

4.最近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內容完成不佳?

問問自己近期的工作狀況如何?領導交辦的事情是否都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中的閃光點與問題點,自己得羅列出來,自我總結反思一番。

5.是否需要自己提前準備會議上可能會用到的相關資料?

當你知道會議的大致主題內容,你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或許需要的相關數據材料有哪些?你負責的版塊是什麼?如果輪到你來講述,你會怎樣說明?

因此,看上去不過是一場普通的工作會議,實際上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全方位職場實力。

【小結】

開會是一件小事,小到很多人不足以重視它,最終吃大虧。
開會是一件大事,大到學不熟足以令職場之路一波三折,舉步維艱。
總之,老闆開會是一件重要的事,千萬不可小視。

二、開大會都敢遲到的人,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些在辦公室裡各種“不拘小節”的人,即便不被老闆特殊待遇,也前途堪憂。

在我們公司開會時,無論是大會小會,每次都有人姍姍來遲,還不以為然。

CEO算是比較通情達理的人,只要不涉及重要事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帶而過。

實際上,在內心中對那些開會的遲到專業戶,已經單獨建群,時刻準備教導他們。

我們可以詳細分析一番,那些開會都能遲到人,老闆內心的想法是怎樣的?

1.“你很忙,比我還忙,也沒見你忙出個名堂。”

一天到晚瞎折騰,還總說自己忙,忙出了什麼結果?並沒有。

就你現在這種差勁的工作表現,要麼是你的工作能力有問題,要麼就是你工作效率太低,要麼是你心態不正,不想幹了。

忍耐是有限度的,到那一天等我一起跟你算賬。

2.“遲到這是一種工作細節,準時都做不到,你還能擔當什麼大任?”

老闆更多時候只會關注你的工作結果,至於日常表現只是看看罷了。

開會準時與否,就是一種執行力的結果。

雖然是小事,細節中就體現出了你的職業素養。

在日常工作中,以開會為例,老闆不喜歡看到的的“六大細節表現”:

A.領導開會時,個人表現出漫不經心的狀態。

B.喜歡打斷別人的講話,想說的內容很多,但是抓不準時機且不得要領。

C.會議進行中,接電話、回信息、手機鈴聲頻繁響起來,各種私事一件接著一件。

D.工作執行情況,一問三不知,上司交辦的工作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E.領導佈置工作時,喜歡裝模作樣,更多時候只帶著耳朵聽,很少做詳細記錄。

F.從不主動向領導報告工作的執行進度,領導不問就不堅決不提,省一件事是一件。

以上的細節表現,請自行對號入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別以為自己是功臣,居功自傲,拽過頭了,有你好受的!”

這些老闆開會遲到的人,有一部分仗著自己為公司創造了高效益高價值,無視公司的很多同事甚至領導,把公司的某些規章制度當成耳邊風。

老闆見了,有時也只能忍著不做聲。

這些都是幫公司“衝鋒陷陣”的人,更多時候,只要沒有犯大錯,一般老闆對其表面上是笑臉相迎,內心中有時候是各種無奈。

【小結】

想在工作中安安穩穩,請注意個人的行為分寸,尤其是與上級之間。
一個目中無人的職場人,遲早會摔大跟頭,到那時候醒來已經晚了。

三、老闆文化通常就是公司文化,想要在職場中順風順水,聰明人都懂順勢而為,只是固執做自己,太“理想化”後職場或許沒你的工位。

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通常來講這類老闆有明確的目標感,對公司的主觀把控力強,對工作中的大小事務喜歡去過問,屬於親力親為的企業經營者。

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前段時間,老闆開會時就發生了一件尷尬的事情,值得思考。

項目總結王sir,正在月度項目分析會上進行了相關的工作重點說明。

還在講的過程中,老闆直接打斷王sir的說話,並提問到:“這個店面的營業額為什麼下降這麼多,有沒有分析?以後針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王sir回答:“我認為這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近期連續下雨導致顧客進店率下降、門口的路面在維修施工,也是不利於日常經營的因素之一......”

