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二年級的孩子考試都是100分,差距如何拉開?

cz34306328


一二年級的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比較小,從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就可以看出。但相同的成績就表示孩子之間的差距很小嗎?肯定不是這樣的。考試成績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習能力和水平,但不具備全面性,尤其是在低年級,成績是很具有欺騙性的,好的成績也許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成績不理想,就一定有問題了。


小學一二年級由於所學的知識比較少,也比較簡單,所以在考試中要取得高分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成績所體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之間的差距已經逐步出現並拉開了,那麼這些差距是如何拉開的,這得從學習態度和習慣說起。


一二年級是學生學習態度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有很多人也提出了,在小學低段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態度和習慣的培養,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完善,在學習中,好的態度和習慣所帶來的是好成績,我們不能將態度習慣和成績對立起來,它們是互相關聯和影響的。

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就會發現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的狀態比較好,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在課後也能積極獨立完成作業,然而總有一部分學習必須要在老師和家長的嚴格要求下才能學習,在學習方面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度不夠,這兩種在課堂上表現不同的孩子的成績也許差距不大,但在學習方面表現出的差距必然在之後的學習中拉開他們之間的差距,並且會越來越大。在學習中,專注度是影響學習效率和成績和關鍵的一個因素,在最開始養成的態度和習慣將會伴隨這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並且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分析同樣分數的兩份試卷,我們肯定能發現很大的差距,比如書寫,雖然書寫不是影響成績的最關鍵因素,但體現的是書寫習慣和態度,隨著年級的升高,差距會越來越大,在一些大的考試中真的是能影響成績的。同樣一份試卷,一位學生只用了不到一半時間就完成了整張試卷並取得滿分,而另一位學生雖然也取得滿分,但直到最後一刻才完成試卷,雖然成績看似沒有差距,但在答題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基礎紮實度,反應能力、思維能力、做題習慣等都體現出很大的差距,這就體現出了學習能力和潛力之間的差距,也許到了三四年級,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會逐步體現出來。

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才可以讓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中一直保持優秀。首先,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獨立思考,善於分享等等,在習慣的培養初期,需要家長的監督、幫助和引導,在不斷堅持和重複的過程中慢慢的就成為學習的一部分,這些必然為之後的學習提供極大的幫助;其次,語文方面需要注重積累與閱讀,語文的學習需要積累的東西比較多,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字詞的積累,還需要注重孩子閱讀能力的訓練和提升,閱讀能力才是學習力的核心,在最開始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去分享和思考;最後,數學方面一定要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口算能力的提升,見過很多的學生到了三四年級還在依靠手指來計算20以內的加減運算,這樣肯定是學不好數學的,可以每天帶著孩子去做幾十道口算練習題,在不斷的練習題提升熟練度,計算能力的訓練和提升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維和反應能力,計算能力好的學生,數學成績是不會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