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江陰長江大橋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徐霞客故居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華西村

江陰市,簡稱澄,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是一座濱江港口花園城市。面積988平方公里,總人口156萬,市轄3個街道、9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高新區。

江陰已有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明清以來,江陰湧現了地理學家徐霞客、“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繆荃孫、現代文學家劉半農、民族音樂家劉天華、佛學家巨贊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擁有近百名大學校長、60多名“兩院”院士和學科帶頭人。

江陰民營經濟發達,製造業強大,領航中國縣級市經濟。2018年江陰市擁有47家上市公司。10家中國500強企業、17家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位居全國縣市百強第二,2019年GDP達4000多億。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張家港港口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張家港香山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張家港永聯村

張家港市位於長江下游東南岸,東南與常熟相連,總面積986.73平方千米,總人口126萬。市轄8個鎮,另設有7個功能區,常住人口126.06萬人。張家港市原名沙洲,是由常熟和江陰分割部分鄉鎮於1962年成立沙洲縣,1986年9月撤銷沙洲縣,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

張家港榮獲全國首個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衛生港、全國文明城市等200多項國家級以上榮譽稱號,是全國“全面、協調、綜合”發展的先進典型。

張家港市人文歷史厚重,距今8000年曆史的東山村遺址,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古黃泗浦是1200多年唐代鑑真大師成功東渡日本的啟航地。

重教興學之風孕育了一大批躋身仕途的達官貴人。唐宋至清末,境內共出了2名狀元、1名榜眼、4名探花、數百名進士。現代的中科院院士6名。

張家港境內有天然良港張家港港,不凍不淤,深水貼岸,安全避風。現有萬噸級泊位34個,年吞吐量超4000萬噸,已開通19條國際航線,每月40多個國際航班,與世界150個港口有貨運往來。張家港保稅區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面積4.1平方千米,主要功能為國際貿易、出口加工和保稅倉儲。

接將開通的滬通鐵路,沿江城際鐵路,通蘇嘉城際3條鐵路將彙集於張家港境內。

張家港也是個工業強市,2018年境內上市公司21家,全市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200多家,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同類縣市前三甲,2019年GDP達2700多億。

常熟虞山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常熟尚湖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常熟蔣巷村

江陰、張家港、常熟如能合併,長江東南岸將又會掘起一座強市。


常熟,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地處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面積1264平方公里,總人口151萬餘,下轄13個鎮場,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招商城。

常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五千年的文明濫觴延革,文化發達,才俊輩出。遠有興東吳文教的先驅、孔門“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兩朝帝師、狀元宰相翁同和等一大批著名歷史人物。自唐至清,共出了9名宰相,8名狀元,483名進士。及至現代,兩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常熟籍有18名,包括李強、王淦昌、張光鬥、張青蓮等知名科學家。歷史長河給常熟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列入國家太湖風景區的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尚湖、沙家浜風景區,使常熟成為名揚海內外的遊覽勝地。“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自然景觀造就了常熟獨特的吳中風情。

常熟擁有,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暢通工程模範管理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稱號。

境內招商城的產品遠銷國內外,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騁名中外。

常熟也是個工業強市,2018年境內上市公司12家,規模以上企業達1315家,2019年GDP達到2500多億,位居全國縣市第四。

………………………………………………

上述3縣市沿江傍水,如果能把此三地合併,以430萬的人口,在這324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創造出將近9千多億的GDP,完全可以與許多地級市以及省份PK。而且此三地原本就是常熟與江陰兩縣的轄區,合而為一符合天時地利人和,更適合城市的統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