老闆沒有等王sir說完,提了提嗓子說:“這都不是最主要的,是你以為的。為什麼不提前沒有做好經營方案與規劃,前提的工作做什麼了?以後這類事情,第一時間向我報告!”王sir聽完,點頭表示收到。

回到工作中,拋開不好改變的客觀因素,比如公司環境、老闆、領導等等,其實比較理智的行為是去做自我分析。有人會說:“大不了,換家公司,無所謂。”

是的,萬一下家公司和老總也是如此怎麼辦?再換。換了以後又是如此呢?再換。

那最終損失和吃虧的,只有自己。

身在職場,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你做到的是看清現實,擺正自己的合理位置。

職場中,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成本。

少一點固執己見,不妨從更多角度,去進行深度思考,在複雜多變的工作中,不斷進行認知升級和行為調整,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那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職場綜合技能?五點建議:

1.別總做職場老好人,怕得罪人?該向老闆展示個人專業度時,絕不含糊其辭。

工作中的每個人都得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所在,平時可以低調謙虛點,但是在關鍵場合,需要你露兩手時就別磨磨唧唧,比如說會議中老闆要解決方案或提出中肯意見時,你就應該言簡意賅,直擊問題的要害。

2.在公司中的為人處世把握好分寸感,可以說說笑笑,有原則,絕不居功自傲。

這裡指的是在公司裡有特殊身份的人,例如跟老闆一起早起打江山的功臣與元老人物、和老闆在關係上沾親帶故的人、在公司裡有絕對專業話語權的人等等。當然,無論你是哪類,成熟的職場人都有自己的分寸,尤其是在老闆面前,別嘚瑟,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否則,你的苦頭還在後頭。

3.跟老闆進行工作溝通時,明確知道你要給老闆的結果是什麼,絕不打馬虎眼。

結果意味著價值。一家沒有結果的公司,拿什麼談發展。從個人的角度上來看,道理也是一樣。當老闆跟你溝通事情時,別含糊其辭,提前預判老闆想要的結果是什麼?這時候你說再多的漂亮話,都不實在,應該想想如何去達成這個事兒?

4.成為善於傾聽的高手,去精準識別公司中不同人的語言系統,絕不一概而論。

不同性格的老闆,其語言系統都不一樣。有的是活潑型、有的是和平型、有的是力量型,有的是完美型。你要知道自己的老闆屬於哪種風格系統,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溝通。而不是說,就用一類方法,去和所有人溝通,當然行不通。

5.工作中保持超前思考意識,面對老闆提出的問題,多想一步,絕不隨意發揮。

老闆身邊的紅人,都有一個共性特點?老闆想做的,他們提前準備好了,只等一聲令下。也就是說,在工作方面,比老闆多想一步。這是一種超前的工作思維,如果長期保持這種思考方式,你能快速拉開和身邊人的差距,職場中的結果必然不會差。

【小結】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職場中的我們需要自我警醒,即便是發現問題,更多時候從如何解決的角度去思考,而非一直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抱怨並不會改變結果,相反讓自己變得更加消極負面,不利於自身工作的成長。老闆開會表象之下的深層意義,需要我們去正確解讀。

總結

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你怎麼看?我想表達的重點是:

1.有人會認為開會遲到是一件小事,殊不知老闆或許有大的調整動作,這並不是在小題大做。比如更多層面的問題思考,

①開這個會的用意何在?

②為什麼要通知你參加?

③可能在會上講起的事情是什麼?

④最近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內容完成不佳?

⑤是否需要自己提前準備會議上可能會用到的相關資料?

2.開大會都敢遲到的人,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些在辦公室裡各種“不拘小節”的人,即便不被老闆特殊待遇,也前途堪憂。特別注意,

老闆不喜歡看到的的“六大細節表現”,最好別發生在你的身上。

3.老闆文化通常就是公司文化,想要在職場中順風順水,聰明人都懂順勢而為,只是固執做自己,太“理想化”後職場或許沒你的工位。這其中,

注意把握的是提升的五大建議點,在平時工作中,多多修煉與之相關的技能。

職場就好比一艘船,老闆是船長,我們都在船上。

知道各自想要的,正確努力才能抵達目的地。

共勉!

END


關注【職場逗伴匠】,每次學一招,職場沒煩惱。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贊、評論、轉發就是最好的支持。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作者簡介】職場逗伴匠,“我是好講師大賽”全國50強 / 美國ACI認證職業講師 /青雲計劃獲獎者/ 今日頭條&悟空問答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 職業生涯規劃師 / 自我效能管理達人/ 專欄原創作家 / 5:00早起倡導者 / 馬拉松跑手 / 讀書控 / 旅行生活踐行者 / 視覺手繪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