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在農村,有兄弟兩個,甚至三個的並不少見。本來“打虎親兄弟”,好在是一母所生,齊心協力就不會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其實,農村總是會出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時急”的情況。兄弟之間因何矛盾重重,關係不和呢?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家產分割。

做為農村人,說是家產,幾乎沒錢可分。無非就是幾間房子、家(農機)具和幾畝承包地。兄弟比較多的,尤其是有的結婚了,有的還沒有結婚,很容易在“家產”分割上出現爭執。這個說房子我掏錢建的,那個說家(農機具)我也添錢了。東邊的地基是我的,老宅歸我,新宅要給我找錢。還有承包的土地,結了婚的,新增人口還沒有分到地,硬要按人頭平分土地;川水地、山川地,地力不同,這個要,那個又不讓;有些地流轉了,有租金,有的地自己仍在種,租賃費的事。你爭我搶,互不相讓,積怨成仇。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親情關係。

沒結婚,親兄弟就是親兄弟,相互幫襯著,不分彼此。一旦結婚了,親戚關係也變得微妙而有點複雜化。夫妻兩方都要照顧兩邊的大家庭,各自家庭中,如姐(妹)夫、嫂子(弟媳),還有小姑。兄親之間的親近怎麼說也是十分親近的,只是夾雜在這些親戚關係之間,再親還是親不過夫妻之情。這不停的“枕邊風”,總不能讓夫妻之間冷戰,賭氣吧,為了維持夫妻之情,就只能選擇傷害兄弟感情。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贍養老人。

老人的贍養問題是兄弟關係不和的癥結所在。老人在中年時一般都會偏向小兒子或比較聽話的兒子,也許錢啊、地啊,甚至是“感情”會多給一些。老了的時候,有了變故,或那些受到“恩寵”的兒子不要老人,或有了好的工作,去了他處。兒子即使面有心想帶著老人,而老人離不開故土。這樣,照顧老人成了所有兒子的責任和義務,難免會是那些沒被“受龐”,特別是分到土地的兒子“心理不平衡”了。他們哪管老人的感受,直言不諱,相互牽涉,關係變得淡了。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媳婦效應”。

現在農村娶個兒媳婦難於上“青天”,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些媳婦的“氣勢”。兒媳婦成為兄弟不和的“助力器”。好多兒媳婦好吃懶做,很少上灶房做飯。婆婆做好了飯,還叫不起來吃。碗也不洗,地也不拖,全是婆婆的活。婆婆就是一保姆。就這還覺得不滿意,淨搬弄是非,認為婆婆公公侍候她是應該的。長此以往,矛盾被激化了。再說,有些兒媳婦還互相攀比,妯娌間難免磕磕碰碰。兒子又生怕好不容易娶到的媳婦“飛”了,也就一再忍讓,甚至是唯命是從。這幕後的操縱,連兄弟間也分心了。

在農村,好多親兄弟不來往,矛盾重重,主要原因都是啥?父母心痛


本來都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還要分得那麼清楚。年輕的時候覺得孩子多了,老了有個依靠,兄弟之間還可以互相照應。沒想到自己日漸老去,孩子又合不來了。做父母的既寒心又傷心,還無可奈何。奉勸兄弟們還是牢記“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