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10度)發電機發20度的電,另外10度的電來自哪裡?電器會不會壞掉?

何時能如意


①:隨時調控,主要根據壓載,壓載低說明用電多,則需要多發電;壓載高,說明用電少,要少發電。中間有整流裝置、變壓裝置、變頻裝置什麼的,細節我不是很懂,大概就這麼回事兒。

②:儲存電量,對我們家用來說,可以用蓄電池、大電容存電。但對於電廠來說,是沒有那麼大電池、電容供他們使用的。不過他們也有辦法——造水塔/水庫,將電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儲存。

在發電過多時,把低處水抽到高出水塔/水庫中;在發電不足時,再開閘放水發電。


神懟友


我給大家說說題主的意思,我發電機發出20度電,結果我只用10度電(包括損耗),那麼剩下的那10度電,去了哪裡。

打個比方,水池裡有20升水,我用掉了10升,那麼另外10升用在哪裡,因為他覺得電不能像誰水一樣存起來,最終是浪費了嗎?

我也不太懂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可以蓄能的,比如抽水蓄能電站,就是用多餘的電把水抽到高處,等用電量大的時候在用來發電。


終結三炮


這個也不違反能量守恆

消耗的10度電,可用作電動機等平面抽水;然後用水的高度落差來驅動發電機發出20度電能。

設電動機等平面蓄水m千克,用電10度,做的功是10千瓦.時=10*1000*3600=3.6*10^6(焦耳)

水輪發電機發出20度的電,多出來的20-10=10(度)是水的落差機械勢能產生出來:

20*1000*3600=mg.h (牛頓米)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9.8米/秒²

h是水的落差高度

即可計算出落差的高度數值

就計算出多出來的10度電的來路。

電器能壞掉,那就是安裝不適配。


韓氏粗口


你好!很高興被邀請回答你的問題!

我從事電氣技術行業10年左右,希望我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我的觀點:發電廠的發電到用戶肯定會減少,只是多與少的問題

分析:

發電廠發出來的電,到用戶這裡,中途需要電纜線來輸送,對吧!有電纜線,就會有阻值,而且電纜線越長,阻值就越大。當電流通過電纜線時,有阻值的存在,電纜線會有熱量。這時的電能就有一部份轉化為熱能去了。

怎麼減小電能損耗呢?

電流產生的熱能與輸電線中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與輸電線的電阻成正比。初中還是高中學過有個公式Q=I2Rt(I的平方)

要想減小電能損耗,有兩種方法:

一是減小輸電線的電阻。

二是減小輸電線中的電流強度。

在輸電線的電阻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採取減小電流的方法,可以明顯地降低電能的損耗,如果把電流減小到原來的1/2,損失的電能就降為原來的1/4

當時,也有其他方法,但是材料比較昂貴,生活中不推薦用

如果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提高電壓來降低電流,公式為P=UI。

所以為什麼發電廠發出的電有幾十千伏或者幾百萬伏,他提高電壓後,電流強度小了,電能損耗就小了,轉化率就變高了!

所以就會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

希望能幫助你!




小褚出差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農村沒有生活用電,但晚間要去山裡平整土地,把不規整的土地整成方正的,整好的就叫大寨田。晚間山裡按裝了發電機,架設了四五條照明線路。用一個柴油機帶動一個發電機,柴油機啟動後很歡暢,照明線路的電閘合上後,柴油機明顯冒黑煙增加負荷。當要仃機時,每斷掉一路照明,發動機明顯歡暢輕鬆。

從理論上說發電機要發更多的電,轉子就要加大切割磁力線增加電量。

發電站都有值班人員值守,隨時根據用電作調整吧?區域內用電量已定,但一天日實際用電情況不均衡,譬如工廠多數是早7:30一8:00起動機床,至上午11時開始仃機,此階段為全天用電最集中階段,稱為用電高峰。11時至過午6:00時用電量比上午低點,稱平峰。過午6時至晚間10:30,居民家家用電呈第二次高峰。此後到次晨6:30是睡覺時段,用電量很少,是全天的低谷,稱谷峰。相信發電廠值守人員會在此時調整產電量。但發電機組很大,線路很大,必須有保證一定的電量輸出,想精細到分毫是不可能的。電業部門為鼓勵用戶均衡用電,多年來採取峰平谷電費不同價方式,電錶能記錄峰平谷的用電量,峰電價最貴(1元多每度),平電價為中(約0.77元),谷電價最低(約0.33元),(居民用電一律0.55元每度)。近幾年還出臺了個7:30一9時?峰尖收費更高。用電企業根據電費收取情況,根據自己的耗電量,合理安排開機時段,能省很多錢,比如有製冷車間,冷庫啥的,一般都在谷段開機。還有過去農村的麵粉加工廠都會在夜間生產。

