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美國CDC不再公佈各州感染人數,而改用Yes/No表示該州是否有感染者?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不準”為理由,停止公佈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人數、檢測陰性人數等重要數字,並停止發佈各州確診人數,只用“yes”和“no”來反映該州有無確診。此舉一出,引發爭議的恰好是美國民眾,他們都質疑美國疾控中心對於國內疫情的“公開性和信任性”。



美國疾控中心為何做出這一做法?

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是,美國疾控中心無法準確及時更新各個州獨立檢測的彙總確診數據,所以只能在其官方網站以是或否來表明某個州存在確診情況。

美國疾控中心下屬國家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解釋稱,由於現在許多州都在獨立檢測並報告自己的檢測結果,美國疾控中心公佈的任何數字“都不能代表全國範圍內正在進行的檢測(情況)”。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不繼續追蹤國內的確診人數了?答案是否定的,梅索尼耶表示,疾控中心肯定會繼續對新冠病毒檢測人數進行“追蹤”,但疾控中心不會實時披露這些數字。

那麼美國是如何做的?大概就是人們還是能夠在各個州的疾控中心網站看到州內的疫情發展情況,而且能夠確保每日更新。

美國疾控中心給出的計劃是,政府將要開發一個系統以確保每週可以從州政府和地方公共衛生實驗室獲取新冠病毒的檢測結果。但是對於這個說法美國國內民眾並不買賬,他們都認為是美國政府試圖隱瞞國內的疫情情況。

為何在這個時候將數據“下放”到各個州?

首先可能的原因如美國疾控中心所說不能及統計彙總各個州內開展的獨立檢測活動,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各個州的獨立事物,而聯邦政府可能也不如地方政府瞭解州情。但是這種情況的概率太小,出現重大疫情時,聯邦政府是有權進行特殊處置的,所以可能是出於其他原因。

更可能的原因是,美國政府試圖通過此種手段來從數據上“減少”日後民眾對疫情發展的直觀性恐懼。畢竟人們都喜歡看分散而非集中性的數字,如果將各個州的數字彙總到聯邦政府疾控處中心帶來的衝擊力要遠遠大於民眾自行去查看各個州的疫情數據。

其次,目前美國國內的2020選舉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民主黨和共和黨圍繞各個州進行爭奪戰,這個時候將確診者公佈在各個州的疾控中心上是否有某種政治意味也不是不可能。以出現疫情為噱頭進行“黨爭”,這個想法可能是太誇張了?

總統特朗普才說過疫情在美國是“可防可控”,且全權負責國內疫情事務的副總統彭斯也表態稱疫情在美國國內是小菜一碟。對這兩個老夥計來說,如果未來幾日猛增的確診數出現在聯邦疾控中心的公佈中豈不是啪啪打臉。

不管美國疾控中心想通過這種做法達到什麼目的,美國民眾對疾控中心的不滿已經是“毋容置疑”的了,而且不僅僅是從美國疾控中心停止更新全國疫情數據開始。

在疫情在我國出現後美國CDC就開始研製自己的試劑盒,儘管也推出一套核酸檢測試劑盒,並向州和地方衛實驗室發放了數百套。但是在診斷過程中,檢測的最後一步出現了“實驗結果不可讀”的情況。美國民眾對疾控中心的不滿由此開始,並一直延續至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