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長期以來,“女性主義電影”都是一個極其流行的詞彙。很多時候,它時常處於一種誤解之中。

並非是“女性題材”或“女性導演”的電影就一定是“女性主義電影”。通俗地講,“女性主義”追求一種女性解放與性別平等,因此“女性主義電影”所探討的主題通常是:女性反抗男權社會的壓迫與男性視角的身體規訓,擺脫“家庭主婦”、“賢妻良母”等男權思維下的刻板標籤與既定印象,實現忠於個人意識與女性本體的價值訴求與自我追尋。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近年來,一種概念先行、矯枉過正、假以“女性主義”之名對異己者進行刻意打壓的“女權”氾濫,逐漸使得“女權”一詞陷入一種“話語暴力”的語境,這種現象也值得警惕與思考的。事實上,脫離了關懷女性的現實土壤、追求女性意識覺醒與價值實現的初衷,是對“女性主義”的一種歪曲,恰恰是偏離了“女性主義”的本質

無論是中國電影抑或是世界電影,優秀的“女性主義電影”都在於可以真實反應特定時代的女性意識觀念與精神世界的成長軌跡。

《紅色娘子軍》中祝希娟飾演的吳瓊花,一種本能的生存意志作為精神反抗與人格獨立的最大驅動力;《秋菊打官司》中鞏俐飾演的秋菊,對“討個說法”的執著與不惜一切的追逐,正是女性對個人尊嚴的捍衛;一切都是忠於現實背景的一種自發地對“人”的價值的捍衛

從莎莉·菲爾德的《諾瑪蕾》到西爾莎·羅南的《小婦人》,在好萊塢電影工業水平的保障之下,“女性主義電影”能夠以更豐富的文本意蘊、形式風格呈現。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為何在此選取《永不妥協》作為探討“女性主義電影”的範本?一方面,因為客觀上的影響力,影片在全球取得了2.56億美元的票房佳績,比之很多小成本的“獨立電影”在大眾方向上的傳播更為成功;另一方面,現實人物的傳奇事蹟與商業巨星、作者型導演的融合,正是電影作為綜合藝術其社會性、思想性、觀賞性、娛樂性等多重價值的體現

影片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在《臥虎藏龍》與《角鬥士》東西方文化史詩爭鋒的局面下,為“女性主義電影”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埃琳·布羅克維奇到朱莉婭·羅伯茨:現實性與傳奇性的兼顧

影片最常見的兩種譯名“永不妥協”與“伊人當自強”,無疑都是以一種簡潔又準確的意思傳遞了主題精髓,但很多時候原名的意義是難以取代的。片名“Erin Brockovich”直譯為“埃琳·布羅克維奇”(即女主人公本人),這也就開宗明義地指出關於影片主題的任何解讀與拓展(法制、生態、女性主義等)的根基均在於對主人公埃琳·布羅克維奇這一個性十足、豐富立體人物的生動詮釋之上。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而認知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但人的價值終究無法被定義、無法用任何標籤去代替,因為一切可以用語言表達出的東西,都是對人物本身豐富個性與多樣生命的矮化與侷限化。因此,看似簡單又不加修飾的片名“Erin Brockovich”正是建立在一種對“女性主義”實質的深度理解上。

埃琳·布羅克維奇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實人物,作為一個沒有受到過良好教育、沒有法律知識、沒有財富權力支撐的底層女性,她用超越常人的意志與堅持,在與大公司的據理力爭中,取得了這一宗大型民事賠償案的勝利。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如何使得一個現實中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更有大眾向的說服力?這自然與演員對角色的詮釋力度緊密相連,朱莉婭·羅伯茨作為好萊塢歷史上罕見的具有商業影響力的票房巨星,用表演讓電影實現一種劇本邏輯與影片風格自洽,這是基於電影藝術的角度;同時又用自身的影響力實現了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產品中的流行性,這是基於電影工業視角。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從《風月俏佳人》到《諾丁山》,以愛情片、浪漫喜劇知名的朱莉婭·羅伯茨,其票房號召力的關鍵正在於她樹立了一個廣受喜愛的現代女性形象。一方面,她的形象氣質上絲毫沒有女性的嬌媚與柔弱,延續了自凱瑟琳·赫本以來的獨立、自信、堅韌、樂觀;另一方面,比之以往好萊塢女明星身上的優雅、華貴等精英審美產物的標籤,

朱莉婭·羅伯茨更為平民化,毫無保留、心無城府的陽光笑容,使得她取得了無可比擬的觀眾緣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因此,平易近人的氣質與巨星身份的多重性,使得朱莉婭·羅伯茨成為詮釋影片角色的不二人選。也正因為她的獨特演繹,取材於現實故事的真實性與難以複製的傳奇性,才會顯得具有說服力。

