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安東尼·羅賓曾說過:“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在生活裡,每個人都會有一直在做的事情,這就是習慣。

人的一生大約有45%的行為是自動完成的,這就是習慣的力量。所以一個良好的習慣會收益終身。當然一個壞的習慣,也會讓人終身遺憾。

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是很困難的,就像馬拉松跑步一樣,很多人遲遲看不到終點,就半途而廢了。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在培養習慣的道路上,我也曾跌倒過。很多時候都是三分鐘熱血,堅持幾天就沒動力了,然後不了了之。隔段時間又會逼迫自己重新開始培養習慣。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仍然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微習慣》。作者的觀點完全顛覆了我堅持多年的觀念。對於習慣培養,我打心底認為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可是作者卻告訴我是件非常簡單的事。通過作者的微習慣方法,培養一個新的習慣幾乎不會失敗。因為它真的簡單到讓人不可思議。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一、什麼是微習慣?

所謂微習慣,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我們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就是它的大幅縮水的版本。例如:“每天看書一小時”縮水為“每天看兩頁書”,“每天寫一篇文章”縮水為“每天寫50個字”,每天“鍛鍊一小時”縮水為“每天做一個俯臥撐”等。

微習慣有什麼特徵呢?

  • 目標小到難以置信
  • 不會讓人產生牴觸心理
  • 沒有理由拒絕完成它
  • 每次都可以輕鬆完成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二、為什麼微習慣有奇效?

首先,我想講一下習慣形成的科學原理。

簡單來講,習慣就是大腦中某些神級通路。一旦某個習慣對應的神經通路,被一個想法或外界的信息激活時,大腦就會產生一個電荷沿著這些神經通路進行放電,然後我們就會產生一股想要開始這項習慣的衝動。

如果把大腦比作一臺計算機,那麼習慣就是一個個自動化的程序。而重複就是大腦使用的程序語言。所以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我們就得使用大腦的程序語言對我們的大腦進行編程,通過不斷“重複”形成可自動化執行的程序。

微習慣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保證了我們每天都可以進行重複去操作。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其次,動力是不可靠的。

過去我讀了很多自律相關的書籍,幾乎所有的作者都在告訴我動力的重要性,要怎麼去激發動力?可是,作者卻告訴動力是不可靠的。我們不能把它當做培養習慣的策略。因為動力它是以人們的感受為基礎的,要知道人類的感受就像晴雨表一樣,鬼知道它下一秒是怎麼樣的。這完成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

微習慣之所以有用,原因之一就是它以我們的意志力為基礎。只要我們的意志力沒有消耗殆盡,我們幾乎就不會失敗。微習慣的策略註定不會讓我們失敗,因為它只是強迫我們每天去做一些微小到令人不可思議的行為,這些行為只會消耗我們極少的意志力。

最後,微習慣很容易變成一個完整的習慣。

心理學有一個記憶效應,說的是如果我們開始了一項事物,這項事物一直未完成,會讓我們念念不忘,潛意識會驅使我們去完成它。

要知道微習慣是一個完整習慣的大幅度縮水版,一旦我們開始了微習慣,通常情況,我們都會下意識完成更多的微習慣目標,例如:微習慣的目標只是要求我們每天寫50個字,事實上我們可能會寫200個字,甚至上千字。這就是“完結”效應在起作用。

一旦我們養成了微習慣,完整的習慣幾乎唾手可得。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三、如何培養微習慣呢?

第一步是選擇適合的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個確切的目標。否則,我們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所以選擇適合的微習慣很重要。

它有兩個標準:

一是具有內在價值。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認同這個微習慣。這個習慣不是外界強迫我們去培養的,而是自己真心想要擁有的,即便得不到別人的認同,也會去做的。

二是具有可量化的標準。微習慣目標一定是明確,一定是可量化的。如把目標設為每天寫50個字。千萬不能把目標設為“培養一個寫作的微習慣”,這樣的目標就很模糊,很難實現。

在選定微習慣後,我們還要制定可執行的計劃,例如:睡前完成每天寫50個字的任務。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第二步是要建立獎勵機制

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個貪吃的孩子,不給點甜頭給它,它可能就跟我們鬧脾氣,耍無賴,甚至罷工。所以,當我們每完成一個小的目標時,我們要及時的獎勵它。只要它開心了,自然就會乖乖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目標就更容易實現。

例如:我們的微習慣目標是睡前每天寫50個字,當我們堅持一週時,我們可以適當獎勵一下自己,如吃頓大餐、買件禮物給自己等等

第三步是要記錄和跟蹤完成情況

把微習慣日程記錄在紙上。看著滿滿地達成標記,可以讓我們感到成就感。同時,還有助於我們發現問題,讓我們有進一步優化微習慣的可能。這也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微習慣》:你的不自律,真的不是因為懶

第四步是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前面我講了“完結”效應,在開始微習慣後,我們會下意識做得更多。超額完成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更改微習慣的目標。例如:微習慣的目標為每天寫50個字,但是我們實際卻寫了500字。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把微習慣的目標改為每天寫500字。

千萬不要這樣做,我們應該維持原來的微習慣目標。因為最初的微習慣目標可以保證我們百分百完成,一旦擅自提高目標,任務的難度就會增加。所以,千萬不要擅自提高微習慣的目標,我們可以把每天的超額完成當作意外驚喜。

最後是留意習慣養成標誌

當我們養成了一個習慣後,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做某種行為。就像我們日常刷牙一樣,完全是自動化完成。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習以為常。

開始設定微習慣目標時,可能會讓我們很興奮。但是,當我們得到它時,幾乎不會引起我們的情緒波動。它很無聊,也不會讓我們興奮,但它讓我們受益終身。


作者簡介:羅東龍,職業讀書人/自由撰稿人。願傾盡一生,讀萬卷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淬鍊有趣的靈魂。歡迎關注,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