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福建省近幾年秋冬季設施蔬菜發展迅速,其中以辣椒種植面積最大,市場銷售最好,菜農種植效益最佳,增產增收顯著。為了促進廣大設施辣椒生產者獲得增產增效,每年都引進國內外大量優良品種進行試驗、示範,篩選出最適合福建省種植的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優良品種37-74迅馳、亮劍、香秀5112、芭萊姆、尖辣椒超越74,並總結出設施大棚辣椒主要栽培技術供生產參考。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蔬菜簡易設施大棚是指種植蔬菜不需要在棚內建造加溫設施,只需加蓋塑料薄膜或增加簡單溫控設備的措施就能安全過冬的栽培形式。這種設施大棚建造材料主要是鋼管或竹子,目前鋼管建造的大棚居多,也稱鋼架大棚。近幾年,在政府推動下,福建省秋冬季簡易鋼架設施蔬菜發展較快,主要種植辣椒、甜椒、番茄、茄子、黃瓜等,但以辣椒種植面積最大,市場銷售最好。福建省辣椒生產以往以冬季育苗春節栽培為主,種植品種以湘研系列和常規地方品種為主,秋冬季栽培基本上是空白。秋冬設施栽培專用品種的指標為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形色澤美、產量高,適合秋冬季大棚種植。設施大棚蔬菜生產的發展和設施專用品種的引進應用,改變了福建省秋冬季辣椒生產模式,促進了辣椒秋冬辣椒發展。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1、設施大棚專用優良品種

1.1 37-74迅馳

植株開展度中等,生長旺盛。連續坐果性強,耐寒性好,果實羊角形,淡綠色,長度20~25 cm,直徑4 cm左右,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單果重80~120 g,辣味濃,抗鏽斑病和菸草花葉病毒病,適合秋冬、早春保護地種植。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1.2 亮劍

植株開展度中等,生長旺盛,長度23~28 cm,直徑4 cm左右,果實羊角形,淡綠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單果重80~120 g,辣味濃,連續坐果性強,產量高,耐寒性好,抗菸草花葉病毒病,適合秋冬、早春保護地種植。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1.3 香秀5112

植株開展度中等,生長旺盛,連續坐果性強,耐寒性好,果實羊角形,長度25 cm左右,直徑4 cm左右,單果重120 g左右,果色淺綠,外表光亮,商品性好,辣味重。該品種耐寒性好,抗鏽斑病和菸草花葉病毒,適合秋冬、早春和早秋保護地種植。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1.4 芭萊姆

中早熟,生長旺盛,連續坐果性強,耐寒性好,果實羊角形,淡綠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單果重100 g左右,不辣,抗鏽斑病和菸草花葉病毒病,適合秋冬、早春保護地種植。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1.5 尖辣椒超越74

早熟,耐寒性好,連續坐果性強。果實羊角形,淺綠色,外表光亮,果肉厚,商品性好,單果重100~180 g,辣味濃,抗鏽斑病和菸草花葉病毒病,適合秋冬、早春保護地種植。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2、高產栽培技術

2.1 播種與定植時間

福州地區8月10日至8月25日播種,9月20日至10月10日定植最適宜,定植最遲到10月底,否則難獲得高產穩產。

2.2 培育適齡壯苗

提倡穴盤育苗。穴盤育苗根系發達,移栽不傷苗,無緩苗期,移栽簡單省力,移栽後生長迅速整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節省種子,提早收穫,增加產量和經濟效益。穴盤以每盤50孔較好,基質材料為泥炭、蛭石、珍珠岩,秋播配比7∶2∶1為宜,用時基質加水至含水量達到60%。心葉有長至0.5 cm時噴施0.2% B9,5 d後再噴1次,注意防止幼苗徒長,苗期45~50 d。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2.3 合理大棚規格與高畦深溝栽培

大棚寬12~18 m、長30~40 m為適。太寬太長通風透氣不好,病蟲害嚴重,產量低;太窄太短土地利用率低,不易獲得高產。因春季雨天多,要採用深耕、高畦、直畦、深溝(25~30 cm)栽培,大棚四周挖好排水溝嚴防積水。

2.4 科學安排茬口

合理茬口安排是克服設施大棚辣椒連作障礙最主要措施。近幾年設施大棚連年栽培茄果類、瓜類蔬菜,連作障礙嚴重,而且設施辣椒生長期長,一般是從上一年的9月上中旬定植,到翌年的6月底前後採收結束,空地時間不足3個月,所以設施蔬菜生產茬口安排上主要考慮前後茬的佈局。設施栽培辣椒最好選擇前後茬是瓜果類和綠葉菜類蔬菜,不要和茄科類蔬菜連作。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2.5 加強肥水管理