性別權力結構的隱喻與女性自我成長的寓言

影片在展現不平等的男女性別權力結構時,沒有去放大差異、強化對立性,而是一切立足於女主人公埃琳·布羅克維奇的現實生活狀態與生存境遇,在還原她的性格特質、成長過程中的蛻變中去暗語女性所遭遇的外界阻力。抽絲剝繭般不疾不徐、平穩輕盈的敘事節奏,是影片吸引人心的關鍵所在。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電影僅僅通過開場女主角面試戲的寥寥幾個鏡頭,便將女主角的生存困境、性格特徵、文化背景展現得層次十足

。首先,作為底層的離異母親,在家庭、婚姻上她處於男性的壓迫之中,孩子的父親主導著婚姻的主動權、卻疏於責任將撫育的重擔全盤推卸於她;其次,是社會權力中的弱勢地位,她沒有機會享受更好的教育,在面試過程中處於男性面試官的挑剔與責難之中。緊接著,一場飛來橫禍加劇了這種窘境,本來佔據著公理與正義,卻因為財力與社會地位上的差距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這種性別權力結構中的弱勢地位,也從另一角度揭示了女主角的性格因素,她的火爆野性、熱辣直率、快言快語、衝動誠又摯的性格,正暗含一種壓抑狀態下的宣洩與抗爭精神。這種潛在的反叛特質也是她在絕境中成長的行為依據,在好萊塢“大情節”影片模式裡,主人公的成長通常需要在與次要角色的互動與交流中完成。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首先,是

用自己特立獨行的處事風格與自我審美的堅守,反抗世俗眼光與陳腐觀念。她大膽與獨特的穿著,時常遭受同事的鄙夷與不屑,但她仍然認可自己的率直與凌厲、不加矯飾、不拘一格的著裝品位與我行我素的個性。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其次,主導性上的互置,是其成長的關鍵。在與辯護律師埃德·馬斯瑞的合作中,起初作為一個瀕臨破產而又缺乏專業技能的平民,面對一個擁有一定財力的社會精英、高度職業性的律師,埃琳處於一種弱勢的地位。而埃琳對於主導性的爭取,與她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力量分不開。面對嚴酷生活,她毫不氣餒、積極樂觀,在執著的同時也會運用智慧,敢於把握時機、審時度勢、衝出困境。為了證明“六價鉻”對人體的危害、為了尋找大公司用“六價鉻”取代“三價鉻”的證據、為了獲得受害者的認同,她想盡任何辦法。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最為重要的是,用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收穫他人的尊重。埃琳·布羅克維奇最動人的人格力量與精神品質是她心中的正直與良知、敢於伸張正義的勇敢氣魄。正是因為她對底層平民的生活困境與精神需求感同身受,這也是她的傳奇事蹟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她的“永不妥協”並非為了個人私利與金錢誘惑,而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提升自我、捍衛女性的尊嚴與民眾的權利中,收穫的來自他人的尊重

史蒂文·索德伯格:生態女性主義的風格化詮釋

儘管影片的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並非女性,但其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處女作《性、謊言和錄像帶》便以十足的現代視角與當代價值觀反叛傳統男性邏輯的觀影機制、展現出一定程度的女性主義思考。與此同時,史蒂文·索德伯格更懂得在主流觀眾與個人風格間尋求一種平衡,因此《永不妥協》正是這種創作思維下的產物。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生態女性主義”是女性解放與生態環保的綜合產物,因此影片中的女性意識與自我價值的追求,與生態環保、家園守護聯繫在一起。女主人公永不妥協、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與捍衛民眾尊嚴、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在某些方面達成了一致性,主題的分量與價值也是影片為何取得廣泛影響的關鍵。

影片在符合主流觀眾審美標準的節奏緊湊與幽默基調的風格下,還展示出了史蒂文·索德伯格的一貫風格,那種率性不羈、浪漫不經的輕盈感,一直貫穿影片始終。室內空間的雜亂無序、逼仄壓抑,是女主人公生存境遇的寫照,也加劇著她衝動、焦躁的情緒。而室外空間,大量過曝的高亮度逆光大全景構圖,空曠的野外、稀疏的灌木,既象徵著女主人公面臨的來自外界的宏大阻力,又用一種蒼涼、荒蠻、冷峻與破敗昭示著生態危機。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而影片的配樂簡潔、輕妙,不僅僅是符合女主人公埃琳灑脫直率的性格,主旋律的反覆出現正是一種樂觀無畏、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的呈現。

結語:作為一部主流劇情片,影片在確保大眾的審美心理、展現傳奇色彩女性故事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自我思考。如何通過努力與堅持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與個性的發展?這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永不妥協》中的埃琳·布羅克維奇作為一個時期的銀幕女性形象標杆,仍舊有著很強的啟發意義:獨立與自強、樂觀與堅毅、為了自我尊嚴的持之以恆與永不妥協,正是實現自我的合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