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只有2分鐘,講述的是一男一女職場白領,乘坐手扶電梯去上班,途中電梯發生故障無法運行,女士想打電話尋求幫助,卻發現沒帶手機,於是她想借用男士的電話,可男士也沒帶手機,於是兩人坐在原地等待,並大聲呼喊也不願挪動一步,直到一個維修工的到來,兩人終於看到了一點曙光,但維修工乘坐的電梯剛運行了幾秒,也出了故障,三人就這樣原地一直等,一直等......


看到這裡,我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們要站在原地不動呢,為什麼不步行呢。這就是思維依賴的可怕性,每個人都懶得思考,都在等著被救援。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泰勒

依賴性思維就是惰性思維,有惰性思維的人缺失了積極主動的主觀思維能力,它的可怕之處就是不思考,典型的"等靠要"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思想的惰性要遠比肉體的懶惰可怕。肉體的懶惰充其量就是個懶人,而思想上的懶惰,會使人成為一個庸人。

一個思維的懶惰者,只會被動地解決問題,不會主動發現問題 ,他們只能就像機器人一樣,按指令麻木的做事。

你怎麼說,我怎麼做。這種巨嬰式思維模式,職場裡和學校裡最容易產生依賴思維,凡事需要別人幫他決定,一旦沒有人幫助,便難以完成工作。

就像短片開始的男女,一旦沒有電梯,就什麼也做不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只是他們的思維惰性,讓他們不去思考,不去行動,思想上的惰性造成行動上的惰性。他們只知道等待,依賴有人去救援,依賴有人去修電梯,而維修工也依賴電梯,電梯出故障了,電梯上的三人都只有等死了。

所謂思維惰性,一是抗拒接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把交互過程中遇到的刺激信號當耳旁風。二是隻接收儲存信號,不做任何加工處理,充當保管與看客角色。三是表現為沿用習慣化的固定流程或單一圖式重複加工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並將加工結果套入現成框架中。四則不敢正視強烈刺激信號,凡遇到同權威定勢相悖異或同傳統範型不同的信息,便畏懼退縮,盡力迴避。五則表現為信息加工處理過程簡單化、公式化。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嬰兒赤條條的呱呱落地,想生存下去完全要依賴於身邊的人事物,依賴是人的天性,我們是在一種完全依賴的狀態下出生。


我們隨著年齡的長大,會逐漸減少依賴,變得獨立自主,但有些人依舊保留嬰孩依賴性,不肯成長,發展為依賴型人格。

有依賴性思維的人容易形成依賴型人格,常常讓別人為自己做出重大的決定;鮮少提出創意,更喜歡隨大流;

短片中,三人都隨大流,白領依賴電梯,維修工也依賴電梯,沒有人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比如步行這麼簡單的事,他們唯一在做的就是坐等。如果這麼小的事都要完全依賴其他的事物或人,如果有一天,這些工具或人出現故障或不工作時,將會發生什麼呢。


比如部門裡有一項新工作,比較有挑戰性,大家開會討論誰來做這個項目。有人說,這個事情我沒做過,沒人帶,我做不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依賴性思維,依賴型思維的人,比較安於現狀,不願意突破舒適區,也難於成長。


依賴型人格的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他一事無成


依賴型人格的特點:就是缺乏自信心和獨立性,凡事喜歡依賴別人為自己做決定,又不願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依賴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極具代表性

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裡怕化,什麼事都不讓他幹,兒子長大以後連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婦要出遠門,怕兒子餓死,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脖子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等他們回到家裡時,兒子已經餓死了。原來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餅,不知道把後面的餅轉過來吃。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也不能說沒有,特別是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嚴重依賴親人,造成長大以後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該讓每個人竭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任何人,無論他怎樣愛這個人,怎樣相信他——俄國 車爾尼雪夫斯基《怎麼辦》


依賴性思維的危害

又比如手機依賴症,現代人出遠門什麼都可以不帶,唯獨不能不帶手機,一天不用手機就嚴重缺乏安全感,總感覺少了什麼,凡是有不知道的,都去搜索,很少自己動腦子去思索為什麼是這樣。

如果把手機比喻成短片中的電梯,如果某天我們的手機沒電了或丟失了,我們就會像短片中的人一樣,自己什麼都做不了了,什麼也不會做了,買東西沒錢,去哪也不知道怎麼坐車了,對一件事物或人的依賴性越大,相應的,失去時損失和影響也會越大。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崙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2019年的芯片事件,美國製裁華為,讓華為非常被動,就如同被別人卡住了咽喉。

除了芯片,我國在光刻機、操作系統、航空發動機短艙、觸覺傳感器、 真空蒸鍍機、手機射頻器件等等技術和設備上,要依賴別的國家進口設備或提供技術,有些技術和設備,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現在的戰爭,不再是以前的烽火狼煙,血肉橫飛,,更多的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信息戰,電子戰。

對別人的依賴性越大,就越被動。

短片《可怕的思維依賴性》,依賴性有多強,就有多被動

  • 依賴性思維,讓人放棄獨立思考

這一點,從文化領域中也可以看出來,人們都有依賴性思維,惰性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娛樂類的新聞和信息有多人觀看和喜歡,而技術類,學術類等的專業性強的費腦子的領域受眾相對少,而現在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懶得去思考。


  • 依賴性思維,讓你對"權威信息"不加甄別地採納,人云亦云

填鴨式教育方式在徹底摧毀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給我們技能的同時也在弱化我們學習其他知識的能力。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創新,或者別人覺得你不夠創新,那麼你就是在固守舊習。


只有提高自理能力,遇到問題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提倡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在失去依賴時不會一味坐等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