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1.5~2.0 t(新建大棚使用2.5~3.0 t)、氮磷鉀複合肥50 kg、鉀肥50 kg、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00 kg,施肥後深耕、耙平、整畦。肥水管理原則“小水勤澆,小肥勤施”。一般5~7 d溝灌1次小水,水量不易過大,避免兩畦之間的過道積水。定植後45 d,開始進行追肥,第1次每667 m2施用複合肥5~8 kg;當果實開始膨大進入盛果期後,逐漸增加追肥的施用量,每667 m2用15~20 kg,一般每15 d左右施1次肥。冬季溫度較低,應改施用菌肥、腐植酸類肥料等,增加土溫,提高根系活力,促進坐果。

2.6 植株管理技術

及時整枝打杈,打掉第二分叉以下的側枝。及時吊繩,防止出現倒伏斷枝。在生長中後期,應及時清除老葉病葉或過多的側枝和葉片,以防止上下葉片互相遮陰。在生長後期,當棚內辣椒植株高1.7~1.8 m時及時打掉主莖生長點,增加側枝坐果數。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3、大棚溫、光、溼、氣調控

3.1 溫度調節

秋冬栽培主要是保溫和加溫。保溫覆蓋方法有大棚內套小棚、小棚外套中棚、大棚兩側加草苫。閩北及山區等溫度低地區可採用建固定式雙層大棚、大棚內加活動式保溫幕等多層覆蓋方法保溫,都有較明顯效果。最簡單的降溫途徑是通風,春末夏初溫度過高時打開大棚腰部以下的薄膜,促進通風。

3.2 光照調節

設施內要求充足光照以增強光合作用。一是改進設施結構提高透光率,如選擇適宜的場地、合理挑選建築方位、合理的屋面坡度設計、合理的屋面形狀等 ;二是選用透光率高且透光保持率高的覆蓋材料,如選用優質防霧滴薄膜。三是保持薄膜透明幹潔增加透光。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3.3 溼度調節

一是通風換氣降溼,為了防止室溫過高或溼度過大,一般採用自然通風達到降溼。在自然通風達不到要求時,有條件可採用強制通風如鼓風機通風;二是覆蓋地膜降溼,覆膜前夜間空氣溼度高達95%~100%,而覆膜後下降到75%~80%;三是控制灌水量,採用滴灌或小水溝灌溉,既節水增溫減少蒸發,又可降低溼度。

3.4 氣體調節

一是注重O2調節,主要是大棚經常通風,合理灌水,選擇通氣性好的土壤栽培;二是CO2調節,大氣中CO2含量約為0.03%,這個濃度不能滿足設施內辣椒生長光合作用的需要。CO2施肥方法:一是多施有機肥不斷釋放出CO2, 二是在陽光充足時使用瓶裝液態二氧化碳,通過瓶上的壓力儀把調節CO2濃度在0.08%左右。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4、主要病害防治

設施蔬菜由於大部分時間生長在大棚密閉的環境條件下,病蟲害發生較為頻繁,尤其是病害為害較為嚴重。福建省為害辣椒主要有辣椒根腐病、疫病、灰黴病。

4.1 辣椒根腐病

主要為害根、根莖及地表以下莖基部。農業防治:合理輪作換茬,營養缽育苗,培育無病壯苗等。藥劑防治:每667 m2用58%甲霜靈錳鋅100 g+50%異菌脲50 g於定植時施入450~500個定植穴中。定植後7~10 d,用以上農藥及用量兌水75 kg灌根。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4

.2 辣椒疫病

在辣椒整個生長期都可以發病,為害莖、葉、花、果實。生物防治法:定植之前避光的條件下每667 m2施用酵素菌20~25 kg的擴大菌種,可基本消除疫病對辣椒根部的危害。藥劑防治:田間初發病時用72.2%霜黴威鹽酸水劑400~600倍液澆灌,每週澆1次,澆2~3次,或用72% 錳鋅·霜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7~10 d噴1次,連續2~3次。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4.3 辣椒灰黴病

辣椒的整個生育期內均可以發病,最明顯特徵是病斑處密生灰白色黴層。農業防治:加強通風管理,大棚選用無滴膜降低棚內溼度,發病初期適當節制澆水,減少棚內溼度或結露。生物防治法:用百菌清與撲海因混合煙霧劑或百菌清與速可清混合煙霧劑進行燻蒸。藥劑防治:用噁唑菌酮·錳鋅750倍液、50%速克靈或50%異菌脲混加2.1%丁香芹酚800倍液進行噴霧。

設施大棚辣椒專用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從細節處把控,高產能實現

綜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