儘管用電量基本有了定量,電的輸出到用戶,甚至到設開機的用戶都有一定的損耗,經過一個變壓器要損耗,經過一個電錶要損耗,經過一段電線,儘管這段線下方什麼也沒有也有損耗,就象水流過水渠一樣,流到哪裡,那裡二小就有滲流。這些都是必須的損耗。一斤柴油燃燒後產生的能量實際利用率不到30%,從電廠到用戶的電利用率也不會是100%。

回到文題上,發電機產生了20度電,用戶電錶計量了10度,剩下的的l0度就是損耗。

變電所損耗量大到一定時,會給各用電單位攤損耗的。也就是說變電所下屬500塊電錶合計量了一萬度電,而總表顯示共輸出一萬二千度,那麼這二千度誤差就要攤到用戶。以上是一個業外人所言。


宮家柴院


就題主你題目中“(用10度電)發電機發20度電”,不涉及“電器會不會損壞”,應該是“還有10度那去了”?

發電機出口電量表(習慣稱電度表)記錄為20度,經輸電線路和其他設備輸送到用戶的用電設備,輸電線路和其他設備本身有電阻,會發熱損耗掉一些電量,所以用電設備接受的電量比發電機出口的電量小是正常的。這部分損失的電量叫線損電量。大中城市供電網的線損電量佔供電量的5-7%左右,若10%以上就偏高了,應查找原因減少線損。

1.計量管理有漏洞:輸出的供電網絡上接了其他用電設備,沒安裝電量表,漏計了電量;或被人有意暗接電線偷用電了,你沒計到他的電量;再就是輸電線和其他供電設備質量差,漏電了,白白損失了電量。

2.如果上敘都沒問題,則查查你的電量表是否計量準確。如果你的發電機出口裝的表走的特別塊,是+誤差,多計了電量,而用戶側裝的表走的慢,是-誤差,少計了電量,造成了線路損失特大的假像,讓你一頭霧水哈。故電量表(習慣稱電度表)應按管理規程規定定期進行校驗,誤差應不超過國家標準規定值。


lipurnc


發電機發的20度電指的是每小時發的額定電功率,而我們用掉的電是指每小時耗電量為10度,也就是說發電機還有10度的電能沒有發揮出來,這對發電機來講效率只有50%從實用性來講效率低了點增加了發電成本。如果用電量再增加10度效率可以達到100%時發電成本相應就降低了。如果再增加用電負荷的話會造成電網電壓降低,頻率降低從而導致電器設備無法運轉,這是不允許的。


神龍176823750


簡單來說吧你在一臺220V2KW發電機線路上用電10度(KwH)哪這臺發電機只發了十度電,精確計量是超過十度因為還有線路損耗。如果線路上沒有用電設備使用,發電機就在空轉,因為電能無法儲存(使用蓄電池等方法另計)所以也不存在發出來的電去哪兒。

但該線路最多隻能同時使用2KW電器,因為不能超越發電機功率,如果在發電機出口裝一電度表,同時也在使用電器端裝一電度表,其誤差就是線路損耗,但對於普通家庭使用線損均會忽略不計。

發電機輸入功率肯定大於發電機輸出功率,這比例就是發電機的效率。


大帥86460128


不考慮損耗的情況下,若用戶端用了10度電,則電廠就發了10度電。而電廠實際有能力可以發20度的,因為用戶端就要10度,電廠就減少了產能:興許是調整了火電廠高壓蒸汽的壓力,水電站減少了進入輪機的水量,我不是專業的不大懂。也就是說電廠供電量和用電量實時平衡的,不多不少。

電目前來說很難存儲,只能發1度用1度。看過劉慈欣一篇文章,裡面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未來為了刪除國家電腦中的一個數字意識,國家領導人決定關閉全國所有用電設施,這導致電廠負載嚴重不均衡,發生了“飛車”事故....。現實中,這種實時均衡也在一定幅度內有效,否則用電量突然大幅減少,超過發電廠調整幅度 應該也會損壞發電設備。


民兵連長9


用10度,發電機顯示發20電?另外10哪去了?

一、本文沒有說明是1小時用戶用10度電,而發電機發20度,另外10度哪去了?

二、用戶一天用10度電,而發電機發20度,另外10度哪去了?

用一、解答:發電機發電機(每小時)20度,是指發電機(額定轉速)每小時所輸出的額定功率,用戶使用功率,不允許超過發電機額定功率,(短時可以,比如電機帶載啟動,瞬時啟動電流過高等),交流電無法存儲,是當今全球難題,所剩餘功功就轉化為機械能熱能等損耗掉了,所以用戶使用電能,為實際每小時使用電能。發電機所顯示電能是發電機每小時的額定電能,用戶最大化使用電能,取決於發電機額定電能(功率),不能超越,可小取不可大取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