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骨科大夫揭祕:腰背部疼痛常見病因及防治

腰背部疼痛可能出現在背部從脖子到腰部的任何一個位置,可能是一小部分,也可能擴散到很大範圍。腰背部疼痛疾患它不僅存在於腦力勞動者中,也廣泛地存在於體力勞動者中,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症狀。腰背部疼痛因治療困難、療程長、容易復發。


一.腰背部結構

背部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圍,包括頸部、胸部、腰部、骶部等。腰部是整個背部最重要的,也是最薄弱的環節,背部的大多數疾病都發生在這裡。

背部最主要的結構是脊柱,它是由多塊脊椎骨所構成的含有若干關節的柱狀結構,在它的內部行走著脊髓,周圍包繞著韌帶、肌肉、肌腱和筋膜。背部的結構非常精密、巧妙、複雜,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背部也更容易受到損傷。

骨科大夫揭秘:腰背部疼痛常見病因及防治

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及4塊尾椎構成,從側面看,脊柱呈一個舒緩的大S型,有4個生理彎曲。其中無論我們是站著,還是坐著,腰椎都一直承受著很大的重力,同時生活中我們又經常要進行像轉身、彎腰、伸腰等的動作,加重了腰部負擔,因此,腰部很容易發生損傷,產生疼痛。


二.常見因素

骨科大夫揭秘:腰背部疼痛常見病因及防治

頸椎病引起的後背疼痛

頸椎病發生在頸椎,怎麼會引起後背疼痛呢?殊不知,頸椎第四、五、六頸椎的脊神經後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膚肌肉。

當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時,如果牽拉到第四、五、六頸椎的脊神經後支,就會導致出現背痛。

事實上,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嚥模糊都是頸椎病的症狀表現。


肩周炎引起的後背疼痛

肩周炎會引起肩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範圍會不斷加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後背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後背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出現慢性泛發性或持續性腰背痛,棘突有壓痛感,晨起後後背腰部僵硬,後仰時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動後好轉,久站或行走易疲勞。

患者多表現為下背和腰部活動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棘突壓痛,脊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出現肌肉萎縮,甚至駝背畸形。


呼吸系統引起的背部疼痛

不少呼吸系統疾病如胸膜粘連、肺癌與結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後背、側背或肩胛部。


內臟疾病引起的牽涉性痛

婦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腎臟疾病如結石J瘤、腎下垂、腎盂腎炎及腹膜後疾病如膿腫,血腫等可引起腰背湧,肝股和心臟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三.背部疼痛的預防

骨科大夫揭秘:腰背部疼痛常見病因及防治

1、背部、腹部鍛鍊

肌肉伸長或收縮,除了關係到關節屈伸外,還起著固定脊椎的重要作用,由許多塊骨頭與骨頭聯結而成的脊椎能筆直挺立,是由於其四周肌肉緊張之故。體操和伸展運動有助於改善背部健康。可以多做一些低強度運動,散步和游泳等運動,但是蝶泳也會對背部肌肉造成壓力,不適合背疼的人。舉重、籃球等,也不適合背疼的人。另外,鍛鍊時除了要注重強化背部肌肉,還要加強腹肌鍛鍊,從而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持。

2、彎腰、舉重物要屈膝

彎腰時,背部受力最大。拾東西或舉東西時,最好彎下膝蓋,這樣受力區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另外,兩腿最好分開,後背挺直,讓重物儘量靠近身體,減少背部壓力。

如果平時總背比較重的揹包,應注意經常調換受力的肩膀。


3、少穿緊身褲

經常穿緊身褲會造成腹部肌肉比較鬆懈,不利於支持背部。還有高跟鞋會增加背部負擔,女士應該減少穿高跟鞋,鞋跟不超過2.5釐米最好,不宜太高。


4、保持正常的體重

體重過高會壓迫背部肌肉,大多數肥胖者都存在慢性背疼問題。尤其是如果短時間內體重增加,也可能會一下子加大背部肌肉和韌帶的負擔。


5、坐立身姿正確

姿勢是決定腰背部是否健康的最重要因素。錯誤的姿勢是引起腰背部病變的主要原因,通常會導致脊柱的骨和關節過早發生不可逆的退行性變,引起肌肉不均衡和緊張,還會使韌帶鬆弛或繃得過緊,所有這些都會引起腰背部疼痛。正確的站姿應是保持頭部、頸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時收腹收臀,從而減少背部的壓力。坐著的時候,也要挺直上身,讓脊柱儘可能貼近椅背,膝蓋要略高於臀部。


6、膝蓋要彎曲

趴著睡時,腹部肌肉放鬆,容易導致脊柱前凸。經常背疼的人,睡覺時最好側臥,膝蓋彎曲,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如果仰臥,可在膝下放一個枕頭,保持膝蓋的彎度。此外,床墊不應過於柔軟。


骨科大夫揭秘:腰背部疼痛常見病因及防治

雖然用於治療腰背部疾患的西藥很多,但就其發病機制而言,大多數西藥是屬於緩解症狀、消除疼痛的藥物,並非治本之法。

2、封閉療法

封閉療法是利用利多卡因等麻醉藥物並類固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來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種方法。但進行封閉療法,可能因為局部的急性異物反應,無菌操作不嚴格,再加上使用激素降低了局部防禦功能,會導致感染,感染如果經久不愈可能會引起局部組織的壞死、膿腫和竇道。

3、神經阻滯療法

直接在末梢的神經幹、叢,脊神經根,交感神經節等神經組織內或其周圍,注入藥物,阻斷神經傳導的功能,這種治療方法稱為神經阻滯療法。

4、肌肉鬆解術

肌肉鬆解術是通過機械,射頻、臭氧、藥物等方法聯合應用所採取的系列治療方法。適用於急慢性腰痛、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小關節紊亂、頸椎病和某些脊柱不穩定的患者。

  • 消炎作用:無論是肌肉、關節、韌帶、皮膚、神經或是內臟的慢性炎症,都可以促進炎症的消退吸收。
  • 止痛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致痛物質的排洩,達到緩解和消除疼痛的目的。
  • 減少瘢痕形成,鬆解粘連。
  • 刺激神經和肌肉:對於部分神經損傷或肌肉萎縮的病人,可以刺激興奮神經和肌肉,促進其修復和再生,對於局部感覺障礙的病人,可以幫助感覺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