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從口感判斷普洱茶的樹齡?古樹茶有哪些特點?

善於偽裝城府


普洱茶的品質特徵很是獨特,單從口感無法判斷,需要結合茶的氣、香、味、韻。

普洱的魅力就在於一個山頭一個特性與口感。單從口感判斷比較片面。但古樹茶的口感變幻豐富,每一泡或者不同的沖泡手法的感受都會不同。

入口後的湯韻口感大致會有以下幾種:順滑、厚重、粘稠、淡薄,濃厚、平穩、濃烈、化痰、生津、回甘、回甜、苦澀較顯但能化開、山野氣韻、杯底留香等,甚至有的古茶樹喝了之後會有茶氣。

幹茶外形、湯色、香氣、葉底也是鑑別也是古茶樹的重要參考。

可以鑑別古樹茶和臺地茶的。大概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去看:

第一,看採摘時間。春茶出來的時候,越是低海拔,修剪、施肥、管理的臺地茶發芽發得越早,反而大樹、古樹這些品質越佳的茶,會發得越晚。極端的還有在4月底5月初才發芽的古樹。

由於古樹生長在原始森林裡,周邊雜生著許多高大的樹木,陽光照射不到,茶葉就發的很遲,但是這種遲發的古樹反而口感很好。

由於雲南西雙版納處於北迴歸線,春天來得很早,低海拔的臺地茶從3月初就開始陸續發芽了。所以說茶友們看出廠日期是3月15號左右的,多數是臺地或者小喬木。

一般情況下,大樹、古樹的採摘時間是3月底、4月初,乾旱年份除外。

第二,看葉片厚度。由於葉種的不同,各山頭鮮葉的厚度不一樣。但是同一山頭,同一葉種,肯定是樹齡越大,生態越好,人工管理越少,葉片越肥厚。

第三,看葉片顏色和手感。古樹相對於臺地,小喬木來說,鮮葉通常更加墨綠(顏色更深),而且手感更加光滑,古樹茶的鮮葉像綢緞一樣,臺地就比較滯手。

第四,看葉脈。古樹茶的葉脈更加清晰、凸顯、隆起、粗大。臺地茶葉脈瘦小,不顯。

從葉脈的對數上來看,樹齡越大,對數越多,這個前提是必須要是同一葉種,拿普通大葉種來說,野生型古樹多在13對以上,過度型和栽培型多在11對以上,改良型多在6對以上。也就是說同一葉種,同一山頭,葉脈對數越多,那麼相對樹齡越大。茶友可以看看收購來的鮮葉或者幹毛茶(幹毛茶用水沖泡以後觀察葉底),也能分析出來有沒有混採、打堆,有沒有混入其他山頭的茶。

第五,看鋸齒。鋸齒上樹齡越大,鋸齒越稀疏,越呈不規則狀態,臺地或者小喬木的鋸齒密度大,緊湊、細小。


懂茶帝


如果從口感能判斷樹齡,這等於炒菜放了幾顆鹽巴都能知道!

誰說喝茶能喝出樹齡的,要不就是不懂,要不就是吹牛或者忽悠人!

首先我們喝茶是為了什麼喝茶?是因為樹齡嗎還是因為喜歡?

許多茶打著千年古樹,然後賣200,300一餅,那麼裡面的料就是千年了嗎?都是不良商家,誇大其詞而已,甚至半毛錢關係沒有!

古樹茶本身佔比就很低,價格也不低,特點:更耐泡,內含物質更豐富等等特點,每個人都說古樹茶,又有幾個老百姓喝著正兒八經的的古樹茶?

請問我下面👇🏻配圖是古樹茶嗎?



雲南二麻


從口感判斷樹齡,提升自己的品鑑能力。

在光照、溫度、水、肥、土壤、緯度、海拔等外部因素相同條件下,不同樹齡的同品種茶樹,茶葉內含物質的區別主要源於新陳代謝不同。

①【樹齡100年以下】

  樹齡100年以下的茶樹,氮的代謝比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質、茶多酚等與氮元素相關的產物,所以樹齡小的茶樹比較鮮爽但甘甜度稍差。

②【樹齡100年以上】

  樹齡100年以上的茶樹,碳的代謝明顯,生成大量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麥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澱粉、殼多糖、透明質酸、半纖維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澀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③【不同樹齡表現出的特性】

  臺地、小樹、老樹、古樹、千年野生古茶樹的生化區別在於新陳代謝不同:樹齡越小,氮代謝越明顯;樹齡越大,碳代謝越明顯。

 一般而言,樹齡越大,碳代謝越明顯,甜醇度就越好。由於普洱生茶的後發酵與茶葉含糖量密切相關,所以,樹齡較大和較成熟的芽葉陳化更好。

  就品味而言,茶人多喜歡有歲月甘醇之感的古樹生茶——首先是樹齡帶來的甘醇,其次是歲月陳化的甘醇。

④【如何辨樹齡】

  由於茶葉中的還原糖(特別是果糖)含量是區別茶樹代謝類型(樹齡相關)的重要指標,所以同茶區、同品種、同嫩度、同季節的茶,投三克,250毫升沸水,沖泡五分鐘出湯,冷後品嚐,甘甜度好的一般樹齡較大。因為茶湯中的果糖在低溫下甜度增加:7~40℃,溫度越低,果糖甜度越高,反之,40℃以上,溫度越高,果糖甜度越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